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猴记
2013-05-14段华
段华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科研小组的活动,需要捉几只猕猴进行科学研究。首席科学家老王告诉我,猴子还真不好捉,它们实在是太有警惕性,一有风吹草动,在猴王的带领下,瞬间就消失在密林深处。动物园里养的猴子,与野外生活的猴子在某些方面已经有异,例如,抗病的能力就不同,野生的猴子比养在动物园里的猴子抗病能力强多了。为什么这样?要捉住理想的实验用的猴子,还是要到野外捉纯野生的,这就需要下一番功夫。
我们先到武陵山里,到当地林业部门办妥各项手续。当天下午就在林业部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深山里的一个土家山寨。村主任把我们领到一户人家,边走边说:“过去我们都喊他美猴王,原因就是他捉猴子有一套特殊的本领,一般人捉不到的猴子,他肯定能行。”村主任介绍,如今美猴王做起了护林员,捉猴能手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护猴专业户。
美猴王听说要捉猴子,不禁皱紧了眉头──他怕猴子受到伤害。林业局的人告诉他,捉猴子是为了科学研究,把猴子捉到后,让它们在人工环境里生活两个月,然后在它们脖子上装上定位仪,就会重新把它们放回来,进行跟踪,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
第二天早饭后,美猴王先让他的儿子去山上砍几根竹子来,说是要做捉猴子的竹笼。接着,他又让村主任给附近一个土家山寨的老朋友打电话,让对方到某个地方等我们。安排完这一切,美猴王才带领我们往山上走。
走到一处小平坡,那里种植了玉米。美猴王带我们走到玉米地里,这时候那个土家族老朋友已经到了,他们俩都蹲下来,在地上指指点点,小声商量着什么。林业局的人告诉我们,猴子爱吃苞谷,这片苞谷地就是他俩专门为猴子种的。
美猴王并没有立即着手捉猴子,而是带领我们又回到了土家山寨的家里。他的儿子从山上砍了两根竹子扛下来。美猴王这才给我们揭开谜底:他的捕猴工具都毁掉了。用绳子和竹笼子捕捉猴子,不会对猴子造成任何伤害。
不长的工夫,美猴王就用竹子做好了一个笼子。笼子有一米见方,其中一面留了口子,那一面的竹帘是活动的。那位土家老人,也用麻线拧好了一条几十米长的绳子。
美猴王带领我们重新回到那片苞谷地,把笼子放在猴子毁坏不太严重的那几垄苞谷地里,并且掰下来十多个苞谷棒子,放在一起,用一根小棍斜着支起活动的那面竹帘,就拉着我们离开了。走到距离竹笼几十米远的地方,他和我们一起悄悄蹲下来,开始等待猴子的到来。
几个小时过去了,没有猴子来。美猴王安慰我们说,没事没事,它们又没有发现我们,一定还要来这里的。接着,他扛着笼子返回。
第三天一早,太阳还没出来,美猴王和那个土家老爹就催促我们上路。我们赶到那里,把笼子放到和昨天同样的地方,美猴王重新掰了七八个新鲜苞谷棒子放进笼子。接着,他要土家族老爹一个人在这里等着来觅食的猴子,他拿着绳子带我们继续往深山里走。过了十几分钟,林子那边忽然出现了几声呜哈哈的声音,美猴王示意我们注意看着点,我们知道,期待已久的猴子们来了。
几分钟后,猴王走在前面,率先露出了真容。只见它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发现没有什么危险,就爬到一棵大树下,站那里不动了。接着,大约十只猴子,有的在地上跳跃,有的在树冠间攀缘;更有一只小猴子,看来刚出生不久,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边吃奶,一边新奇地看着这个新奇世界。可以看出来,这十几只猴子来自同一个家族,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啊,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里,充满了祥和之气。
我们都等着美猴王尽快展示他的特技,抓住一只猴子。但是,美猴王就是不动声色,只是沉默地看着这群猴子。过了一会儿,大概是猴子在这里玩腻了,猴王环视一下自己的徒子徒孙,大模大样往前走了,随后,其他猴子也陆陆续续离去,只有一只淘气的家伙,仍然在树丛间攀缘跳跃。后来也要走了,它从攀缘的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身体正在半空飞动的时候,安静很久了的美猴王突然出手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迅速站起来,把手中的绳套子猛地扔出去,稳稳地套住了半空中飞跃的猴子,把它拽了下来,轻轻地掉落在地上。刚反应过来的我们,跑上前去,围住了那只刚被捉到的小猴子。小家伙满脸惊恐,吱吱地叫着,似乎不甘心就擒。美猴王把带来的一个布袋装住猴子,背起来就走。他说,这样子猴子就不害怕了。
我们回到苞谷地,那个竹笼子还没有捉到猴子。美猴王说今天估计够呛了,我们就又往山下走。回去的路上,我问美猴王那么多猴子为什么单单抓最后一只。美猴王说,抓住前边的,后边的猴子就不再来了。而抓住最后一只,前边的并不知道。猴子是不识数的,它们并不会发现丢了一个成员。第二天,它们会大摇大摆地再来这里。猴子不识数,这是我第一次听说。
美猴王后来又帮我们用竹笼子捉住了一只猴子,完成了这次科考捉猴的任务。
三个月后,当这次科考的首席科学家老王他们重新回到那里,把捉到的两只猴子放归大山时,听说美猴王很是舍不得,陪了猴子们整整一夜,才恋恋不舍地放它们走了。
选自《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