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窗事件

2013-05-14黄密洁容

读者·校园版 2013年14期
关键词:窗玻璃教研室下课后

黄密 洁容

编者按:校园就是一个小小的“江湖”,校园里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号外新闻”,有“身怀绝技”者的不凡创举,也有师生间“斗智斗勇”的趣事;有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友谊佳话,也有成长道路上难以忘怀的片段……本期,我们特邀香港田家炳中学的黄密老师写了她班上的一件“奇案”,吴洁容副校长还对这件事做了点评。我们欢迎读者朋友们积极报料,提供线索,和大家一起记录校园里的“江湖异闻”。

沉闷的课堂比得上燠热的夏日,总是密不透风。下课后的中午时分,是一天中难得的休息时刻。我正享用着香喷喷的盒饭,还未吃上两口,我班上一名男生丁同学气喘吁吁地跑到跟前,说:“黄老师,我们班的一扇窗玻璃被人打破了。”我听到后第一反应就是赶紧问他:“可有人受伤?”“没有。”“玻璃碎片有没有掉到地上?”“没有。”于是我便吩咐丁同学立即上教室“封锁现场”,用报纸暂时把破窗封一封,待老师上来处理。

幸好午后是我的两节课,铃声一响,我一句“坐正,请大家坐好!”迅速把同学们从松散的状态收回正轨。刹那间,教室里的气氛凝重起来,同学们有的东张西望,有的察言观色,有的还和邻座同学暗中轻抛着示意的眼神……

我开门见山地问道:“今天有谁留意到有其他班的同学来了我们教室?”“没有。”“可曾听到巨响?”“没有。”同学们的“不约而同”令我有些诧异,同时又觉得“正常”。我径直走到邻近破窗的那行座位问:“你们可曾发觉有其他行的同学走过来?”“没有。”我边问边打量着班上的同学,谁的眼神闪烁不定?谁的态度可疑?谁的神色不对……奇怪的是同学们竟然未有任何异常的反应,他们一脸茫然地望向我,又一脸狐疑地望向被封着的窗户,丁同学忙不迭地大声说:“我们班的窗玻璃被人打破了!”这时同学们开始低声议论起来。

“报案”的丁同学指着他左手边的破窗,得意扬扬地大声复述着发现破窗的经过和所采取的行动,我在一旁静心观察同学们的反应。根据以往的经验,凡班里闹出什么事来,一定会很快找到肇事者,因为我班的班训是“敢做、敢认、敢承担”,大部分同学也都了解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所以,从同学们的反应来看,他们的确不知道肇事者是谁。

怎么办?怎么可能没有人看见?除非教室曾出现过一段真空的状态,否则不可能有人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犯案。正思索着的时候,我突然听到一个细小的声音:“莫不是他自己打破的?他天天都拿着钉枪东敲西打的。”啊,这个提示惊醒了我——的确,丁同学经常在早自习时习惯性地手拿钉枪左敲右击。我再仔细地观察那扇破窗,窗的裂痕很特别,是呈蜘蛛网状的裂法,中间一点像是被重重敲击后形成的一个爆破点,噢,原来如此!从裂痕不难发现窗玻璃绝非被一捶重击下导致破裂,只有经过较长时间,于同一个位置敲击,才会造成这种破裂形态。当下,我心中的疑团已然化解,但还是不能轻率“定案”。我当即喊了一声:“肃静!”正在窃窃私语的同学赶紧又把双手放回到桌上,挺直腰板。“既然不是别班同学所为,那么一定是我们自己的同学干的,我已知道犯案者是谁,也相信这位同学绝不是有意要这么做,但事情发生了便要学会去承担、去处理。窗破了是小事,只需交60块钱赔偿便可以了,拒绝担责才是大事。”我接着又问道,“今天有没有同学拿过钉枪?”“没有。”“靠近窗这行的同学有没有拿过钉枪?”这边的4位同学都说:“没有。”“嗯,好了!这件事处理得也差不多了,我知道是谁干的。今天课后我在教研室等着这位同学!”“是谁是谁?”同学们又一阵吵嚷,“老师,他肯定会来自首吗?不来怎么办?不如你现在把他抓出来吧。”“我肯定他会来,事情的原委应该由他出来向大家交代。下课后我会在教研室等破窗者来自首。敢做、敢认、敢承担是我自己的处世之道,也是我对大家的期望。”

下课后,我暗中托班中“舞王”去探探风,“舞王”回复:“有同学确曾看见丁同学今早拿起钉枪敲打过那扇窗。”一切了然于胸,我就静心地在教研室等他的到来,没想到竟等了个空。我召丁同学来,问他有什么要说,他说没有。于是我便让他再次复述今早所见:“你何时发现窗破了?”“午饭时分,当时我就来向你说了。”“还有谁发现窗破了?”“没有。”“有没有发现谁敲打过窗玻璃?”“没有。”如是者三,我不断要他复述事发经过,还就一些逻辑矛盾的地方提问,好让他不断地“自我修复”。丁同学每一次的复述总跟前一次有出入,因此更多的破绽也就出现了,当复述三四遍后,丁同学不满地说:“老师你不信任我。”我说:“其实我正是相信你的人格,才在这里等你来讨论。”

丁同学辩解道:“虽然我早上曾敲过窗子,但窗子早上还是好好的,并没有破损,所以不是我弄破的。”这似乎是合情合理的解释,但细心一想,丁同学的破绽在于逻辑上出了问题,于是我给他打了个比喻:“如果银行发生抢劫案,劫匪向职员开了一枪,伤者在救护车赶来急救时仍可睁着眼,仍有呼吸,但到了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那开枪的人能否说自己没有杀过人?”丁同学:“……不能够。”“你天天拿着钉枪往左手边的窗户敲一敲,直至今天,窗玻璃被敲破了,你就因为自己没有亲眼看见窗玻璃被敲破而想借此摆脱干系,自我安慰说窗子破了事不关己。但你深知它的确是你给敲破的,为了避嫌,你就想出这一招‘贼喊捉贼,对吗?”

面对我的质询,丁同学最终低下头坦承错误。于是,事情真相大白。

吴洁容副校长点评

事情最终水落石出,丁同学不敢承认错误是能够理解的,但理解不代表接受,作为班主任的黄老师,在班级管理上让人欣赏的有两点:

1.老师的言传身教,是值得学生欣赏以至学习的一个良好楷模。黄老师在“破窗事件”中亲力亲为的态度,真正让学生了解了她行事为人的作风。

2.透过事件,黄老师传递出她对做人处世“敢做、敢认、敢承担”的态度,学生认识到的是一个坦荡荡的班主任。人总会犯错,但犯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敢做敢认,而且要勇于承担责任。黄老师得到学生的尊重是因为她对学生的尊重,原因是“我正是相信你的人格才在这里等你来讨论”,给学生一个安全的台阶,鼓励学生勇于面对过失。

猜你喜欢

窗玻璃教研室下课后
课间游戏玩耍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活动设计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班主任
谁打裂了窗玻璃
《走进大山里》
哪里牛了?
奇特的窗玻璃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