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2013-05-17赖燕妹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1期
关键词:变式教学探究能力问题情境

赖燕妹

摘 要: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笔者近几年来对“有效教学策略”有了一些思考和探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和重视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对构建有效教学课堂很重要,意义很深远。

关键词:有效教学;问题情境;变式教学;探究能力

自《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我省实施以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就一直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探索和思考。目的就是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同学们在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下,由被动地学习改为主动地学习,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成为一种享受。

那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是指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包含着三种意思。第一,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第二,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等于教学效果除以教学投入;第三,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当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有很多。以下是笔者近几年来对“有效教学策略”的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高中的教材是提前编好的,很多学生都会去预习,如果教师一直按部就班地引用书本的引例,学生听着可能会索然无味,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改进一下。

比如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来做“手影”的游戏,学生的手影引来了全班学生的热情高涨,跃跃欲试。这个小小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又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坦克与水立方”的生活情境,可以直观地再现问题,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2.创设激励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根据建构理论,一切问题的提出都是与学习者本身的认知领域有关或接近为依据,否则就不会引起学习者去学习和探索。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学生的原有知识领域出发去探求未知的世界。

比如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纸(厚0.1毫米)对折10次,问这叠纸有多少厚?如果对折30次呢?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猜想后,我说其厚度可以从地球到月球,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a30=0.1×230-1=0.1×229≈105米,100次对折后……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这么一个惊人的数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探索,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创设错误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新旧知识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正确与错误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创设教学情境的好素材。

如函数f(x)=ax2+2ax+1的图象都在x轴的上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大部分学生一看到这样的问题都会直接把它当作二次函数来解而忽视了a=0的情况。又如已知椭圆■+■=1的离心率为■,求k的值。好多学生答案只有一个,x型或y型忘了考虑。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积极地让学生进行思维、探索、讨论。所以说错误的问题情境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暴露出知识的不完整性,而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这样做不但可以使他们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在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4.创设动手实验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中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首先,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多媒体电脑的如《几何画板》、《几何专家》、《数学实验室》等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数学定理的证明和数学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建模过程。其次,教师可创设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我们组许多教师就用铁丝、铁片、易拉罐等自制了数学教具:比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在实例面前,学生对空间几何体了解增强了,对“异面直线、空间平行、空间垂直”等较抽象的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再比如上“正方体截面”时,用萝卜制作教具,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如何截正方体可以得到正三角形?”“用一把锋利的刀朝一个正方体的木头砍下去,它的截面将是什么形状?”长期创设这些动手实验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总之,为了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为目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注意情境的科学有效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更加有效。

二、重视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在高中新课改中,目的是改变“被动接受—机械演练”的数学学习方式,构建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数学学习模式----高中数学变式创新学习模式。在高中,课堂是离不开数学题目的教学。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呢?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变式方式进行题目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变式教学即在课堂上通过变式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

1.变式设问(一题多变)

变式设问是指围绕教学概念的本质,设计变式题组,以突出本质特征。具体说:是从某个范例出发,层层设计问题,将思维由浅入深。

通过这组变式训练,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利用不等式可加性推出的不等式是正确的,但由于此性质的不可逆性,它所确定的范围往往被扩大,因而造成了错误。经过这组练习,相信学生会对此知识有很深的理解。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如果应用得当,可能让学生满怀兴趣地学习,不断获得成功(哪怕是很小的成功),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获得新的动力,进而达到更大的成功。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在教育教学面临挑战的今天,想要做好这份职业,当好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同时我们如能在教学过程中,从情感和思维这两方面着手,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就会促进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主动发展,让我们的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殷伟康.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教育,2007(09).

[2]肖成全.有效教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变式教学探究能力问题情境
变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透过现象看本质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