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与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调研分析
2013-05-14胡林春
○胡林春 王 璐
(1、南昌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99 2、石家庄经济学院法政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创业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培养目标。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环境下,企业视创新为企业的灵魂,许多知名企业以创新作为公司的企业文化,所以创造力是新时代大学生急需被培养的能力,高校进行创业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外,创业教育经过了多年的研究,相关的创业教育制度比较成熟,在探索与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一大批卓越的创业者涌现出来,开创了一片自己的天地。而与国外创业教育研究相比,我国的相关创业教育工作略显稚嫩,制度不完善、研究方向不明朗、大学生实践的太少,决定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严峻性。
为了深入地了解高校创业教育与就业能力情况,以及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典型问题,笔者对其创业教育情况、就业情况、就业结果进行了研究。调查问卷问题涉及社会层面、高校方面(包括高等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就业指导工作、创业教育环境等)、学生个人的素质三大方面,为学校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此项问卷调查以江西高校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南昌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工程学院以及其他高校部分学生,面向应届以及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40份,其中有效问卷95份。
一、调查问卷设计
本文主要是研究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对就业能力的提升。根据这一研究目的,可以分为两个研究点:一是在调查中将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分为一组,未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为另一组,然后对比两组就业情况,包括就业结果以及就业工作满意度。二是根据创业教育维度,研究各个维度对就业情况的影响,然后根据研究内容提出相应的建议。
问卷的主要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填写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经验。填写人的基本信息主要用于判读填写人所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可根据填写人的基本信息对样本进行筛选。第二部分:高校创业教育情况,根据创业教育的三个维度设计李克特量表,这些信息主要用于说明高校创业教育的情况以及高校学生对创业三个维度的重视程度。第三部分:就业能力,包括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可运用李克特量表以测量学生的就业能力。第四部分:就业结果,包括学生是否顺利就业以及已经就业的学生的工作满意度。
二、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1、创业教育对就业结果的影响
在调查中将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分为一组,未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为另一组,然后对比两组就业情况,包括就业结果以及就业工作满意度。在95份有效问卷中,未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有28名,比例为29.5%;在28名未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中,未能就业的学生有10名,比例为35.7%;在剩下的67名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中,未能就业的学生有5名,比例为7%;在已就业的28名未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中做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通过李克特度量表统计(本问卷运用的是反向测量,下同),平均工作满意度得分为5.3;在已就业的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中,平均工作满意度得分为3.9。具体情况见表1。
从统计结果中发现,创业教育对学生就业结果有直接的影响,对工作满意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表1 受创业教育与否与就业情况统计表
运用百分比堆积柱形图对数据进行处理(见图1)。
图1 受创业教育与否与就业情况分析
2、根据创业教育维度,研究各个维度对就业情况的影响
因为是研究各个维度对就业情况的影响,所以这里不考虑未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的就业情况。以下将对67名受过创业教育的同学进行两部分李克特度量分析。一部分是创业教育三个维度,即高校创业教育理论、创业竞赛以及学生创业园实践对就业情况的影响;另一部分是就业能力五个维度对就业情况的影响。以三大高校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统计分析,选取的三大高校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也是为了更方便地进行数据分析。南昌大学在教育理论方面更具有优势,东华理工大学在创业竞赛方面更具有优势,南昌工程学院在创业园实践方面投入的工作更多;还有另一份是从江西各个高校里面抽选的对象,反映的是整个江西高校的情况。所以在问卷分析中,我们运用控制变量法,试图控制其他2个变量,以便得到另一个变量对结果的影响。
在创业教育三个维度的得分方面,南昌大学创业教育理论平均得分为9.07,单项平均得分为3.02,创业竞赛平均得分为8.33,单项平均得分为4.17,学生创业园实践平均得分为12.33,单项平均得分为4.11,其就业结果平均得分14,单项平均得分为3.5;南昌工程学院创业教育理论平均得分为12.3,单项平均得分为4.1,创业竞赛平均得分为8.6,单项平均得分为4.3,学生创业园实践平均得分为9,单项平均得分为3,其就业结果平均得分为14.4,单项平均得分为3.6;东华理工大学创业教育理论平均得分为12.9,单项平均得分为4.3,创业竞赛平均得分为5.6,单项平均得分为2.8,学生创业园实践平均得分为12.3,单项平均得分为4.1,其就业结构平均得分为15.2,单项平均得分为3.8。其他类问卷创业教育理论平均得分为12.6,单项平均得分为4.2,创业竞赛平均得分为8.4,单项平均得分为4.2,学生创业园实践平均得分为12.9,单项平均得分为4.3,其就业结构平均得分为16,单项平均得分为4。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创业教育维度与就业情况统计分析表
表3 创业教育与就业能力维度统计分析表
用三大高校的调查结果对比其他类调查问卷数据,很容易发现,创业教育三个维度跟就业结果都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而相关性系数由于笔者个人能力以及研究条件受限制,所以未能找出一个具体的数值系数来表达这种相关性,希望日后有学者能够完成这部分研究。
在对就业能力进行统计分析时,首先我们将是否顺利就业作为参考的标准分为两组,一组为80名已经就业的学生,另一组为15名还未就业的学生,然后统计学生单项得分。统计结果为已经就业学生单项得分为2.55;未能就业学生单项得分为4.01,很显然就业能力对就业结果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
我们再根据就业能力维度,试图找出创业教育对就业能力的影响。我们将创业教育三个维度中,每个维度分为两个组,一个为高分组,另一个为低分组,然后分析高低分组所对应的就业能力各维度得分,以找出之间的联系。
由表3可以看出,创业教育高分组得分都比低分组得分要高,说明创业教育与就业能力有直接的关系,创业教育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都是正相关的。由于本人研究水平有限,这些影响现在无法用具体的数值表现出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表格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创业教育三个维度高分组比低分组的就业能力得分要高,这表明创业教育做的越好,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就越乐观。
三、结论及建议
在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创业教育对就业结果有直接的提升作用;创业教育与就业能力各个维度也有联系,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投入的越多,学生的就业能力就越强,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学生的就业能力越强,那么就业情况也就越乐观。所以高校在创业教育以及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做工作,远比盲目地死抓就业率更有效率,也更符合高校健康发展的需求。
[1]高健、彦福:全球创业观察2010中国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婉萍:大学生创业教育及保障体系的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2009.
[3]张婷:蒂蒙斯创业教育思想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10(6).
[4]张玉利:创新时代的创业研究与教育[J].中国教育报,2009(5).
[5]刘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6]王永祯: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初探[J].华北工学院学报,2010(6).
[7]王宪平:创业教育: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J].高等农业教育,2009(3).
[8]张玉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实效性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5).
[9]程文忠:建设创业型大学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4).
[10]李泊桥:以实践育人理念指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12).
[11]蒋心亚、杨永超:略论以高校自身创业推进学生创业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