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规则高于其他
2013-05-14李茳淼
李茳淼
2012年7月9日至8月10日,我在美国耶鲁大学暑期学校学习,其间,深刻领教了美国人执行规则的厉害程度。
偌大的耶鲁惠特尼体育馆室内操场上,只有我一个人在跑步,跑到一半时,看到一位中年妇女也来跑步,心里暗自高兴总算有点人气了。谁知她却径直跑到我面前,嘴里喊着“Stop!”身体堵住了我的去路,用手示意我朝相反的方向跑。我疑惑地告诉她,昨天大家都是朝这个方向跑的啊,她指给我看墙上的规定:周一、三、五、日顺时针跑,二、四、六逆时针跑。我与她争辩道:“操场这么大,我和你又不在同一个道,我并没有干涉到你或他人的利益。”她很生气,说我的做法无法接受,非常不礼貌。我很无奈地耸耸肩继续按原方向跑。没想到她搬来了救兵——体育馆的工作人员,又一次强行把我截停,中断了我3000米的计时过程,最后我不得不诚恳认错,并保证遵守规则。
我们清华同学一行返程时,在纽瓦克机场遇到了一些麻烦:机场工作人员不允许我通过安检。我疑惑地望着他问:“行李没超重,哪里有问题?”他解释道:“一人只能带两件行李,而你有3件。”我打开包,一边将在美国买的台灯等拿给他看,一边解释说东西并不多且我们一行平均每个人带的行李不到两件,请高抬贵手吧!结果通融不了,我只好将东西分别塞到同行其他几人的包中才得以通过安检。由此,我心中对墨守成规的美国人产生了一丝偏见。
去美国之前,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的疑惑是:为什么美国大学生能自觉地上课、主动积极地讨论问题、认真做作业?经过暑期学校的学习,这个问题终于搞清楚了。原来耶鲁大学的规则(以“经济学概论”和“心理学概论”为例)是:修每门课要读500多页A4纸大小的书,每门课都要做作业,每周要写600字的学习总结和6页美国标准格式的论文,期中、期末两次大考,成绩比重约占全学期50%,课堂展示约占15%,作业约占25%,还有约10%的出勤分数。
与国内大不相同的是:作业不是循规蹈矩的模式,而是开放性的命题,答案也不是唯一的,需要有分析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思想。如果不仔细阅读参考书,不思考,就会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进度,课堂发言时也开不了口,无法完成课程作业;如果不讨论,不按时交作业,最终成绩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指望美国老师“通情达理”地准许你补交作业,那是天方夜谭!一些“头脑活络、斗争经验丰富”的学生刚到美国时见没人管,便擅自想出了不少“对策”。但由此得到的血的教训是:不遵守学校的规则,获得的只是蝇头小利,失去的却是巨大的长远的利益,甚至会犯不可弥补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