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的逝水年华
2013-05-14黄艾禾
黄艾禾
如果你没事先做点功课、了解些历史,会觉得淮安城小人稀。论繁华,只是个三等小城;论古朴,远不如丽江、凤凰。走在淮安街头,感觉与江淮平原上的其他中小城市没什么不同。
除非,你了解了淮安的来龙去脉。
打开江苏省地图,你会看到,淮安正处于京杭大运河与淮河的交汇处。600年前,淮安正因为这两条大河而红得发紫。
确切说,还应该加上一条河:黄河。历史上,黄河这条不驯的泥沙大河,曾经南迁至此,夺淮入海,一夺就是700年。淮安兴旺发达的时候,正是淮河也被称为“黄河”的年代。
黄河进入淮河河道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大大地影响以至威胁了京杭大运河的通航。
京杭大运河是明、清两代王朝运输漕粮的唯一通道。漕粮是维系帝国生存的生命线,京城的文武百官、前线的官兵将士,都靠这些漕粮养活,所以,朝廷专门在运河的咽喉之地——淮安设了一个漕运总督府。漕运总督是二品官衔,常兼任兵部侍郎,所以很多时候是从一品。
在清代,朝廷设有九大总督,如直隶总督、两广总督等,都是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此外,还有两个非地方长官的总督,一是漕运总督,一是河道总督。河道总督负责治理全国的水利,主要是治理黄河,原来设在山东济宁,清康熙年间迁到了淮安的清江浦。
于是,两大总督府齐驻淮安城,加上淮扬道府、淮安府署、山阳县署等,城里官衙密布,有“官比民多”之说。
我是在今年5月的一个清晨到达淮安的。沿镇淮楼东路向西,一路走过汉韩信祠,往前一两百米,即到了镇淮楼脚下。
镇淮楼是古淮安的地标建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800年。从外表上看,很像小型的北京前门箭楼。并非淮安才有镇淮楼,在安徽和县也有一座,由此可见,当年淮水危害最深的地区就在苏、皖二省,而这里的人多么治淮心切。
在镇淮楼之北,就是当年的漕运总督府,总督府再往北,就是淮安府署。三座官制建筑,构成了古淮安城的中轴。这让你想起了什么?——来自北京的人很自然就想起了北京城。北京的中轴线穿越前门、紫禁城,一直到鼓楼,最高权力机构坐镇其上。而淮安,看上去就是一座小北京。
如今,镇淮楼还在,淮安府署也在,而漕运总督府只剩下一个大门、两座石狮。当年总督府的地界上,现在是遗址公园,一处处地基座与基石顺序摆放,可以想象出原来大堂的规模。在遗址北部,建起了一座漕运博物馆。遗址公园的东西两侧是现代化的商业街,鳞次栉比的商铺店面内外,各式家用电器的广告与红红绿绿的时装在风中飘荡,与绿草茵茵的遗址青石奇妙地融为一体。
当年密布的淮安官署群,如今只有淮安府署得以完整保存,是今天全国完整保存的两座府署之一(另一座在河南安阳),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跨进淮安府署,一种异样的熟悉感觉扑面而来,那是严整的布局所散发出的官方威仪。一条石铺的甬道通向大堂,左边是吏、户、礼三科,右边为兵、刑、工三科,对应的是中央政府的六部。
这样的格局,不是随便设计的。明清衙署的建造都奉行工部的《工程做法则例》,坐北向南,中轴对称。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牌坊、大门、仪门、甬道、三班六房、大堂、二堂、三堂(即内宅院落)。东侧建筑一般有:土地庙、寅宾馆、厨房、花园、吏舍等;西侧多为:牢狱、会客厅、巡捕用房等。整组建筑,体现着规范与谨肃。
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官署规制贯穿上下,只是尺寸与装饰不同,最高级就是故宫。所以,这里虽是四品官的府署,却是一座微型的紫禁城啊。
在淮安城最鼎盛的时期,“淮郡三城内外,烟火数十万家”,生活着上百万的人口,曾经位列全国十大城市之八,繁华似锦。然而她繁华的主要来源,乃是国家财政的倾力支撑。设在淮安清江浦的河道总督府(今天已不存),每年要花掉近千万两银子来治理河道,相当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银子大量地进来,又大量地花掉,这里怎能不繁华?
然而,1855年,黄河再次北迁,河道总督衙门撤了。1901年,朝廷颁布漕粮改折诏,漕粮的征收由实物变为货币,保留的一小部分实物也改为海运。1904年,清王朝正式撤裁漕运总督。
仅仅百年间,淮安便衰落下来了。
今天的淮安府署里,游人稀少,半天时间只见到两三拨游人。近2万平方米的府署,空旷肃穆,仿佛是淮安闹市里的一个例外,远没有近旁的周恩来故居热闹。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在这座古城,他出生的驸马巷离漕运总督府仅数百米之遥。当年的官宦人家,大抵都住在这一带。周家的祖辈,曾经官至知州一级。在淮安古城的拆迁改建中,驸马巷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让我们得以领略淮安传统民居的风韵。
周恩来诞生之际,河道总督已撤裁多年,6年后,漕运总督也裁撤了,周家的家道也过了最风光的年代,但大户人家的底子犹存。周恩来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初的12年,由亲母和嗣母(为冲喜而过继)抚养长大。这个白墙黑瓦、绿树成荫的院落,院院相套,亲母与嗣母各有住所,周恩来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从不缺乏亲情关爱,从小就懂得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通情达理,又要恰当妥帖。
小贴士
1.淮安紧邻洪泽湖,有当年全国最重要的水利枢纽高家堰,其重要性如同今天的三峡。从淮安市搭车向南行40公里即到达洪泽县,可直奔洪泽湖大堤,观看有“水上长城”之称的水工奇观,名不虚传。
2.如果是10月份去,可顺便品尝名气越来越大的洪泽湖大闸蟹,一点不比阳澄湖的差。
在游人如织的周恩来故居中徜徉,我不知道,来这里参观的人们有多少人知道,淮安除了是周恩来和韩信的故乡,还曾因地处京杭大运河的咽喉而繁华似锦、堪比苏杭?时间才过去百年啊。
淮安不是不想重拾往日辉煌。在淮安古城的河下古镇,这个昔日运河边最繁华的商街,政府大力进行了拆迁改造,力图恢复当年的盛景。
走在今天的河下古镇,当年的青石板路仍在,两边的店铺也重建了不少,但却行人寥寥,静默无声,偶尔可见老人坐在巷子一角歇息。这里已不再是商业中心,只有游人来买些旅游纪念品。本地的年轻人皆出外打工,只留下老人孩子。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在夕阳的映照下,散发着昔日岁月的光辉。
今日的淮安人,更关心的是日常生活。在每一家学校的门口,都可以看见密密匝匝、骑着电动自行车接送孩子的家长。在民政局门口,办理各种手续的人们排起长龙。门脸极不起眼却做出一流淮扬美食的饭馆里,依然坐满熙熙攘攘的食客。
时光匆匆向前,现实总在堆积,想把历史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