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和“外甥”打不完
2013-05-14袁腾飞
袁腾飞
宗室女,甚至是宫女冒充公主嫁到匈奴,两国结为甥舅之国……我女儿嫁给你,你就是我的女婿,然后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外孙子;我死之后,我儿继位,你的孩子就是我儿的外甥,所以匈奴跟汉是甥舅之国,那你还能打我吗?
“舅舅”打不过“外甥”
在中国古代,对中原王朝构成最大威胁的民族来自于北方蒙古高原。北方的民族是两大系统,匈奴是一个系统,东胡是一个系统。匈奴和以后的突厥都属于匈奴系统;契丹、女真和蒙古应该属于东胡系统。
匈奴的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中原的史书非常得意地评价说,我们中原王朝先进,匈奴落后。为什么落后?他们“逐水草,习射猎,忘君臣,略婚宦,驰突无垣”。“逐水草,习射猎”,这都能明白。“忘君臣”,他们没有中原这么严格的君臣关系,也没有像中原王朝这么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单于一死,大家就抢,谁抢到是谁的。“略婚宦”,侄子娶姑妈,弟弟娶嫂子,舅舅娶外甥女,这种事非常多,爹一死,除了亲妈,所有的妈都能娶。这种收继婚制太原始了。“驰突无垣”,垣就是城。骑着马随便跑,太落后了,哪像我们中原有田土可耕,城郭可守。但你别看这个民族原始,打仗却很厉害。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内套、外套都给占了。
随后,冒顿单于成为草原上的第一位雄主。冒顿单于赶的日子也好,因为当时正好是秦末农民战争,然后四年楚汉之争,中原王朝忙于内战,没顾上,所以他占了地盘。
中原王朝跟少数民族打仗,为什么总打不过人家?第一个原因就是少数民族是全民皆兵,他的生产跟战斗是一回事儿。三岁能开弓,五岁能上马,打仗不就是开弓和上马这两件事吗?小孩儿都能弯弓射大雕。天上的雕一箭就下来,地下的人能射不中?四条腿的鹿一箭就放倒,两条腿的人就不算个事了。匈奴人口最多的时候150万,兵力最少的时候,“控弦之士三十万”,能拉弓的人有30万,5个人里就有1个兵。汉朝最多的时候6000万人口,军队人数最多的时候是60万,100个人里才1个兵。中原王朝老百姓的手是拿锄头的,木头棒子上装个铁片而已。要把种地的训练成拿刀枪的,这需要时间。少数民族本来就是拿弓箭的,所以他们全民皆兵,你打不过他。就像现在的人写书法写不过古人,因为古人一写字拿的就是毛笔,你的一半时间却是在敲键盘。
第二个原因是骑兵打步兵,那不就跟德国队踢中国队似的,我想进几个球就进几个球。我比球跑得快,你比裁判都跑得慢,你能跟我踢吗?少数民族骑兵来去如风,快如闪电,你攻不上去也跑不了。
第三个原因是匈奴这些北方民族打仗不需要后勤,每个战士三匹马,一匹战马,一匹走马,一匹驮马。平时行军的时候骑走马,驮马是驮物资的,战马只有冲锋的时候才能骑,平时舍不得骑。这些马大多是母马,渴了可以接奶喝,饿了天上飞过去什么,地下跑过去什么,一箭放倒就吃,完全不需要后勤。人家出兵20万,是20万骑士,咱们一出兵20万需要5万押粮的,粮草一断就没法打了。
打仗要轻装上阵,蒙古铁骑在俄罗斯平原上一天行80公里,跟“二战”时装甲部队的速度一样快,机动性强,声东击西。你修个长城有什么用,你的长城万里长,万里布兵,他几十万军队集中到一块儿,随便找一个口子就冲进来了。
再者从气候原因上讲,他从北往南打,越打越暖和,那怕什么,爽,光着膀子打;咱们从南往北打,越打越冷,冻得弓都拉不开、枪都握不住。
另外,中原王朝对不能耕种的土地不感兴趣,你占他的地干吗?游牧民族跟中原打仗准有收获,银子、绸子、瓶子,总能鼓捣点儿回家;中原王朝跟他们打仗只花钱,没有任何收获,缴获了牛肉干咬不动,没人家那么好的牙口,捡着一壶酸奶还不是草莓味儿的。所以,从动机上说也没必要打,他跑到西伯利亚去了,咱守着,不招他。但他得招你,不招你怎么活。他的生产比较落后,所以老招你。
“外甥”挑衅“舅舅”
西汉初期国力有限,所以被迫跟匈奴和亲,原因是这样的:
公元前200年,冒顿单于率40万骑兵南下,高祖刘邦率32万步兵迎战。这不是找死吗?人家40万铁骑,你32万步兵。结果汉军被匈奴困在了平城的白登山,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汉军也没带帐篷,天降大雪,人马冻死者甚众。刘邦以前是秦朝的亭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街道居委会治保主任,有点二杆子精神,最后流氓本性发作,把帽子往地上一扔,老子拼了。
谋士陈平赶紧说,别呀,您别给焚毁了,与其烧了,还不如给我,我救您。陈平带着这些去见冒顿的宠妃阏氏,把财宝献上,说我们皇上知道错了,把这些财宝献给大单于,请单于退兵。你们如果不退兵的话……抖开一幅画卷,上面画了一个绝色美女,说我们皇上准备把这个美人献给单于。阏氏一看,说我肯定让单于退兵,这美人你别送了。于是单于退兵了。
匈奴退兵,刘邦喘了一口气,等于是走夫人路线这才退了兵。这帮人太厉害了,不能惹。怎么办?和亲吧。宗室女,甚至是宫女冒充公主嫁到匈奴,两国结为甥舅之国。光嫁公主过去是不行的,得陪送东西,粮食、物品、丝帛金银。我女儿嫁给你,你就是我的女婿,然后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外孙子;我死之后,我儿继位,你的孩子就是我儿的外甥,所以匈奴跟汉是甥舅之国,那你还能打我吗?
你忘了人家“忘君臣、略婚宦”。所以东西收了,公主娶了,打的就是舅舅,谁让舅舅怂呢。看来和亲解决不了问题,暴力是他们唯一听得懂的语言。
“舅舅”狂殴“外甥”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了,“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粮食多得从粮仓漏出来,都烂了;打开国库一看,串铜钱的绳子都烂了,铜钱撒了满地没法数,太有钱了。古代战争的关键是马,汉武帝的时候军马60万匹。高祖刘邦的时候才3000匹,“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皇帝的马应该是醇驷,四匹白马拉着多漂亮,结果当初皇上的那个马白的、黑的、花的都有,将相没有马,坐牛车上朝,32万步兵就是这么来的。
相比之下汉武帝的资源充裕得多,能对匈奴展开反攻。汉武帝任用国舅大将军卫青和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攻打匈奴。霍去病17岁率800名勇士横越大漠,深入大漠一千余里,斩杀匈奴两千多人,把匈奴单于的叔爷爷都给杀了,现在把体育比赛第一名给翻译成“冠军”,出处就是霍去病17岁被封“冠军侯”。
霍去病20多岁就成了骠骑将军,和舅舅兵分两路进攻匈奴,深入大漠两千余里,在外蒙古击败了匈奴。匈奴被迫远徙漠北,对汉朝的威胁就减轻了。霍去病起的名比较妨他,他叫“去病”,结果24岁就病死了,要叫个“霍感冒”可能没事。他主要是经营河西走廊,常年驻军在外,皇帝赐以美酒,霍去病不敢独饮,把酒倒在泉水中,让将士们拿头盔舀着喝,此地得名“酒泉”,今天中国的卫星发射中心,就是霍去病当年的驻守之地。他死后葬在汉武帝的茂陵。跟皇上埋在一起是无上光荣。他的坟墓修建成了祁连山的形状。
河西走廊在祁连山下,水草丰美,这地儿被夺回来之后,汉朝才有可能通西域。匈奴失去河西走廊,只好远徙漠北,导致后来的内部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