APP下载

浅谈低碳型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及展望

2013-05-26鲍振兴BaoZhengxing

住宅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部品工业化产业化

■ 鲍振兴 Bao Zhengxing

随着“低碳经济”逐步成为广为关注的热门话题,“低碳型建筑”(Low-carbon Building)开始兴起和发展,由此引起的建筑、房地产业转型正在悄然进行。如何在此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所有建筑、房地产企业和政府部门必须正视的重要课题。

1 低碳型建筑的概念与内涵

1.1 低碳型建筑的概念

低碳型建筑,是指在建筑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更低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材料生产、建造和建筑使用全过程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实现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低碳型建筑包括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各种建筑类型。低碳型公共建筑的实现途径主要是通过材料和附属设施的改良来优化建筑的性能;低碳型居住建筑除了要求建筑材料和配套设施(即工业化住宅的部品、部件)的改良,更主要靠模块、集成化的建筑体系(即工业化住宅体系)来实现。造成上述区别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共建筑在形式上强调个性,而居住建筑则属于大量性建造的产品。大量性建造的特点使得后者部品、部件的批量化生产成为可能。

1.2 低碳型建筑的“全过程”特征

与“绿色建筑”(或“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比较,“低碳型建筑”与前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平衡人类、建筑、环境三者的关系,都强调建筑的节能和高效。在内涵上,前者更注重“环境”的创造,包括建筑自身的环境质量和建筑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后者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控制为标准,与建筑生产和消费过程相关的任何产生二氧化碳的活动均在其考虑范围之内,因此比前者更强调“全过程”的特征。

2 发展低碳型建筑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在世界各国为走出经济衰退作努力的背景下,一场社会经济结构的大变革正在进行,如何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来减轻经济运行压力是各国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不仅在于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还体现在对人类生产方式、能源消耗方式和人的生活方式的变革上。这种变革主要落实于工业、建筑和交通的节能减排。低碳型建筑是低碳经济链条的重要环节。低碳型建筑主要通过建筑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两大环节来实现。从生产过程来说,建筑的建造行为所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建筑碳排放的主要渠道;从消费过程来说,人类在建筑中的活动必定伴随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产生。因此,发展低碳型建筑成为一种潮流。

2.1 国外低碳型建筑的成就

欧洲、北美的发达国家以及亚太地区的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在低碳型建筑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各种具有良好物理性能的高科技建筑材料在公共建筑中得到应用,上海世博会的各国展馆为新材料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居住建筑的低碳成就主要体现在各种工业化体系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例如,日本的KSI体系工业化住宅使得住宅的使用寿命延长至100年以上,并能根据不同住户、不同时期的需求改变内部空间结构,同时保证良好的物理性能的延续。据统计,当今发达国家的住宅工业化率达到50%以上,美国甚至达到70%。

2.2 国内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建国以来,对建筑低能源消耗的关注让位于大量增长的公共和居住用房需求,导致大量高碳排放建筑的建成。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大板住宅、大模板住宅建筑等工业化住宅体系相继在全国各地推广。这类工业化住宅虽然建造成本低,但是由于其预制部件材料单一、建造的技术手段落后,导致保温、防水、防潮、隔声等性能不佳,居住舒适性较差,无法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我国现阶段对居住建筑碳排放的要求是“要实现在现有建筑标准基础上再至少减低70%的碳排放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采取一系列推进工业化住宅发展的措施,在1992年提出“住宅产业”的概念。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参考欧洲、日本等国的先进工业化住宅体系进行了研究性应用,同时进行模数标准的修订,推广标准设计。

近20年,“住宅产业化”的目标促进了工业化住宅的发展,整个行业充分认识到传统建造方式落后于工业化生产方式。1999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即72号文)成为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纲领,在此背景下,国家推行康居示范工程的成套技术和部品技术体系。2006年,国家开始建立住宅产业化基地,以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3 建筑、房地产企业转型发展的方向

3.1 着重进行低碳型建筑体系的研究

低碳型建筑发展目前最关键的环节在工业化住宅体系的缺失。对于尚未开展工业化住宅研究的企业来说,引进国外较为成熟的工业化住宅体系是一条捷径。当然,这么做的弊端也很明显:其一是很难引进到最先进的体系和技术;其二是这些体系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需要以引进的体系为基础,进行自主研发和改良,创造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住宅体系,以尽快占领市场。

3.2 重视建筑装饰工业化和建筑体系工业化的配套

建筑装饰工业化包括内部装饰和外部装饰两个部分。建筑体系解决建筑的安全问题,而建筑装饰决定了建筑的物理性能。低碳型建筑不仅包括建筑材料生产、建造过程的低碳,还应包括使用过程的低碳,而使用过程的低碳主要靠建筑的物理性能来实现。因此,建筑装饰工业化应该成为低碳型建筑的核心内容之一。

3.3 大力发展工业化住宅产业链

建筑材料和配套设施生产企业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各种部品、部件是工业化住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应大力发展工业化住宅产业链,这条产业链包括工业化住宅的开发、设计、施工和墙体、门窗、太阳能、整体厨卫等各种部件的生产。例如,随着工业化住宅的推广,目前发展较好的自保温墙体砌块将会被淘汰,所以,如何利用在砌块生产中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加快墙体部件的研发,应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另外,低碳型建筑往往和太阳能的利用相结合,太阳能产品应该以模块化的部品形式被工业化住宅或公共建筑所用。

3.4 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的力度

企业的研发力量有限,应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进行低碳型建筑研发。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黑龙江宇辉集团的主要产品是预制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而该体系是该集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研发生产的。政府和企业应该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办法,加快科研合作和创新的进程,推动建筑和房地产业的的发展。

4 政策扶持在建筑、房地产业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1 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

政府部门应在政策和舆论上引导建筑、房地产企业重视低碳型建筑的研发和应用,尤其是重视工业化住宅的发展。例如通过对房地产项目低碳性指标的制订、要求企业提交低碳型建筑科研成果年度报告、扶持个别企业成为发展低碳型建筑的典型等政策,引导企业树立忧患意识,发展低碳型建筑。

4.2 政府自身应积极参与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

目前,深圳市和合肥经济开发区、沈阳市以政府的身份成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大大促进了当地低碳经济的发展。如果以市为单位成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必定会大大促进我国建筑、房地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步伐。据了解,除了政府以外,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还有两种类型:工业化住宅体系生产企业和住宅的部品、部件生产企业。

5 结语

低碳型建筑的兴起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作为建筑行业一员,必须面对现实,关注低碳型建筑的研发,加快建筑和房地产业转型的步伐,迎接市场的挑战。

猜你喜欢

部品工业化产业化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CSI 住宅体系下的装配式装修部品的装配构件研究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建筑工业化住宅部品认证体系探索研究
工业化建筑部品发展现状探究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系统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