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阅读改变的人生
2013-05-14蒋昕捷
蒋昕捷
广东最近公布了几篇高考优秀作文,其中有一篇是用文言文写的。于是又有一些同行想起了我,有要求评价的,也有人问:“你十年前是怎么想起来用文言写作文的?”
婉拒居多,实在拗不过的,就像背书一样告诉对方:“当时语文试卷上画着一匹好大的马啊,现代文阅读里还说‘紫燕跃武,赤兔跃空,于是我有了灵感……”
古人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其实每当压力大的时候,我都会梦见高考前的那个下午,那个梦是黑的,惊觉很多书还没有念,很多题还没有做完。那一刻,非常懊悔,又无能为力。高考已经成为一种心理创伤。
那篇高考作文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是理科生,报考的都是计算机专业。但我从小就把阅读古典小说当做一种爱好。
比如逮着一个同学我会问:“你知道玉皇大帝的全名叫什么吗?”
答不上来就对了。他老人家的全名是: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我经常拿这类无聊的问题考别人。我能随口报出《隋唐演义》里十三条好汉的排名,他们擅长的兵器有多少斤重;我还能把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名字、绰号倒背如流。
高二的时候看《围城》,后记中杨绛说钱锺书也有类似的癖好,我得意地认为自己天生有成为作家的那份“痴气”。
但是父母、老师、同学都会说:“会背这些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
“考试又不考”就像魔咒一样。后来听烦了,凡是语文书上要求背的什么《出师表》《岳阳楼记》我一概不看,我专门找《古文观止》里那些“考试又不考”的来背。现在想来,未免有些孩子气。
高考结束的当天下午,我一口气买了十多本心仪已久的明清小说回家,但是父亲已经从我考后的反应看出我数学发挥得不好。一次深谈之后,我们达成共识:努力考研。于是小说被藏起来,书桌上多了几本高等数学。
后来因为一篇作文被报道,我被破格录取,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自我发现的过程。
平行宇宙里一定存在着另一个我,因为试卷上没有画一匹马,没有提到赤兔,没有写出满分作文,没有被破格录取。他现在干什么呢?是一个蹩脚的程序员,还是在中关村卖电脑的?
我只能确定,他是IT界里最酷爱古典文学的人之一。
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应该过得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