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可以慢一点
2013-05-21卢燕
卢燕
放慢脚步第一站:意大利奥维亚托
走进小镇要不了多少时间,但我还是选择了乘空中缆车上到山顶,然后乘小镇的小电车去市政厅。我要去见斯蒂法罗·莫西奥,这座小镇的年轻镇长,也是慢餐和慢城运动的忠实支持者。他的前任,斯蒂法罗·希米奇是《慢城宪章》的发起签署者之一。
从罗马到奥维亚托(ORVIEDO),只需要在火车上舒服地摇上一个小时,车窗外是黄绿相间的田野,点缀着暗绿的柏树和一排排银灰色的橄榄树。奥维亚托首先迎接我的是一座180米高的陡峭山崖。从山脚向上望去,就能看见小城的古城墙,它建在一座火山岩构成的山丘顶部。走进小镇要不了多少时间,但我还是选择了乘空中缆车上到山顶,然后乘小镇的小电车去市政厅。我要去见斯蒂法罗·莫西奥,这座小镇的年轻镇长,也是慢餐和慢城运动的忠实支持者。他的前任,斯蒂法罗·希米奇是《慢城宪章》的发起签署者之一。对奥维亚托而言,慢城的第一步意味着在中世纪风格的核心区严格限制交通,城里的许多街道都是步行街。观光大巴和出租车每年能为这里带来200万游客,但这些车辆都只能进入一个巨大的停车库,车库隐藏在市中心一个公园和广场的地下,游客通过隐藏在石墙内的电梯直接进入市中心。
把街道还给步行者,把广场还给咖啡店,是镇长莫西奥的头号目标之一。他的成果,从市政厅的阳台上就能看到,这一片宁静只属于漫步和聊天。老太太们总是喜欢在巷口和邻居絮絮叨叨,年轻的生意人也完全可以与客户在漫步中谈好生意,游客们更可以在室外的桌旁不紧不慢地享用一杯咖啡和一个panino三明治。而在20多年前奥维亚托虽然诗情画意,却也破败不堪,“仿佛在烂柯山上”一样。20多年后的ORVIEDO却不见一丝衰败与残破的痕迹,如“中世纪的空气在这里有趣地凝固着”。20年,可以把一座小城推倒重建两三轮了,可是慢性子的意大利人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人力来抹掉这座古城身上的尘埃,把生命重新注入其衰老的身躯却不改其基本容颜,这才叫做修旧如旧。若论这一手,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跟意大利的技术水平比,全世界也没有哪个国家比意大利在这方面更用心。沿着街道两旁,当地手工匠人的小铺一字排开:做玩偶的、做木雕的、做陶器的、画画的和做蕾丝的,总有一家值得游人驻足。从充满诱惑的食品店门内,从公寓的窗户里,都有奶酪、橄榄叶和馅饼的香味飘散出来。鸟儿在四周飞舞,不时从高塔和尖顶上的鸟巢进进出出。我不禁闭上眼睛,倾听着路人闲谈的呢喃,鸟语的婉转,还有偶尔从教堂钟楼里传出的乐音……
漫步在奥维亚托街头,还能感受到近3000年的历史留下的痕迹。在意大利历史上的伊特鲁里亚古国时代,这里是一个要塞,曾经被罗马人洗劫,被哥特人蹂躏,后来被伦巴底家族占据。在中世纪的繁荣当中,它曾与佛罗伦萨和西耶那竞争出海口,又被教皇党和皇帝党争夺。后来它被教会占领,一度成为教皇的避难所,被放弃后又落入法国人之手。幸运的是,由于地形的限制,奥维亚托逃过了工业革命的污染。它周围的一些地区与中世纪相比,变化并不大,建筑就用当地的石灰岩块砌成,因而往往很难分辨哪里是天然的岩石基础,哪里是人工修建的石墙。漫长岁月留下的裂缝早已掩映在从窗口和阳台上垂下的茂盛花丛中。奥维亚托的街道不时会出现一个小小的广场,最壮观的当然是大教堂门前的广场。建于1290年的大教堂是意大利哥特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作之一。这座建筑的基础非常低调,完全由一排排黑白石块筑成,正立面却极为华丽,由红、绿、蓝、白和金色镶嵌而成,围绕着青铜的龙和宗教题材的大理石浅浮雕。不远处就是世界闻名的16世纪的Pozzo di San Patrizio,这是一口1527年至1537年间挖掘的井,目的是保证奥维亚托被围困期间的用水。通过两条单独的阶梯,可以到达60米深的井底。两条阶梯一条向上,一条向下,从而使驮着水罐的骡马不会迎面拥挤。
慢餐运动中兴起的烹饪对奥维亚托的慢城风格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其高潮当属“ORVIEDO con Gusto”,一个吸引着各国食客的秋季美食节。在这个美食节上,人们可以享受到当地乡村出产的新鲜水果和蔬菜、高品质的橄榄油、猪肉和鲜嫩的牛排,河里贡献的鲤鱼、鲑鱼和梭鱼,来自山林的野猪和绝佳的蘑菇,还有附近的瓦尼瑞纳(Valnerina)出产的黑菌、小扁豆和干酪,以及Upper Tevere和EugubinoGualdese的白菌。奥维亚托有专门的法律,禁止在限定的区域建立大型超市和出售快餐,学校的餐馆也使用有机产品,而且强调当地传统餐具。每周五晚上,在Palazzo del Gusto(原来是一家修道院),会为当地人和游客提供一次慢餐风格的晚餐。这个地方也是全国的慢城运动的主要办公地,二楼就有一家地区烹饪学校,业余和专业的学员均可参加。地窖里则有品酒设施,还可以开展与葡萄栽培和酿酒有关的培训。当地优质的白葡萄酒之所以广受赞誉,原因在于其原料由TrebbianoToscano、Verdello和Grechetto三种葡萄混合而成,加上当地火山岩中的神秘成分。镇长告诉我,他们还建立了orti sociali,这是一块分配给个人使用的公共土地,市民可以种植自己的蔬菜,从而保持与土地的亲近。
你不知道的慢城市
慢城运动是慢食主义的发扬光大,发源地仍然在意大利,目前当地已有四十二个城市宣称是慢城,而全欧洲境内,已有数十几个城市加入,甚至在远东的日本及韩国也有慢城,德国境内则有6个慢城。
1.慢城市的人口总数应该不超过5万人。
2.慢城市必须在所有的公共设施和尽可能多的私人设施上张贴“蜗牛”标识,以直观形式主义倡导“慢生活”理念。
3.慢城市必须限制汽车的使用,汽车在城市街道行驶速度不得超过20km/h。
4.慢城市必须有一个噪声管理系统,广告牌和霓虹灯要尽可能得少。
5.慢城市必须有一套环保的城市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6.慢城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保证城市的个性,特别是保护具有地区象征性意义的产品。
7.慢城市必须定期接受“慢城市国际协会”的检查,以保证上述指标被严格执行。
放慢脚步第二站:泰国清迈
真正的泰国是什么样子?是芭提雅的灯红酒绿,还是曼谷的熙攘热闹,抑或是普吉岛的天与海,乐与笑?很多人看到的泰国,其实都是该国南部地区为迎合旅游经济发展而强装的笑容。在泰国的北部,原汁原味的生活,悠久和坦然的传统,闲适和缓慢的节拍,却一直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对于那些更希望在宁静和安闲中仔细体味一个地方的生活和文化的人们而言,泰国北部的清迈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在浮华的旅游习惯面前,这里一直鲜见中国游客的身影,悠闲的小城生活与浑厚的文化底蕴相映衬,美丽却显得有些寂寞。
轻轻唱从飞机上望下去,夜幕已经笼罩着大地,所以对清迈的第一印象,是以灯光的组合展现的。那种放射着、铺陈着、延伸着的蛛网一般的灯光,让第一次到清迈的人们也能感觉到,这是一个高楼很少的城市。因为高楼少,所以整个城市都是横向发展,地很多,也不贵,故而可以给花木更大的空间,也稀释了人口的密度。这样,这个小城悠闲的气质才能发散出来。
对泰国而言,清迈并不是一个小城,它是泰国仅次于曼谷的第二大城市,以前也曾经是兰那王朝的首都,是泰国的政治中心。然而正如导游阿祥所说,对于中国人而言,泰国任何城市都是小城市。邓丽君有一首《小城故事》,唱出一片悠然、宁静、和谐的小城生活景象,热爱她的人们认为,她唱的小城就是清迈。她喜欢这座小城,一有私人时间,就把自己交给这里,躲在酒店中哪儿也不去,在泰国传统建筑和文化的左拥右抱中,像个平凡的小姑娘一样沉浸在泰国电视剧中。邓丽君突发哮喘去世的时候,也正是在清迈,湄滨酒店1502房,是她每次到清迈的固定住处。清迈人以拥有邓丽君最后的时光为荣,有时人们会讨论邓丽君究竟是在哪里去世,清迈人听到了就会很着急地争辩:就是在清迈。如今的湄滨酒店1502房,仍然可以销售给住客,但更多时候,它是一个供游人参观和喝茶的地方。15楼的大堂里摆放着几张桌椅,人们可以在这里静坐,品茶,消闲,怀念。房间的每个角落,都印着邓丽君的痕迹,装修还是当年的样子,摆设也没有变过,茶几桌椅上,只要是个合适的地方,就会摆着邓丽君的照片。还是当年那台唱片机,在幽幽地播放着《甜蜜蜜》。在梳妆镜前的凳子上坐下来,一闭眼,犹如时光倒流。
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就会经过清迈古城,沿着护城河边的道路走上一段,虽然夜色低凝,但一瞥匆匆,也能感受到古城里溢出来的历史况味,一见便有钟情之感。只是由于行程安排的颠倒,之后几天都在清迈以外的地方转悠,竟未再看上一眼,然而心里一直觉得浮跃无着,似乎总有什么大事没办。直到第四天的下午,回到清迈,已是黄昏。霞光洒落,使得大地和空气都披上了一层诗意的颜色,那感觉,就像是周围逸散着金黄的透明的牛奶一般。然后来到了古城边,近距离接触那活着的古城。先到的是大塔寺,那里的美无法言喻,就像是整个人被泡在了几个世代的沧桑里。泰国的寺庙,本就讲究每一个角落都装潢得金碧辉煌,不会把粗陋的砖瓦暴露在视线可到之处,而此时恰值红霞冉冉,与大殿金与红交错的颜色配合得那样和谐,让人们四周的光与影交融得那样温润、厚重,渲染着一种酽酽的、稠密的文化意境。每一个人都被眼前的景致所触动,惊叹过后,就是无声地行走和欣赏。
真正的美景还在大殿的后面,顺着大殿那翘指高天的殿角往后望去,一座巍巍古塔站立在西天的落霞前方,成为一个凄美的剪影。这座大塔,正是大塔寺得名的根由。这大塔的样子,以前从未见过。从外形上看,构造的方式似乎与金字塔异曲同工,都是用巨大的条石层层往上垒,越往塔顶越细,不同的是它并不是标准的锥形,到了腰部,突然又直起来,在上方建成一座神庙一样的建筑。神庙周围数头巨象环立,傲顾四方,正面则有门户,里面供奉着佛像。正面是从下往上逐次收窄的石阶,能让人们一步一步来到佛像面前。当然,现在出于保护考虑,已经不能攀登。大塔的韵味,除了它奇特的形状和巍峨的构筑,如今更在于那些边边角角上的破败。有几头石象的头部已经不见,也有一些部位的条石断裂和残损。岁月的摩挲,让这座大约与北京故宫同龄的古塔,更显得苍朴沉厚,把人们的思绪引向悠远的过去。条石上布满自然的黑色的斑纹,像是苔藓的余迹,那是数百年风雨的印痕。大塔苍老,却并不颓废,它站在那里,不是垂暮的老人,而是通透世事的耆宿。
在清迈必做的5件事
朝拜寺庙
历史悠久的清迈有300余座寺庙,数量几乎和面积比它大很多的曼谷相当。清曼寺是城墙内最古老的寺庙,由清迈的建都国王在1296年下令修建,其中供奉的两座佛像具有呼风唤雨的能力,法力相当神奇。盼道寺是一个精巧的柚木建筑,是清迈城中的无数瑰宝之一。
看邓丽君住过的房间
患有哮喘病的邓丽君1995年在清迈香消玉殒,她居住的皇家美萍酒店1502房间成了歌迷们的痛心之地。据说现在每到她的忌日,都有歌迷在房前放上鲜花。宽大的房间内格局依旧,窗外看得见穿城而过的屏河,青山绿水美不胜收。
夜市血拼美食
清迈夜市原只是昌康路的一群摊贩,每天日落开始,他们便将搜罗到的特产摆在地上吆喝叫卖,热闹一直持续到晚间11点。在距夜市不远的MaePing 大饭店对面,有一家不起眼的面店,据说是邓丽君的最爱,她可以一口气吃得下3碗khaosawy(当地小吃)。
女子监狱做泰式按摩
在泰国,传统的泰式按摩并不是什么奢侈的享受,甚至在市场道路两边都会摆上一排排座位,为你提供按摩。最特别的是在清迈女子监狱可以享受女囚提供的按摩服务,她们都是通过一定的专业培训,按摩手法相当不错,是不是有点制服诱惑的感觉。
骑大象驰骋丛林
清迈盛产大象,Elephant Safari 是多数游客来到清迈必选的游玩项目。你可以骑着大象走进丛林,爬坡、过河,体验泰国古代帝王及将领跋山涉水、驰骋丛林的快感。马沙大象营是清迈最大的大象训练学校,骑大象1小时500泰铢左右,两人可以合骑一头。
放慢脚步第三站:摩洛哥舍夫沙万
穿过厚实古老的拱形土门,就进入了这座涂满各种蓝色颜料的摩洛哥小镇——舍夫沙万(Chefchaouen)。这座蓝色的小镇,如一段缓慢呼吸的历史,让你不自主地慢了脚步,平了心境。抬眼可见不远处Kasbah(阿拉伯古堡)尖尖的塔顶,踩着大块石头铺就的小路前行,路过认真缝制Djellaba(摩洛哥传统长袍)的工匠、往墙上涂抹蓝色的妇人、抢着和你握手说“Hello”的孩子;走过大广场上晾着的羊皮子,街边小店外面堆起像金字塔一样的矿物染料,随意找个店坐下点一杯浸了薄荷叶的“摩洛哥威士忌”,山风吹过,茶香旖旎。Valencia 客栈的老店主穆罕默德身着米色的Djellaba,一脸和气地站在门口冲我微笑。我预订的是二楼的客房,有两扇对着街道的彩色玻璃窗,一个可以看日落、观星海的露台,墙上挂着古旧的手摇电话,地上铺着发黄的厚实羊毛毯。早餐时分,客栈老旧的留声机里放着TheDoors 和Metallica,餐盘里是地道的舍夫沙万早点——拿铁、鲜榨橙汁配黄油松饼及橄榄。
穆罕默德坐在离我稍远的地方,安详地看着门外来来往往的路人。我已小住了数日,老人始终彬彬有礼,不像一般摩洛哥男人那样多话,我私下给他拼了这样的一幅人生:一位有过不凡经历的绅士,放逐自己周游列国后回到摩洛哥,在这个美丽的小镇上开了家小客栈,平静终老。穆罕默德建议我去试试位于山腰的一间“Hamam”(公共澡堂),说只有那一间的水才是真正取自Rif 山顶融化的雪水。Hamam 是源于中世纪时期的东罗马帝国的洗浴方式,和桑拿类似,只是更注重水浴过程,而非全然使用蒸汽。在穆斯林教义里做礼拜前需要“净身”,其中大净需要信徒彻底地清洁身体,这即是Hamam 最初的用途。也正因此,最正宗的Hamam 都是和清真寺修建在一起的。这间Hamam 主要面向当地人,只有一个大房间,男女宾客有不同的使用时段。客人要在入口处脱得只剩内裤,然后把衣服和随身物品一起寄放在柜台。我挎着前台发的小桶走进浴室,里面蒸汽弥漫,几个身材健壮的当地女人好奇地看着我,我冲她们咧嘴笑了笑。一位更加壮硕的大婶,包着头巾、穿着内裤闪身进来,拉我在一个小凳前坐下,先帮我洗了头发,之后开始给我搓澡。她将纯植物制的黑褐色油皂涂抹在我全身,用刷子反复刮来刮去后,拎了一桶水从我头顶直直地浇下来,其间还不断用法语问我是否舒服,见我一个劲儿地点头,她才满意地哈哈大笑起来。
离开舍夫沙万的前一天,我和穆罕默德坐在露台上看夕阳。楼下的小道上走过一支送丧的队伍,六七个男人抬着棺木,两个穿Burka(穆斯林传统女性服装)的女人安静地走在旁边,走在最后的死者的家人朋友,没有人哭得悲痛欲绝,所有人都在轻声地哼着送葬曲。穆罕默德忽然轻叹了一声,之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不知道我去见安拉的时候,有没有人为我送葬呢?”看着我疑惑的眼神,老人讲起了自己的故事。原来,他只是这家客栈的守门人,并不是店主,月薪800 迪拉姆(约586 元人民币),吃住自理;他曾经偷渡到加拿大6 年,后来被遣返,没有钱,盖不起房子,所以没有女人愿意嫁给他……这和我之前为他拼凑的“诗意人生”实在相去甚远。《古兰经》中提到:“你们可以择取你们爱悦的女人,各娶两妻、三妻、四妻,如果你们恐怕不能公平地待遇她们,那么你们只可以各娶一妻”。阿拉伯人将结婚称为“瓦直卜”(Wajib,意为义务、当然)和“逊奈”(Sunnah,意为行为准则),也就是说结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所以在穆斯林中,不嫁不娶者极为罕见。摩洛哥灰姑娘拉拉·萨尔玛 (Lalla Salma) 在2002年嫁给国王穆罕默德六世(Mohammed VI,摩洛哥前国王哈桑二世的长子,1979年被立为王储,1999 年7 月登基,成为阿拉维王朝的第22 位君主)时,锐意改革的国王宣布彻底废除摩洛哥一夫多妻的制度。但对于Valencia 客栈这位与国王同名的老人来说,即便只是找到一位携手终老的妻子,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了。 摩洛哥美食在非洲可谓自成一派,主菜大部分为焖、煮而成,煎、炸少见,整体感觉比较清爽,最为经典的则是Couscous 和Tajine。正宗的Couscous 工序烦琐:鸡汁蒸熟的“小米”(实际上是粗粒的小麦粉)混以陈年奶油,再次入锅蒸数分钟,反复三次后,再将各式蔬菜、肉类和汤汁淋在表面。上桌的Couscous 呈金黄色,颗粒很小,入口香甜绵软,不知不觉就能吃下半碗。而Tajine,并不是一道菜名,而是这种用于盛着各种炖菜的陶制器皿的名字——浅浅的圆形底盘上面,盖着一个像尖顶帽子的陶盖,卖相讨巧,惹人喜爱。
大饼是摩洛哥人的主食。在舍夫沙万,大多数人家没有做饼的炉子,都是先在家里发好面团,再送到附近的饼房,排队等烤饼匠把面团放进炉子,之后再将烤好的大饼带回家。山脚下有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里面有一位“大饼哥”,每天除了5 次祈祷之外,其他时间一直都在埋头做饼。把面团送进炉子之前,“大饼哥”会抽出嘴里叼着的牙签,在面团上戳出很多小眼,其意义在于防止面团膨胀过大,保证烘烤出来的饼形状均匀。在一条窄巷的入口里,藏着据说是舍夫沙万最地道的餐馆——Restaurant Chefchaouen,这里的Tajine极其正宗。这家小馆不同于Medina广场上那些糊弄游客的餐厅(贵而无肉迹可寻),光顾的大多是本地人,价格实惠,菜量也足,随Tajine 一同食用的大饼,就出自那位嘴衔牙签的“大饼哥”之手。“来一壶‘摩洛哥威士忌。”听到顾客这样说,严格遵循穆斯林禁酒之教义的老板并不生气,反而会微笑着端上一个银制的Berrad 壶,那弯长的壶嘴还冒着丝丝的热气。
此壶内盛的正是摩洛哥国饮——薄荷茶,也被称为MoroccanWhiskey(摩洛哥威士忌)。地道的薄荷茶要先用沸水洗去茶叶表面的苦味及杂尘,而后将茶叶铺进Berrad壶底,再放入洗净擦干的鲜薄荷叶,最后压上大量白糖,放在炉上加热数分钟方可
饮用。这时,撒哈拉薄荷的辛辣与中国绿茶的清香被充分融合,轻抿一口,品出的是摩洛哥独有的味道。14 世纪中叶,中国和摩洛哥的两大行者——汪大渊和伊本?白图泰几乎在同一时间“互访”。到了17-18 世纪,绿茶已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摩洛哥,使“摩洛哥威士忌”成了民族饮料并流传至今。摩洛哥有句谚语:“爱情如蜜一样甜,生活如薄荷一样涩,死亡如荒漠一样无情。”在舍夫沙万人家里做客时,主人都会奉上一杯清香四溢的薄荷茶,比较传统的人家还会连奉三杯,如同谚语中所说,这三杯茶分别意味着“祝福,忠告及警醒”:第一杯祝福客人的爱情如蜜一样甜,第二杯要客人明白生活有时像薄荷一样艰涩,第三杯则是提醒客人死亡的无情。这是主人表达友好和尊重的方式,拒绝或是不喝满三杯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放慢脚步第四站:老挝琅勃拉邦
要论宁静与舒缓,琅勃拉邦在整个东南亚绝对首屈一指。我应该这样形容:如果在阳朔西街附近加几座古老的寺庙,再把四川黄龙的美降低两个等级,而且车程都在半小时之内,这就是老挝的琅勃拉邦了。虽然有慢船从湄公河顺流而下,到琅勃拉邦却要两天,耗时过长,我决定改乘大巴。本指望快一些,谁料大巴居然慢悠悠地在路上晃了15个小时,只比船快了2小时!我坐在司机旁边,看着他打电话发短信喝饮料练瑜伽,只能佩服他慢得神乎其技,时速超过5公里,那都算我夸他!在旅行书上,琅勃拉邦的关键词是法国殖民建筑和佛教寺庙,前者是逝去的美好时光,后者是浓郁的东方情调。它最有名的景点是香通寺(Wat Xieng Thong)、千佛洞(Pak Ou Cave)、王宫博物馆(Royal Palace Museum)、浦西山(Phu Si Mountain)、关西瀑布(Kuang Si Waterfall)和苗族夜市(Hmong Night Market)——可以看出,历史、宗教、自然风景和人文风俗一个都没少。我之所以说琅勃拉邦有点像四川黄龙,是因为它有一个台阶式的关西瀑布,不过正值枯水期,水势不够壮观,但游客并不介意,因为瀑布下有几座明澈沁凉、色如翡翠的清潭,不仅可以看,还可以跳!很多老外抓着潭边老树上的藤蔓荡向空中,在最高点松开双手,让身体重重地砸向水面。中国游人多为观察式,西方人则以体验式为主,后者可能更令人终身难忘。比如这种抓紧藤蔓使劲荡向半空,然后一松手,坠入冰凉水潭的瞬间,比起照片,切肤之感更能让人铭记一生。在琅勃拉邦还有一幕也不容错过,那就是僧人的清晨化缘。每天早上6点,市区内所有寺庙中的数百名僧人会从城市的东侧开始,沿主要大街向西列队而行,接受信众的布施,时间持续1小时左右。布施的食物主要是老挝的黏米,施主一点一点地抓给每位僧人。这项传统如此有名,以至于成了一些旅游团的观光项目。我看到身边的游客也准备了一大袋小食品,很有意思。
虽然万象是首都,但值得一看的景点并不多,凯旋门(Patuxai)、塔銮寺(Pha That Luang)算是最有代表性的地标性建筑。老挝是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内陆国家,北临中国、南接柬埔寨、西面以湄公河为界与泰国相望、东面则以安南山脉与越南隔山而居,其国境线是当时的英法势力划定的。回望一下老挝的历史,直到1949年,它都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最接近国家的状态,应该算14世纪时的澜沧王朝(Lan Xang,老挝语意为百万大象之地)。在美越战争期间,因为老挝向越共开放国境用做供给线,引来美国大规模的轰炸,根据一份报告说,在1964年至1973年间,美军一共对老挝投下了223万吨炸弹,其中有三分之一没有爆炸。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这都是一份难以消受的“遗产”。
万象的交通费用挺贵,笃笃车(Tuktuk)司机都有一张封了膜的价格单,给你看去市内各景点的价格。讲价的余地不大,倒不是老挝人强硬,而是因为他们比较实在,乱喊价的人不多。跟司机一打听,从酒店到公共汽车站居然要60000基普,来回也要100000基普,这可是相当于12美元了,而租一部摩托车一天也不过是80000基普,于是决定“自驾”。当我骑着摩托在大街上神气地左顾右盼,并为自己省了钱而开心时,一不小心在凯旋门复杂的路口闯了红灯,被警察罚走了50000基普。唉,看来这钱是怎么都要花出去的……塔銮寺的金塔被印在老挝纸币上,据说早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的阿育王传教队伍就在这里建造了一座佛塔,以供奉佛祖的一块胸骨舍利。到了1566年,人们在这里又建造了4座庙宇。其中两座后来被毁,今天仅余南北两侧各一座。佛塔金碧辉煌,在一天的任何时候都熠熠生辉,但要想拍最漂亮的照片,我建议在夕阳西下时分为好,太阳的余辉之下,金塔更加耀眼夺目。
在老挝的南方,最有吸引力的两个地方是占巴塞和四千岛。一般游客会选择从万象到巴色(Pakse)的夜行大巴,在巴色住一晚,第二天乘车前往占巴塞,拜访老挝最有名的“瓦普神庙”(Wat Phu Hampasak)。神庙位于小村唐鹤(Thangkhop)的附近,门口就有几家客栈,价格基本都在30000 基普左右。如果时间充裕,建议在这里多住两天,因为除了神庙,骑着摩托车在村子周围转转拍拍,也是非常惬意的事。
一般游客会选择从万象到巴色(Pakse)的夜行大巴,在巴色住一晚,第二天乘车前往占巴塞,拜访老挝最有名的“瓦普神庙”(Wat Phu Hampasak)。神庙位于小村唐鹤(Thangkhop)附近,门口就有几家客栈,价格基本都在30000基普左右。如果时间充裕,建议在这里多住两天,因为除了神庙,骑着摩托车在村子周围转转拍拍,也是非常惬意的事。瓦普神庙位于湄公河边的朴考(Phu Kao)山下,因为朴考山顶有一块巨石,形似男性生殖器,所以被信徒认定为湿婆的居所。早在公元5世纪,这里有了供奉湿婆的神庙建筑。到了10世纪和11世纪,原有的建筑被逐渐翻新,并以更坚固的石头为主要建材,但是过了不久,随着印度教的日渐式微,就像东南亚很多神庙的命运一样,它被改造成了佛教寺庙。寺庙曾经被严重焚毁过,如今法国和印度的文物保护组织对它进行修复,不过在工作效率方面,这两个国家都没什么好名声,所以估计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老挝是东南亚各国中唯一没有海岸线的国家,但它却有一个地方叫“四千岛”(Si Pan Don)。原来脚步悠闲的湄公河流到北纬14度12分,几乎停止了南下的进程,也许是因为疲惫,也许是不舍悠闲的老挝,河水在宽达14公里的土地上肆意流淌,聚若湖泊,水道纵横交错,被分割的土地便成了一个个“岛屿”。众多岛屿中,东孔岛(Don Khong)和东德岛(DonDet)最受欢迎,我去的是后者。从占巴塞瓦普神庙出发,先坐当地的小公车到13号公路,再搭过路车去湄公河边(50000基普),最后坐船(15000基普)就可以上岛了。抵达的当天,我骑着自行车环岛疾行了一周,拍了大部分想拍的东西(除了伊洛瓦底江豚),回程时,发现自己对吴哥窟的憧憬已经无可遏制,于是决定告别这座水中盆景,继续前行……
多说一句
从泰国北部的小镇清孔(Qiangkong)过河,对岸就是老挝的会晒,在这里可以申请落地签证。收费按国籍有别,持中国护照的游客签证费21美元,与我同船的西班牙女孩需缴36美元,而一位加拿大老兄竟然要交42美元,我当时一定笑得很不厚道。老挝最值得游览的地区集中在国境两端, 北部有琅勃拉邦(Louangphrabang),南方有四千岛,中间则是首都万象及周边的万荣地区。
签证:在老挝入境时,可申请落地签证。
交通:道路状况很糟,车船费时费力,好在国土面积不大,且酒店都可代买车票。
推荐:琅勃拉邦和四千岛是老挝一北一南的精华所在。前者以山地取胜,后者以水景见长。
汇率:老挝的货币是基普(kip,读音keep),1美元约为8450基普。根据个人经验,老挝发展银行的汇率最好。
电源:两脚扁头。
住宿:背包客酒店一般在10美元/晚左右,有空调、24小时热水、独立卫生间。
饮食:在老挝除了汤面和汤粉,几乎别无选择,品种非常单调。
网络:大多数咖啡厅和客栈都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服务,而且速度超快。网吧收费约5元人民币/小时。
摄影:只要事先以尊重的态度征询,所有人都欢迎拍照。
放慢脚步第五站:斐济沙乌沙乌
旅行关键词
日出:由于180度经线贯穿其中,斐济是世界上最东也是最西的国家,是地球上最早看到日出的国家。
蜜月:斐济是世界名人钟爱的蜜月度假胜地,包括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小甜甜布兰妮和妮可·基德曼。除了西式教堂婚礼外,也向游客提供传统的斐济婚礼服务。
面包树:张小娴的书《流浪的面包树》让很多人对这种斐济特产的树木产生了浓厚兴趣,盼望着有一天能吃到面包树上开的花。其实在斐济到处都是面包树,当地人把果实摘下来之后,和螃蟹、比目鱼等海鲜一起放进土穴里烤着吃。
裙子:Sulu是斐济的国民服装,男女老少都爱穿,到处可以看到身穿大花衬衣和齐膝裙子的男人,大街上高大威猛的男警察也是穿着Sulu指挥交通,反而女警察们却着裤装。
第一天
Natadola Beach 悠打18洞“Bula,Bula!”这是我学会的第一句斐济语,也是在当地最常用到的问候,从抵达Nadi机场开始便一直说个不停。早就对这片地图上的碧蓝海岛充满幻想,可惜仅有的了解都源于儿时最爱的电视节目《正大综艺》,只知道它是世界上最早看到日出的国家。这回借着参加澳大利亚朋友Ken婚礼的机会,我一定要好好玩个痛快。婚礼前的宝贵光阴绝不能浪费,我决定先去打一场球,要知道,高尔夫可是斐济的全民运动。
第二天
Coral Coast 情定南太平洋
在斐济结婚不需要追求什么黄道吉日,但只能选礼拜天,因为这是上帝上班的日子。Ken和Liza的婚礼定在下午1点举行,地点选在了香格里拉酒店占地4200平方米的纯白色教堂,掩映在珊瑚海岸(Coral Coast)的无边椰林之中,越发显得圣洁美好。
在通往教堂入口的洁白曲径上,我看到了今天这场婚礼的主角—美丽的新娘正缓缓走来,雪白的婚纱裙摆在风中摇曳,几个穿草裙的斐济小朋友一路向空中抛洒着玫瑰花瓣。教堂内整齐地摆放着手工打造的长木椅,圣坛两侧盛开的鲜花从高高的花瓶中如瀑布般喷薄而出。穿过玻璃窗前新郎和新娘的剪影,美丽的南太平洋海水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芒。除了新人的十几位亲戚朋友,现场还有几位偶遇这场婚礼的游客,随着Liza的一句“Ido”,Ken在大伙的欢呼声中亲吻了他的爱人。
长桌上已经摆满各色珍馐美酒,其中有一样叫Lovo的特殊食物引起了我的好奇,听老人说,这是当地最传统的菜肴。在斐济,每户人家的门口都有一个土坑,每遇节日或喜事便用它来准备食物。这个土坑的底部是用柴火烤红的石块,上面铺一层香蕉叶,然后放上猪肉、鸡、鱼和山芋、山薯等各种食物,再盖一层树叶,最后用泥土石块封好。几小时以后,扒开所有覆盖物,取出来就是香喷喷的Lovo了。我刚尝了一口,便忍不住把整个都放入嘴中。现在是狂欢的时候了!小乐队奏起了欢快的曲调,几位头戴鸡蛋花、身穿裙装的男歌手唱起了传统的斐济情歌,说是“天籁之音”一点都不夸张。说到戴花,这在斐济是件非常有趣的事:男女老少都有戴花的习惯,但意义不同,戴在左边表示未婚,戴在右边则表示已婚。如果想要入乡随俗,可千万别搞混。
第三天
Savusavu 巨人国里做SPA
在斐济,10余座的小飞机是很常见的交通工具。去往沙乌沙乌(Savusavu)时,我有机会搭乘了一架8人座迷你飞机,而且居然坐在了副驾驶的位置!尽管我一脸惶恐,但是飞行员和其他乘客对如此“随意”的飞行仿佛早就习以为常。舷窗外的美景让我暂时忘掉了颠簸和紧张,头一次看见云朵正对着迎面扑来,简直比云霄飞车还要刺激。
当热椰子油在肩头静静地流淌时,温暖有力的指压按摩让我彻底放松下来。躺在山顶的海景SPA小屋里,盘算着一会儿约上Ken和Liza去出海钓鱼,许多游艇俱乐部都在这里的海湾安营扎寨。Savusavu位于斐济的第二大岛VanuaLevu,黑色火山岩、白糖沙滩、高山雨林、独特的海底景观,岛上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受观光客喜爱。潜水、赏鸟、登山、健行、游艇、风帆船等,一切与自然亲近的活动都极为盛行。
不同于其他地方,斐济的SPA格外讲究力道。听我的按摩师讲,古代的斐济人很迷信,认为疾病和疼痛是由某些超自然能力造成的,BoboMassage从那时候开始就被用来治疗祛病。传统的BoboMassage舒服到了极点,是最受欢迎的SPA项目。因为斐济人天生“牛高马大”,个个身材健硕,200斤体重在这里不算罕见,女士也是一样。如此按摩,感觉好像是巨人在为小孩服务,真是妙不可言!
第四天
Castaway Island 私“享”小岛
玛玛努卡群岛(MamanucaGroup)是距离斐济主岛最近的一片珊瑚礁岛群,各个小岛之间依靠游艇连接。岛上的酒店从五星级度假村到包月的家庭式公寓都有,特别受到澳大利亚和欧美游客的欢迎,选一个地方待上十天半月,每天无所事事地晒太阳、看书、喝啤酒,当然还少不了玩水。我住在了Castaway Island,看过由TomHanks主演的电影《荒岛余生》的人,对Castaway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这座和电影同名的小岛是大自然的出色杰作,全岛被茂密的雨林所覆盖,四周是白色沙滩和迷人的珊瑚礁。在入住时,酒店会请每位客人填写一张意愿表,上面写满了这里能够提供的服务:冲浪、潜水、独木舟、帆板、快艇、瑜伽、沙滩排球、海岛野餐……其中的大部分项目对住店客人都免费,只需圈出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酒店就会有专人安排好一切。
在这里,我执行了一次浪漫的“出逃”计划。一盘Kokada沙拉,一份海鲜意面,再来几瓶FijiBeer,一切打包妥当,快艇载着我向最近的无人小岛进发!服务人员安顿好一切,开始对我进行安全教育:“这是卫星定位手环,你要随时戴在身上。收好这个便携医护箱,希望你不会用到它。另外,你不需要手表,只要告诉我们返航时间,你会准时看到这艘船的。”别看斐济人五大三粗,办起事来倒是细致严谨。“现在,这座小岛属于你了!”挥手告别他们,我迫不及待地一头扎进了水里。
谁说大海都是蓝色?请相信自己的眼睛,斐济的海是彩色的。潜入水下,无数奇形怪状、色彩斑斓的海鱼在水中畅游,将整片海水搅得五彩缤纷。漂亮的海星、触手可及的珊瑚、七彩斑斓的小丑鱼、硕大笨拙的海龟、体型诡异的魔鬼鱼……让人不知不觉便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如果打算在岛上过夜,也是个好主意。因为地跨东、西半球,180度经线贯穿其中,所以在斐济能看到世界上最早的日出。
10招放慢节奏
生活在快节奏中的城市人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让那些美丽的风景不再稍纵即逝,让自己的心情不再为少了片刻的喘息而起伏不定?
1.对快餐说“不”速食主义和快餐食品充斥城市人生活的同时,也侵害了人们的健康,甚至环境。开袋即食和立等可取的食物怎么能和在厨房中精心烹调出的美味相提并论?是该看看菜谱了。
2.最大限度地放低车速在限定时速范围内开车不仅省油,而且安全,大街上也能少一些在肾上腺素的刺激下开斗气车的人。要学会换位思考,想想看当你看到一辆车高速穿行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随意并道,只为提前那么区区几分钟抵达目的地,你会怎么想?省几分钟时间真的就能成为制造出严重交通事故的借口吗?
3.放慢语速不要忙着打断别人的讲话。学会倾听,而不是急于反驳。无论是在和别人的交谈中,还是回复邮件,或者接听电话的时候,都先给自己按下暂停键,在说出那些过后有可能让自己后悔的话之前一定先仔细斟酌。
4.不要急着下判断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让别人想的、说的、做的甚至穿的都和自己一模一样。保持这个世界的多样性才是最有价值的做法。
5.向内看而不是向外看如果向外看,这是一个拥有70亿人口的世界,他们有着各样的肤色、宗教信仰和受教育水平。向内看你会发现所有的人都属于同一物种,世界上每一个人与他人都紧密相联,我们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去摆脱它?少一点浏览社交网络的时间,多一些与真实世界的沟通也许才是我们最应该学会的。
6.等等,我真的需要这件东西吗?就像人们常说的“女人的衣橱里永远少一件漂亮衣服”,总有一件东西比家里那件更大、更好、更时尚,但是如果你按照这个思路去购物,恐怕买来的永远都是一件垃圾。长此以往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垃圾堆里,它的名字叫“地球”。
7.最好的解压方式——休息有人说过,如果我们自己不能从内心获得平静的话,从其他地方也无法获得。
8.慢生活的最好途径——阅读每天都抽出时间看看书,在纸墨的芬芳中让自己慢慢地安静下来。
9.为子孙后代着想你的下一个动作将会如何影响下一代的世界?如果每个人都能想想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会给未来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许你就不会那样做了。
10.让生活充满回忆是让匆匆的脚步带领我们错过沿途的风景,让岁月只给我们留下满头白发和道道皱纹,还是让未来的生活充满甜美的回忆?让我们在经历了沧桑之后还能细细回味岁月的流逝?停下来吧,停下来慢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