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013-05-14孟敬

卷宗 2013年3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孟敬

摘要:伴随着我国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不断地被广大教师所熟悉,并由我国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师不断地予以丰富。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既需要清晰而独特的理论视角,也需要深入地关注实践策略。

关键词:教育改革;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小组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推动了中小学教学领域的改革[1]。

这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而且有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竞争,更有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对于“竞争性学习”和“个体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更能够积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才能的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2]。实践证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构建和谐小组,形成合作团队

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实现这一价值,需建构一个充满活力而又规范的学习共同体。因此,分组时可将班内学生按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进行分类梳理,然后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成合作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以便促进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

学习小组的规模要适度,一般以4-6人为宜。小组人数过多,讨论起来所用的时间过长,很多学生的意见不能有效地表达;小组人数过少,不利于广泛的讨论。在4人以上的小组中,可以设一个小组长,一个记录员。小组长要协调本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发动成员畅所欲言,组织解决合作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员要记录好本组成员讨论形成的意见。

合理明确的分工是保证合作学习的基础,如可以让学生分别承担某一任务,承担某方面的信息搜集等。除了按任务分工外,还可进行角色分工,如轮流担任小组长、记录员、分析者、检查者、解说者、答题者等。使学生体会每个角色的工作和责任,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这样有分有合,可以保证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

二、引导合作方法,授予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做旁观者清,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方法和技能。主要有以下几项[1]:

(一)倾听

1、听人发言要专心。

2、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

3、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

4、听人发言如有疑问,要有礼貌提问。

(二)发言

1.先准备后发言,不信口开河。

2.发言围绕讨论中心,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

3.谈看法要有根据,能说清理由。

4.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白,不罗嗦。

5.别人提出疑问,要针对问题耐心解答。

(三)求助

1.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可向同学虚心请教。

2、接受帮助后,应表示感谢。

(四)反思

1、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2、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

(五)自控

1、服从组长安排。

2、遵守纪律,不随便离开座位。

3、小组讨论时,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

4、服从组内大多数人意见。

(六)帮助

1、关心同学,及时了解同学的困难。

2.主动、热情、耐心地帮助同学。

(七)说服

1、在仔细观察分析别人的发言或操作的基础上提出不同意见。

2、平等待人,态度要诚恳,说话要婉转,不嘲笑、攻击他人。

(八)建议

1、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

2、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建议及理由。

三、发挥教师作用,有效调控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引领者、组织者,不能成为高高在上的讲解者、命令者、检查者、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的无所事事者。教师要即时参与到合作小组中去,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适时点拨、引导,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进一步开展全班交流做准备[3]。

随时注意观察讨论的气氛和组员的参与情况。组员思想开小差或违反纪律时,可提醒或制止。当组员讨论偏离中心议题时,应委婉地发出信号,使之言归正传。当组员讨论态度不当(如对他人发言取笑攻击等)时,应予指正。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暗示、认可、奖励等多种手段来及时引导学生的合作,激发和维持全体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这对引导学生的合作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强化作用。如学生在表述观点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发表意见的模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这时教师应帮助解决。如参与讨论、提供参考意见、作补充说明、提供辅助材料或工具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教师应特别关注合作中的弱势群体,使后进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不断进步。

四、强化评价机制,丰富评价手段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并使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更好地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合作,大胆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合作学习评价应该注重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一)学生自评

因为每一次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的对象也是学生,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同时能够明白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不足,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学生互评

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互评时,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找出优、缺点,最后由小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记录评价结果,交给任课教师。目的是在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

(三)教师评价

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也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能够取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而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教师的评价要有鼓励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注重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评价时,要以激励为主。要重视对后进生的鼓励,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肯定。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激励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激发合作学习的动机。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23(2):3-6

[2]马兰.合作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8-16

[3]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3):45-47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合”乐而“不为”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