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在担忧什么?
2013-05-14周政华
周政华
在8月13日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致辞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发现,偌大的会场里,除了他之外,没有几个穿正装的,于是他开了个玩笑说,他看到了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差异。
这不仅是着装风格的不同,更是传统银行和互联网公司对于金融业务在理解和操作上的巨大差异。同样是一万块钱,躺在银行活期户头上,其利息收入几乎忽略不计,而在支付宝账户上,只需轻点鼠标就可转入到余额宝账户,成为一笔基金投资,虽然其收益未必比活期存款高出多少,但是至少用户心甘情愿地把资金留了下来。
生活中更常见的是一幕是,银行的柜台前,排号等待的几乎是清一色的银发族,他们也许只是为了支取一笔不到两千块的退休金,而等上1个多小时;更多的年轻人则选择了在支付宝里交电费,在财付通里买Q币,在街头超市的拉卡拉机器上为信用卡还款。去年,数以万计的淘宝卖家甚至还从阿里巴巴那里得到近1000亿元的贷款。
当互联网的藤蔓翻过了银行的墙头时,银行家们终于坐不住了。
网上银行只是开了个头
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铭说,在数字化金融时代,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基于 IT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完全可以取代传统商业银行的功能。
2010年,在国内众多银行中,交通银行第一家发布了手机银行客户端,2012年,又推出了远程智能柜员机,通过一个视频窗口,把自助设备与客服中心相结合,使客户在自助办理业务的基础上,借助远程视频座席的协助,实现“无人银行,有人服务”。
交通银行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3年前,该行将近一半的业务都是通过人工处理,而今天,超过7成的业务分流到了电子银行。不仅是交通银行,现在把传统的柜台业务搬到互联网上让客户自助办理,这已经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共识。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早在十多年前就发出警告:传统商业银行不能对电子化作出改变,势必将成为21世纪灭绝的恐龙。
但是,中国的商业银行对于电子化的反应,至少就推广网上银行来说,仍然难以堪称迅速。直到去年,绝大多数银行才陆陆续续向持有银行卡客户免费赠送网银U盾。此前,这个形似U盘的操作网银时的必备工具,通常都是需要客户掏钱购买,售价从50到100元不等。
过去,很多银行都有内部规定,柜员每卖出一只U盾都能得到5到10元不等的奖励。今天,柜员每新开一个网银账户,依然能够拿到提成。直到今年,还有一些银行仍然为免费领取U盾设置门槛:持卡人户头上的资金不能少于一定金额。
“你能够想象淘宝会向用户收取下载支付宝的费用吗?”一家股份制银行支行行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U盾一开始面世就应该免费向客户发放,但是绝大多数银行还是把它当成一个商品去销售赚钱。本质上,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银行,对于“免费经济”的了解仍然相当有限。
在互联网环境长大的一代已经习惯万事免费:网上读新闻、看电影、下载歌曲、安装杀毒软件,都是免费。当用户向支付宝充值时,来自任何银行卡的资金都不会收取所谓跨行费用,但是它总能在其他地方通过收费的方式把这些成本给捞回来。
今天,银行的网银,更多的只是把一些传统柜台业务搬到了网上,比如,用户可以在网银办理存款定活转存,可以购买基金,可以查询过往的交易记录。但是,发展电子银行、网上银行,只是金融互联网或者说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步。
传统模式开始玩不转
把传统业务逐渐从高楼大厦里的大理石玻璃柜台,搬到虚拟的互联网空间,对于很早就拥有先进后台系统的国内商业银行并非难事。
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铭说出了行长们最担心的事情:互联网金融将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服务模式,他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广为密布的银行营业网点可能会缩减,营业网点将不再有现金柜台。
公认的事实是,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建立在存、贷、汇业务的基础上,长期享有“资本垄断、法定利差、客户需求”等三大天然优势。而在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等国内多位银行行长看来,这些天然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银行的经营垄断权正在不断被稀释。
最初,上世纪80年代,国内的主要商业银行就是“中、农、工、建、交”这五大家,到了90年代,随着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银行的设立,银行的队伍中又加入了数十家股份制银行。到了21世纪的头10年,随着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改制重组,一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也加入了竞争的队伍。最近几年,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也获批开展部分银行业务。
竞争的结果就是,一些大企业开始拥有对贷款利率的议价权,为了一个好项目,十几家银行都会蜂拥而上。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了解,武汉农业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甚至被要求每周定期扫街,筛选客户,“送贷款上门”,以至于当地一些商户差点把银行工作人员当做骗子轰出门外。
最终,今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利率,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全面放开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管制。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在社会融资总额中,银行贷款所占比已经从2002年的近92%下滑到2013年上半年的50%。随着直接融资比重不断加大,几乎所有银行都认识到金融脱媒已经势不可挡。
事实上,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也早已经拉开大幕。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的方式,银行以远高于现行定期存款利率的收益率,把那些不甘忍受负利率的资金,重新拉了回来。但即便如此,存款搬家的趋势已经难以阻挡。
据普益财富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发行总数超过2万款,总规模已经达24.7万亿元。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在中国特殊的金融生态中,广大投资者一直把理财产品视为银行存款的替代投资品,随着存款利率的渐行渐近,银行理财产品将逐步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存款利率的最终开放可能重塑银行理财市场格局。
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带来的必然结果是,管制条件下高利差的收窄。在现行金融管制格局下,息差收入占据了银行营业收入的60%以上,也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贷款重新定价造成的息差收窄,是上市银行业绩增长的最大阻力。
16家在A股上市银行今年一季度披露的信息显示,上市银行盈利能力明显减弱,净利润增速集体下滑,其中,农行和中行的净利润增速已经下滑到个位数。民生银行行长洪崎认为,2012年两次降息,对银行今年一季度的存贷款定价影响较大。
包商银行董事长李镇西在今年初撰文表示,中国银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李镇西认为,利率市场化全面推进,将会冲击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传统的盈利基础,对中小商业银行的结构、行为和绩效产生深远的影响。
寻路互联网金融
鉴于当下介入互联网金融的多是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一些商业银行也开始试水电子商务, 并把电子商务上升至战略高度。电子商务,正是第三方支付向银行业务渗透的温床,而银行的收复失地也从这里开始。
建设银行早在2012年6月,就推出了善融商务。建设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刘建忠解释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何做电商的初衷:第三方支付机构大量涌现,银行支付结算服务面临严峻挑战,由于电商平台对客户资料、客户交易详单等信息进行了屏蔽,银行脱媒现象严重,银行亟须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切入电商领域。
善融商务的出发点并不是靠电商卖东西,而为了以此为平台提供金融服务。目前善融商务企业商城的融资产品,包括网络联贷联保、网络大买家供应商融资、网络速贷通、e点通等,客户可以线上提交贷款申请,查询贷款审批进度等,但该平台上的融资活动才刚刚展开。
同年10月,中国银行在中山成立了“云购物”平台,则干脆就成为了一家比价网站,同样一件商品,在云购物上可以查询到京东、天猫商城、当当等多家电商的报价及购买链接,但最重要的是,用户可以通过中国银行手机支付在线支付。这种比价模式,让中国银行建立一个轻公司的电商架构,并以较小的代价获取到了用户数据,并将移动支付工具推向市场。
朱小黄出任中信银行行长之初,就发出感叹说,像中信银行这样的中型银行正处于一个尴尬的时期,尴尬的就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而朱给出的对策之一是,“再造一个网上中信银行”,具体的策略有二,一是传统业务网络化,二是网络业务金融化。后面这点,被视为中信银行的面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的关键所在。
今年6月底,中信银行发布了异度支付产品,由此切入移动支付领域。二维码支付作为异度支付的重点产品,使支付不再受物理网点和PC终端的限制,随时随地完成支付操作。比如客户在逛街时想购买一杯咖啡,通过中信银行客户端,可查找附近咖啡厅,在线完成选购过程,并以手机中生成的二维码为凭证,直接到店内领取。目前,中信银行已经与苏宁云商集团、红星美凯龙、三胞集团签订了相关的支付协议。
朱小黄曾表示,“减少现金、普及网络、推广无卡支付”正在改变着客户的消费行为和支付行为,客户可以通过银行的“概念货币”实现支付,客户可能并未看到银行的身影,但却享受着银行无处不在的服务,这就是网络概念下消费金融服务的最高境界。
今年8月初,民生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在深圳前海注册,主要股东为民生银行的七家主要非国有股东单位和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民生银行相关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民生并未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但在业内看来,民生电商的成立,将是未来民生银行转型的第一步。
此前,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曾表示,该行一直有打造电商平台的打算,思路主要是借助电商平台,提高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的效率,把现在产业链金融的部分环节搬到线上。
虽然当下国内银行推出了的电商平台大大小小不下十家,但是除了善融商务达到了数十亿级别外,大部分的银行系电商平台在市场上仍然默默无闻,流量和成交额尚不及淘宝、京东的零头。
究其原因,前述一家股份银行支行行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既与银行的相关传播力度不够有关,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垄断行业的甲方思维仍未根除,而所谓互联网的思维也远未形成。银行的优势在于整合资源的能力和强大的渠道能力,比如可以通过客户群与实体企业议价,并且拥有庞大的用户,但电商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很多银行已经难以承担电子商务不断更新的前沿技术和商业模式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