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中学数学教学
2013-05-14石海英
石海英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后,数学课的教材内容最大的特点是由原先模仿到运用转化为探索研究到运用的转变;由通过题海战术的苦练而积累经验转化为体验、感悟而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新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记忆和接受。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较传统教学应有根本的变革。做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如何进行数学教学呢?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今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它不同于教师为学生做主的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这种方式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自主学习不完全等于学生自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的学习需通过学生的理解才能接受,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3.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是指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的一种学习方式。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从中探索发现规律,并和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教师应要求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并能够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1.巧设“问题情境”,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共同进入课堂情境设置中。思维自惊讶和疑问开始,有疑问,才会执著追求,刨根究底。好奇心人皆有之,对新奇的事物要问,对想知道的事物也要问。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多思勤学的好习惯,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教师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节课的开始,要给学生惊奇和疑惑的引例。通过这种实例的引进让同学们充分发表见解进行议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最后是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
2.数学教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所以在课堂上,应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这样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一种平等交流,平等合作,师生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3.转变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把教学法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和搜集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三、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而愉悦的学习环境
长期以来,数学课教学称得上是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课堂教学气氛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和压抑,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失,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师生共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感染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活数学课走出困境的重要一步。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是在学生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而度过的。他们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学习自觉能动的主人。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善于思考的大脑和勤快的双手亲身体验、用心感悟书中的知识,通过练习尝试自己的收获而再次体验成功的喜悦,巩固成果,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基本能力,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使数学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可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动像和静像有机结合的优势,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少了学生的想象困难。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动”起来,丰富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活学、活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IT”、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