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拜症

2013-05-14方希

读者欣赏 2013年4期
关键词:崇拜追星智商

方希

我猜像我这样年纪的人,包括比我年轻的人,对现在还叫“孩子”的一种生物,最看不惯的,就是他们对于一些人莫名其妙又强烈的好感,愿意为他们喊破喉咙,去机场接机,挥舞着自制的简陋牌子为他们喝彩,不管他们唱歌的调子是否跑到了60里开外,或者舞步踉跄像喝醉了的猩猩。很多人管这叫追星,我也暂且用这个词吧。

我们老人对这种行为的鄙视,无非是嫌弃他们的浅薄,我们说这两个字的表情,仿佛我们一辈子都很深刻,至少是追求深刻似的。深刻是那样一种东西,如果你还不具备,但是你表现出了向它贴近的可能性,于是你也自动获得了深刻的外围勋章,捎带手具备了深刻所应获得的尊重、发言权,获得了其他说不出口的好处。

一天翻报纸,看到了一个名字,我想了又想,终于记起,这是我的一个小学同学的名字。我跟她的最后一次见面,是读中学时,在一个大院儿里,她和一群同学走过来,我们对视了一下,她喊出我的名字。

在她美貌的照耀下,我有些局促。她落落大方,小脸红扑扑,两眼放着光。她打开一个笔记本,上面有一页一页的签名和赠言,有的字写得规整,一看就是照着《席殊硬笔字帖》练过的,有的字写得像狗爬。她说:“我在这里蹲了三天,他们的全部签名我都拿到了。”“他们是谁?”“老山英雄啊!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吗?”我想起来了,是有个英模报告团,电视、报纸上这几天全是他们。

大太阳地里,头发根儿里冒出的汗珠在头皮上爬,痒痒的。我深深地记得当时的感受:强烈得想去犯罪的嫉妒,不惜一切代价要得到这些签名,甚至更多签名的欲望。我为自己的落伍而羞惭,但又做出一副其实我早就知道但是根本不在意一旦在意起来其实会很厉害的嘴脸。孩子并不见得敏感,但他们都一样单调,我这位美丽的女同学得到了她炫耀所要的全部预期结果,她洞悉我的内心,抿嘴一笑,挥手走了。

我的身边有一些人,有智商崇拜症。他们听到别人谈及一个聪明人的反应通常是:喔?怎么聪明了?说来听听。如果你不能用十分之一秒的时间找出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例证,或者不能用十分之一秒的时间组织好语言,他们的脸上就会露出慈祥的微笑,表示你是多么的大惊小怪没见过世面。

智商崇拜随时可以换成名校崇拜、分数崇拜和年薪崇拜。毕竟跟操作过程复杂的智商测试和判断标准模糊的聪明相比,这些更具体也更好把握。他毕业于哪所大学?哦,那个学校一般嘛,也就只有微生物和理论物理稍强一点,但他又不是那两个专业的。我的朋友可比他厉害多了,在哥廷根大学3年就拿下博士学位,德国的博士学位,你知道的……

智商崇拜者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爱看《生活大爆炸》,他们容易原谅一切高智商犯罪,他们看一个人的眼神,就如同一架智商透视仪。当然,这些都是表象,最根本的特点是:他们对自己的智商充满信心。

崇拜症如果是种病的话,我可以预言,这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病种,并且尚无任何医疗手段可以治愈。一个美女,常年在小包里放着《玫瑰的故事》,她告诉你她喜欢亦舒,其实无非是觉得这个作家书写了自己的精神自传—她还不至于像黄玫瑰这么美,但已经接近了。一位中年富婆,告诉你她最近在灵修上的心得。她也会无意中提起,她现在根本不在意金钱,她认为禅修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会让她意识到生命本真的价值。比如她上个月给某上师捐了100万这事儿,她觉得还是有点成就感的。

回头想想当年看到别人手持签名本时的嫉妒,还得痛心地承认这个现实:年轻时候的我们和现在追星的小孩并没有任何不同,尽管追的对象有别,但这些区别早已在象征性占有中消融,剩下的是:我在场,我不同,我牛。

发展到成年自觉的崇拜症,换个词儿可能更准确:优越症,通过选择性推崇某种自认具备的特征,强化他人的认可,最好是服从。

这多么无聊。我们设置了一个个复杂的谜面,文雅的、俏皮的,充满了技术感,装饰着价值传导,我们甚至可以为它衍生出一个我们相信的世界,其实谜底,只是我们自己。

猜你喜欢

崇拜追星智商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让追星不疯狂
追星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编辑部追星日常
追星不如追艺术 赶上看展览的漫步人生
智商
二则
偶像面面观
亲,你的智商已下线
我的爸爸是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