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对话首谈“网络安全”

2013-05-14赵杰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25期
关键词:议题网络安全战略

赵杰

7月8日,中美网络安全组举行首次会议,此举敲响了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奏。

接照惯例,新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7月10日开始。不同于往轮,本次对话在议题、参加人员等诸多方面都有所变化。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确立于2009年7月,是中美现有数十个磋商机制中级别最高的一个,轮流在中美举行。

“‘新应该说是本轮对话的特点,新的领导层有新的风格,一方面会承上启下;另一方面则会在议题设置等方面有所创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说。

在政治观察者看来,作为中美两国政府换届后的首轮对话,双方都试图从战略层面上进一步明确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其结果令人期待。

曾任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的美国问题专家陶文钊认为,对话是一个月前两国领导人“庄园会晤”的延续,对未来中美关系具有“新氛围、新目标和新的作用”。

汪洋“首秀”

7月5日,中国外交部就本轮对话举行媒体吹风会,外交部部长助理郑泽光透露,本轮对话将由四位“新人”主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新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国务委员杨洁篪;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国务卿约翰·克里和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其中,汪洋将首次主导中美经济议题磋商,战略对话由杨洁篪与克里共同主持。

“四位‘新人虽然是首次主持对话,但他们均熟悉中美战略关系与经济事务,彼此之间并不陌生。”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此间表示。

陈凤英将汪洋视为本轮对话的一个亮点,并认为其有创新精神,且大胆而务实,这对于亟待有所创新的新型大国关系无疑值得期待。

“双方换届后‘新人首次全面深度接触,有助于建立起一些私人关系,这点很重要。”陈凤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新的角色、新的关系所带来更多的或许不是改变而是创新。不过,她也坦言,此前担纲对话主角的王岐山同样风格鲜明,颇具改革与创新精神。

“‘庄园会晤后,美国很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新型大国关系问题。”陈凤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位来自中国外交智囊机构的专家去年11月曾前往美国参加相关议题研讨,彼时,包括当时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在内的一部分美国人,担心双方对话的延续性,“他们担心中国换届后主导对话的领导不会坚持以往的合作成果。”陈凤英则告诉对方,换届后领导人的风格或许有变化,但政策的延续性不会变。

郑泽光在吹风会上,以“强大阵容”来形容参会代表团队。他指出,中美非常重视此次会议,并各自派出约20个部门的负责人参会。

对话将先后举行联合开幕式、联合欢迎晚宴、企业家圆桌会、联合记者会、友好团体欢迎晚宴等共同活动,还将举办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两场小范围会议。

新增“网络安全对话”

郑泽光在7月5日的媒体吹风会上指出,战略对话框架下,双方核心议题将包括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形成中美在亚太良性互动格局、推进各领域对话与合作等问题。并将举行第三次中美战略安全对话和网络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以及关于气候变化、联合国维和、南亚事务、拉美事务、野生动植物保护、海关等多个对口磋商。

国际关系学者更愿意将此番对话置于“庄园会晤”背景下,旨在将两国领导人此前确定的议程“落到实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在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方向上,中国方面很积极,美国方面却相对被动,因此,双方战略对话应进一步明确和强调。

“如果要建立新型关系,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更为具体的合作。”7月9日路透社一篇题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或是探讨中国改革细节的机会》的报道,引述一位美国官员的话称。

对话的现实背景亦被关注。随着近年来美国“重返亚洲”脚步加快,亚太问题在中美关系之间的影响日益凸显。纵观2009年以来的四轮对话,该问题均为不容回避的重要议题,时殷弘以“总的趋向比较好”来概括总结。至于此番提及要形成“亚太良性互动格局”,他认为,鉴于中美两国在南海、东海问题上矛盾复杂,该格局要在目前阶段实现“不太可能”,只能通过对话加以推动。

“其实双方重点要谈的就是两国在太平洋区域的战略问题,要进一步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并加以稳固。其中的困难在于钓鱼岛问题等。”时殷弘表示,中美有望在全球区域安全问题上取得进展,但政策关键应在南海争端。

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国际媒体则紧盯“网络安全”,其间报道认为,新设立的中美网络工作组在本轮对话前夕举行首场会议,“为近期因网络黑客问题而蒙上阴影的中美关系增添建立互信的平台”。

“整体而言,目前世界上在网络安全方面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陶文钊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依然在发酵中的美国“棱镜门”事件,会使各国备感在网络安全领域建立游戏规则的迫切性,而中美磋商将在这方面进行有益尝试。

经济议题变动背后

是次经济对话的主题为“推进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全面互利中美经济伙伴关系”,溯及过往,唯有此次将尊重、共赢与全面互利三个关键词紧密排列。此细微现象在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性框架之下,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其实,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自启动以来,一直在试图回答五大问题:如何看中国;如何看美国;如何看世界;如何看合作;如何看分歧。基于以上三个语词的本轮对话无疑将这些问题全面涵盖其中。

据悉,围绕今年的对话主题,中美将讨论三大议题:一是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二是促进结构性改革和可持续、平衡发展;三是金融市场稳定与改革。陈凤英指出,今年的美国不再紧盯“人民币汇率”问题,转而以贸易、投资以及可持续发展中的宏观经济等议题取代。其中,投资保护协议会是重要对话内容,或将成为是次对话的亮点。在宏观经济方面,中国在意的是美国的量化宽松溢出效应等问题;而美国在意中国新近发生的“钱荒”问题、地方债问题等等。

就在本轮对话启幕前夕的7月5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发出题为《中国地方债谜团》报道,称地方债问题是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之一,并试图弄清楚该威胁的程度究竟有多大。

除去两国之间议题,陈凤英认为,在全球层面亦有新议题面临考验。其中包括新兴市场的再发展问题,比如金砖国家面临高增长之后的转型;还有涉及欧洲的西方债务问题。同时,双方应该会就其溢出效应威胁亚洲的“安倍经济学”予以讨论。

路透社在前述报道中指出,美国官员还试图寻求了解中国即将出台的改革计划细节。并称,多位美国官员在9日表示,本轮对话中,预料将让美国有机会评估中国新领导班子及其有关经济改革的评论。

该报道引述一名美国官员的话称,“在改革承诺方面,不论是我们从私下对话以及中国高级官员声明中所得知的,抑或是他们自己在报纸和文件中所说,均显示中国坚守推动改革的承诺。”并表示,中国将如何推动这些改革,对美国很重要,“我认为改革的推进速度也是一大问题。”

无疑,曾主政中国改革前沿阵地的汪洋在改革议题上将给对方以回应。而新型大国关系的问题同样亟待汪洋团队进一步向美方理清,据路透社报道,此间一位负责战略方面的美国官员称,美方也在寻求了解中国不断呼吁的“新型大国关系”背后的具体思路。

另外一位美国官员则表示,在美方看来,关键是寻找途径,双方建立起信任,“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愿望”。

猜你喜欢

议题网络安全战略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全国多地联动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还看新法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