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复兴目标下的改革
2013-05-14
中国政治正在进入一个历史性新时代,那就是文明复兴目标统摄下的全面改革、转型。
研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几乎所有人都会同意,这确实是一份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知识界、企业界、公共舆论近些年来呼吁的大多数改革诉求,在这份决定中都有体现。从习近平在三中全会上说明此一决定的讲话中也可看出,新一代领导人对市场化、法治化改革的决心,至为坚定。
本轮改革与80年代、90 年代两轮改革的根本区别,也正在于此文明的自觉。可以说,一个新的政治时期已经开始,其主题就是中国文明复兴目标统摄下的全面改革、转型,期待这场改革能理顺中国的发展逻辑,增加社会活力,让个体享受改革的实惠。
决定和讲话断然给过去大半年来政治、思想领域中的争论画了句号。可以说,总体性改革的通途已经打开。尽管考虑到利益集团的固化,甚至反复,前路必然不乏艰难险阻和挫折,不过,至少新一代领导人进行改革、实现转型的意志是坚定而清晰的。
人们不免疑问,新一代领导人为什么具有如此坚定的改革决心?
理解新一代人的观念,不能不探究其精神信念。去年11月中旬,中共十八大闭幕,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简练而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政纲。习近平表示,新一代领导集体承担着重大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一届领导班子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随后,习近平带领政治局常委第一次公开活动,就是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展览,并提出了“中国梦”理念,中国梦就是中国文明复兴之梦。
今年两会闭幕,新当选的李克强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则更为感性地说:“在我个人的经历,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
到了今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对中华传统文化有高度肯定,其中至关重要的是这样一点:“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从习近平、李克强的言谈中,我们看到了共同而且鲜明的政治信念:以复兴中国文明为目标。如果我们把这一点放到百年中国历史演变过程中来看,其意义是极为深远的。以晚清新政以来,占据主流的观念是,中国要成为现代国家,就必须全盘改造、乃至放弃自身的信仰、理念、知识、制度、风俗,而信奉外国价值,尊崇外国观念,照搬外国制度,这个外国有时是德国、日本 ,有时是苏联,有时是美国等等。总之,过去百年,中国的现代化之路缺乏文明主体自觉。也正是这种不自觉,导致中国人被外国的理念支配,现代化之路大幅度摇摆,走了很多弯路。
即便如此,中国文明以其深厚的底蕴,仍然作为重要的资源支持着过去三十多年的增长与发展。而随着对现代化成绩与问题的一次次总结和反思,让一些中国人开始产生恢复文明的自觉。过去十几年来,这成为多元化中国社会里的重要潮流。
本轮总体性改革方案,在某种程度上顺应了这种趋势。如此全面改革的政治意志,是需要强烈的道德勇气支持的,没有伟大的目标之激励,是不可能有如此犯难而上的大有为精神。新领导人应该坚信,惟有通过总体改革,才能为中国文明复兴创造必要的制度条件。反过来,可以预料,他们也必然以文明复兴这一框架,统摄全面改革的价值基础、改革的方向、路径与具体方案。
本轮改革与80年代、90年代两轮改革的根本区别,也正在于此文明的自觉。可以说,一个新的政治时期已经开始,其主题就是中国文明复兴目标统摄下的全面改革、转型。期待这场改革能理顺中国的发展逻辑,增加社会活力,让个体享受改革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