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的历史课

2013-05-14郑维

读者·校园版 2013年20期
关键词:青春痘希特勒组员

郑维

我的大儿子今年上中学三年级。和其他荷尔蒙过剩的新加坡青春期男生一样,他平常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赛艇队训练、跟狐朋狗友们在社交网络上嘻嘻哈哈,难得见到他对学业上心。

前一周我出差回来,见到青春期赛艇好手居然故作深沉地端坐在书桌前,一手抠着青春痘,一手拿着一本书,做努力奋斗状。拿来一看,他居然在看威廉·施乐写的《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我很好奇:“Dude,你怎么忽然对历史书感兴趣了?”青春痘答:“下周老师要叫我们上台讲‘希特勒对德国的统治,是否给德国人民带来了任何好处的讲题。我们5个哥们儿一个组做PPT和书面报告。全组上台讲给老师和全班同学听,我做组长,这个成绩要计入期末的,别吵我读书啦。”

这个题让我有点好奇,暗地里嘀咕:好端端的不强调希魔头满手鲜血,居然要找他对德国人民究竟有没有干过一点好事,难道袁腾飞跑来新加坡教历史了?

作为一个以死记硬背教科书和标准答案作为应付历史考试主要手段的过来人,我开始观察青春痘怎么应付他的历史课。

青春痘和他的组员根据老师开的书单,分头去学校和社区的图书馆借书。他把任务分配给组员,每个人在限定时间内要读完相关章节,划出重点,归纳出书里的主要观点,向组长电邮汇报。仗义的青春痘组长以身作则,拿了最厚的书来啃。

另外,老师也不限制他们上网找资料来剪剪贴贴,还推荐了包括维基百科等几个网站给他们去自己搜材料。

我没想到的是,整个功课的破题,居然是先由定义“德国人民”开始,然后再定义“给人民的好处”。

青春痘着实苦恼了挺久,究竟是把“德国人民”定义为“当时居住在德国的所有人”,还是定义为“当时有德国公民身份的人”?去问老师,结果老师给了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回答“随便你”(可以想象青春痘当时满头的黑线),哪个定义比较能展现希特勒的影响就用哪个。

他们几个组员后来在电脑的即时通软件上讨论后,自行决定用“当时所有居住在德国的人”的定义。我问青春痘为什么,他脸带“老头,你这都不懂”的表情对我说:“不然我怎么写他清洗犹太人嘛……”

然后老师要求他们自行收集整理不限于教科书上提到的希特勒上台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各方面的政策,把每项政策的影响按大小列出等级,由最重要的政策开始,探讨每一个政策对当时德国人民的利和弊。

到了下个星期一,青春痘得意洋洋地告诉我,他想好了怎么做这个事情。“画几个表格,分别列下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政策对德国人民的好与坏,然后用PPT的功能美化一下就基本搞定了”。然后,他带了他的组员,在他房间里埋头大吵,把每个政策都争论过后,写下来。作为一位好奇心极强的父亲,我就借着端茶送水的机会,去旁听中学三年级业余历史学家们的争论。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们对希特勒上台后,通过各种基础建设和扩军备战来协助德国500万失业人口的政策的嘴仗。

青春痘甲:“帝国劳工服务局组织了很多失业农民和工人修建铁路、公路和公用设施,给人家工作,给人家饭吃,这个应该算是给德国人民好处了吧。”

青春痘乙:“你傻了吧,都没有好好看资料。在那个时候,德国的工人都被控制到‘德国工人阵线里头,他们没有罢工的权利,也没有要求加薪和更好工作条件的权利,他们的工资都由国家规定。在1937年,德国工人每周要工作72小时,这也算好处吗?!”

青春痘甲:“我当然看了资料!你才没看。当时的德国政府还给工人提供很多大众娱乐,工人肯定很爽,当时每周存5马克就可以买车,起码现在新加坡做不到吧。你这个笨蛋!”

组长青春痘:“不要吵啦!”

以上过程重复N遍后,5个青春痘男终于在熬夜拌嘴赶功课中耗尽了过度旺盛的精力,横七竖八地睡在房间的各个角落。

PPT做完了,下面就得动手写书面报告了。我发现,他们还真按照教科书里头“如何评价历史论断”的部分来写。青春痘的教科书要求书面报告的写作里头“每提出一个观点,都要提出相应的论据和合理的推理论证”。

谨摘录一段他们的书面报告:

希特勒于1933年在德国掌权后,通过重建经济和军队令德国复兴。但是他对德国的统治并没有给德国工人带来显著的好处,因为他的许多政策都非常严厉。虽然德国的失业率得到了降低,但是在严厉的劳工政策下,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并没有得到提升。年轻人因为被征兵而失去了工作赚钱的机会;结婚的女性也被鼓励辞职以让位给男性;公共工程的工人的工资长期保持不变但工时加长;工人微薄的工资还被强迫缴一部分给政府主导的工会。

第一句提观点,第二句展开逻辑,第三句提出证据,中规中矩。

我服了这些青春痘。

猜你喜欢

青春痘希特勒组员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小组长不好当
还是不错的
刺杀希特勒
都一样
希特勒看电影
犹太人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