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学校创建之思考
2013-05-17谭其贵
谭其贵
摘 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下面介绍了重庆市万州区双河小学创建特色学校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继承传统;课程;学生;管理;校长
俗话说:“人能写字,字能写人。”写字,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也是一个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的过程,一个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学会做人的过程。“笔正心正、写字写人”是双河小学的校训。《旧唐书·柳公权传》曾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认为书法的优劣与人的品性有关,心正写出来的字就端正,反之亦然。万州区双河小学的正心教育,就是通过练习书法以练心,从而达到心正。
一、继承传统是前提
秉承学校的文化传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秉承首先是不割裂,其次才是不重复。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弘扬传统,吸收学校的传统积淀,保持学校的创新活力,这是学校发展的前提。
“学先贤扬传统,尊个性张精神”是双河小学人崇尚书法艺术、迷醉书法艺苑的信条。“写中国字,读世界书;怀天下心,做现代人”是双河小学人践行书法立志、翰墨树人办学思想、孜孜不倦的追求。教育学生继承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写好汉字既是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试图在笔墨中与古代书法名家交流习练中的万般滋味,而我们更在意从点横竖撇捺的墨迹中感染他们那千年不灭的“人”的精神。
二、课堂课程是基础
课程是学校施教的载体,是师生相互作用的中介,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校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引领学校发展,打造学校特色,创新学校教育思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力求以翰墨传承文化,用特色孕育人生。在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依托书法教育,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被万州区教委授予“文化传承特色学校”,被重庆市书协命名为“重庆市级书法示范学校”,被重庆市教委命名为“重庆市首批书法教育试点学校”,被全国教育学会命名为“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
三、教师、学生是根本
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没有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学校发展是空洞无物的。学校理应把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当作学校发展的根本目标。
打开中华书法史卷,从那黑白方块字里,我们时时处处可见书法家为人的心胸与气度、德行与操守。古代先贤们穷毕生之功,经数千年相承,并不单单只为让我们学习他们那些或飘逸或端庄或舒展或遒劲的书体,而是以书载道,教化后辈儿孙。
四、人本管理是支柱
当今社会是追求和谐的社会,学校也需要和谐的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造就具有“自由之意志,独立之人格“的社会建设者,构建“人文精神关照下师生的和谐发展”教育思路。以人文教育为核心,视人格完善为终极目标,培养人的全面适应能力、创造能力。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教育双方与自身的生命和谐,与周围人的生命和谐,与大自然万物和谐。
细数昨日秋天的灿烂,装扮着明日春天的嫣红;正澎湃着自强不息、改革开拓的春潮。“巴渝知名正心教育特色学校”这一愿景来自双河小学全体上下崇高的教育使命感,来自对自身实力的自信,来自敢于走出全市的博大胸怀!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校“正心教育”特色学校创建这一列“开往春天的列车”定能“全线提速”、突破“高原”、穿越“瓶颈”,在“一路前行一路歌”之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单位 重庆市万州区双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