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总”:我不是那个想当英雄的悟空
2013-05-14王臣
王臣
和手拿金箍棒、大战妖魔的孙悟空形象相反,“花果山总书记”本人一副书生模样:身材偏瘦,脸庞白皙,戴一副无框眼镜,说话低声细语,仿佛是在促膝谈心,思考时,就把嘴唇抿起来。
现实中,他是某家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之一,34岁了,还喜欢随身带一个玩具猫。
而在网络上,他被称为“花总”,是个言语机智、幽默的微博红人。他用犀利的语言写成的“装腔指南”(倜侃上流社会的举止言谈)系列被广泛转发,他质疑“世界奢侈品协会”是“山寨公司”,并与其斗智斗勇了半年之久,当然,最出名的还是,他能够仅仅通过照片,鉴定官员所戴手表的款式、型号和价格,并在微博上公布——这个“悟空”仿佛真的是火眼金睛。
他因此被称为“反腐英雄”,媒体颁发给他各种“年度人物”的奖项。
他却不愿意接受,“我并不想当英雄”。他习惯性地抿起嘴唇,“我喜欢孙悟空,但不是《西游记》里那个被脸谱化的英雄,而是《悟空传》里那个有诱惑、有挣扎、有纠结、渴望自由的活生生的人。”
或许同样是为了避免诱惑、挣扎、纠结,以及渴望自由,他不同意在媒体中以真实姓名出现。
鉴表
“花总”自称,鉴表的起始,是因为自己的“小聪明”。
微博刚刚兴起,他就去注册了,名字换了很多个,但并不被广泛关注。看到周围一些朋友都成了微博名人,日进百粉,“出于虚荣心”,他觉得自己也应该找个可以快速增加粉丝的办法。
2011年7月,温州动车事故发生不久,他偶然看到新闻照片中,一位部委领导戴的手表,款式非常像劳力士恒动系列,如果是真的,这块表在中国的售价约为六七万元人民币。
如灵光乍现,他凭直觉感到,挖掘官员的手表,在中国还是个新门道,而且,肯定会吸引眼球。“就像《苹果日报》为什么卖得好?就是各种八卦吸引人。”
恰好,这个技术活,偏又是他的长项。
他从小就喜欢读书看报,早在20年前就开始看各种名车名表的品牌故事。后来,他曾在一家上市公司负责企业传播与政府事务,浸淫在政商圈久了,对这个阶层的消费习惯也有了更多了解。
十几年的爱好和积累,没想到,后来竟然在“捞粉丝”这项工作上起了关键作用。
“某部委领导的手表疑似劳力士,价值7万”的微博一发,“花果山总书记”果然名声大震。在接下来的50多天里,他连续公布了几十位政府官员的“戴表分析”,他的粉丝数,也从2000多直线涨至24000。
一半是为了八卦,另一半也因为真的在这个“新职业”中发现了乐趣,他开始用大量时间在互联网上搜索各级官员出席活动时所佩戴的手表的图片。
这件事想起来复杂,做起来其实很简单,只要输入“书记”“局长”“省长”等关键词,找到图片后,再点击“大尺寸”,如果画面不清晰,他就转去政府官网搜高清图片。
接下来就靠他的经验与火眼金睛了。
“每个手表上都会有几个基本要素,比如,表带连接的地方叫表耳,用来上弦的地方叫表冠。还可以看表盘上刻度的分布,有没有小表盘,表面是什么颜色,表带是什么材质,表径多大……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就能把表款的型号缩小到一个范围。”
如果图片足够清晰,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具体型号,如果无法明确判断,他就继续搜索该官员同一时间的其他照片,并不断对比细节。
当然,出于种种考虑,即使参考钟表图鉴和目录等专业资料后,他也不会做出任何“肯定性”的结论。“疑似”是他最经常使用的字眼儿。
“我无法靠照片鉴定出A货(精仿品,外观、材质和正品几乎一样,但价格便宜),”他承认,转而又笃定地说,“当然,一般官员是不会戴A货的。”
一旦真正进入这个领域,他竟然也从中发现了有据可查的规律。
比如,中国官员比较偏好劳力士日志型、欧米茄星座、浪琴嘉岚和雷达精密陶瓷等款式,这些表价值从几千到十几万不等,但都有一个共同气质:亮眼。“要么金色,要么超薄,要么是一眼就能认出来的牌子”。的确,在以黑白灰为主色系的官场着装中,没什么比一块亮闪闪的名表更能体现自己的特色了。
另一个规律是:内地官员比沿海官员敢戴。比如,内地一位国税局长,会戴一块价值5万元人民币左右的欧米茄镶钻红金双色星座表,但华东一些经济发达省份的省级政府官员,反而很少在公开场合戴表。
有的官员自己戴平价表,但家人却戴着名表;众多官员的合影中,职务最高的人戴的表往往最贵,而那些即便有高级名表的官员,在与上级同时出现时,也会选择戴一块“低调”的……
然而好景不长。“微博鉴表”这个新职业开始两个月后,“花果山总书记”的账号突然消失了——他被封掉了。
短暂的沮丧后,他又感到一种“被猎杀的快感”——在那两个月里,他觉得已被绑架在“鉴表”这件事上,“在群众狂欢的队伍中,被托举前行”。
他突然想放下。
封号,给了他这个机会。
新的微博账号名为“花总丢了金箍棒”。但从注册时起,他就给自己贴了个醒目的大标签:不鉴表。
聪明、爱出风头的年轻人
“像他风格,聪明,做什么都有毅力做出名堂。”他的大学同学林风说。朋友们对他的评价出奇地一致:这是个聪明人。
至今,林风还能数出几样“花总”在大学期间做的几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