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企业培养环节建设与实践——基于行业背景
2013-05-14周恩德
○周恩德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42002)
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连续几年被相关机构列入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但笔者调查发现,外贸人才供需矛盾主要体现在结构上:一方面,由于国内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总量上供大于求;另一方面,随着外贸竞争的加剧,有一技之长的优秀外贸业务员又比较缺乏。为摆脱外贸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需要在应用型专业外贸人才的培养上下功夫,然而应用能力的培养又必须在外贸企业的实战中进行。因此,探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企业培养环节的建设与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许多高校都将国贸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列入了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模块。但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相对固定的有一定容纳能力的校外培养基地缺乏
目前很多高校都积极探索校外培养基地的建设,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第一,高校和企业缺乏利益共同点。实习基地的最大受益人是高校,而企业在短期内得不到明显的经济收益,因此就出现高校一头热,企业积极性不高的局面。第二,高校和企业缺乏联动机制。当前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主要依赖老师和企业负责人的私人关系,缺乏有效的定期沟通机制,一旦双方联络人发生变化,相应的实习基地就名存实亡。第三,缺乏校外实习生安全保障机制。校外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因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当出现安全事故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应对机制,高校和企业往往相互推诿责任,很多企业由于顾虑学生安全不愿意接纳实习生。
2、培养特色不鲜明,专业技能提升不明显
由于培养基地的缺乏,实习岗位便成了稀缺资源,实习生能找到实习岗位就实属不易,至于实习岗位能否锻炼相关技能、有没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就容不得考虑了,最终实习岗位五花八门,使得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大打折扣。
3、实习过程监控不到位
第一,校内指导老师碍于情面无法向实习单位提相关要求,加上五花八门的实习岗位也为实习监控带来困难;第二,企业指导老师因为学生的临时实习性质,不愿意给学生提过多的要求,给予过多的指导。种种原因使得校外实习出现监控盲区,实习效果不尽人意。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企业培养环节建设思路
为保障外贸实操技能的有效提升,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培养机制。各高校可结合自身培养特色,从培养目标定位、资料准备、培养内容及方式、SOP的制定与成果推广等方面开展工作。
1、培养目标定位
各高校可围绕自身特色,结合学校的区位优势,选择各自熟悉的专业领域,进行培养定位。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要顺应学校按“汽车产业链”构建学科专业的整体规划要求,紧跟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步伐,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汽车及零部件贸易实操技能。进行该目标定位的依据如下:第一,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熟悉汽车产品的优势,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作为贸易产品,最终实现国际贸易理论与外贸操作实务的融会贯通;第二,可借助学校所在地十堰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国际商用车之都”的东风,充分挖掘十堰市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实习资源。
2、资料准备
(1)建立十堰市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信息沟通平台。联合十堰市商务局、工商联以及十堰市下属市、区商务局和工商联,开展十堰市汽车零部件出口现状调查,建立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信息沟通平台。该平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十堰市主要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的出口产品结构、贸易地理分布等;第二,学生通过第三方贸易平台开展的针对汽车及零部件的国际市场调研报告、搜集的客户信息等。通过信息共享,实现高校与企业的联动,强化企业的合作意愿。(2)联合制定围绕汽车及零部件贸易的国际贸易实务企业培养方案。以现有的《国际汽车贸易》、《汽车金融》、《外贸实习平台操作》等课程为基础,联合制定针对汽车零部件贸易的企业培养方案,着力打造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汽车贸易特色。(3)编写《汽车零部件贸易实操》企业实习指导教材。该教材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基础知识、与汽车零部件相关的基础外语、汽车零部件进出口贸易流程、汽车零部件进出口贸易实例、主要汽车零部件第三方贸易平台介绍、汽车零部件进出口相关政策等内容。(4)制定企业培养环节考核制度及实习监控办法。考虑到考核和监控的难度,一方面,可利用信息沟通平台、电话、QQ、电子邮件等进行远程监控;另一方面,可不定期进行企业走访调查,实现动态监控。
3、培养内容和方式
培养内容主要围绕《汽车零部件贸易实操》的相关要求展开,详细流程要依照企业的实际业务内容开展。培养方式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校内模拟训练。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培养角色,对于共性的贸易术语、贸易流程、外贸函电等内容可通过校内《外贸实习平台操作》、《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设计》等进行。第二,企业集中实战训练。将受过基础训练的学生选派到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外贸实战训练,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完整的汽车零部件进出口业务。第三,分散外地实习。部分有条件的同学可通过与往届毕业生取得联系,到外贸业务比较发达的深圳、宁波等地开展分散实习,以有效缓解合作企业的接纳压力。
4、SOP的制定与成果推广
课程组在连续三届共计200余人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同学中进行了企业培养实践,总结出了在目前条件下可以实现的基于行业背景的企业培养环节操作程序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其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企业培养SOP
本SOP在培养环节方面具有系统性、渐进性的特点,在培养模式上将校内培养和企业培养相结合,在培养内容上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且以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为主。各教学单位可参照本SOP将企业培养内容贯彻到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企业培养环节实施对策
1、建立与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
实习企业是企业培养环节的核心,稳定的合作关系是确保企业培养环节顺利实施的保障。高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定期召开高校与企业联席会议,及时了解企业的动态及其相关需求;第二,聘请符合要求的企业指导老师为兼职教授,邀请他们定期到学校为本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讲座;第三,与合作企业进行科研合作,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工程
企业培养环节的建设与实施是一个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联动的过程,校内理论课程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学生在实习中遇到各种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咨询校内的老师,因此校内老师必须是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双师型”教师。然而,就目前而言,很多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很高,但实践能力显得不足,为保障企业培养的效果,一方面,必须让校内老师从思想上重视企业培养环节建设,另一方面,各高校也需要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继续实施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
3、严肃实习纪律,规范实习过程
往届实习生的实习表现,直接影响着企业对下一届实习生的接纳意愿,为规范学生实习过程,高校需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实习意愿。虽然校方确定了汽车及零部件贸易实操技能的培养目标,但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对这项工作感兴趣,如有部分同学选择考研、考公务员或者去其他类型的外贸企业就业等,所以,在选派实习生前,要充分征求大家的意愿,让真正有兴趣的同学参与到其中来,从而在保证共性的基础上兼顾个性。第二,制定严格的企业培养环节考核办法。学生一旦选择到企业实习,就必须善始善终,认真完成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可通过制定内容涵盖整个外贸流程的标准化考核办法,量化考核,做到奖罚分明。
4、与企业开展就业合作
为提高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可积极与实习单位及其他汽车及零部件进出口企业开展就业合作,让企业培养有的放矢,让学生实习学有所用。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愿意参与企业培养的学生的数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方面实习岗位的有效利用。
[1]王超、毛高波、张菁、张友兵、肖玲莉:地方本科院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9(3).
[2]张菁、王超、肖玲莉: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实现机制研究——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