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经济区:创新资源开发 打造西部绿色增长极
2013-05-14张若熙
文 / 张若熙
攀枝花城市鸟瞰图
城市的建设发展,孕育了诗歌的钢筋铁骨;诗歌的流传鉴证了攀西地区的变迁与发展。“攀枝花诗群”,作为一个地域诗歌现象,近年来倍受关注。“我们在越来越辽阔的大地上,听到他们发出的多声部的合唱,那是具有重金属质地的歌唱,那是具有独立品质的山地抒情,那是聚合了南北东西多民族气息的神秘声响。”作家梁平这样说。
2012年,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正是这样一幅如诗如画的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美好蓝图:居民退房还湖,工业退城入园,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加速转型……从邛海之滨到金沙江畔,阳光眷恋的攀西城市群,正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下,日新月异。
攀西经济区包括攀枝花市、凉山州,是我国重要的水电、新材料、精品钢材和亚热带农业生产基地,是四川省开发潜力巨大的经济区域。按照“资源整合、高速增长”的思路,随着雅西高速的开通,钒钛产业的腾飞,水电风电、特色农产、阳光旅游等更多绿色发展的产业在这里绽放。
“加快推进攀西经济区优势资源深度开发,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四川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攀西经济区要依托钒钛、稀土、水能、特色农业等优势资源,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建设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的钒钛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开发基地和四川省重要的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
在“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随着四川上报《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规划》至国家发改委,攀西经济区再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聚宝盆”突破“富饶的贫困”
四川攀西地处长江上游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面积8.2万平方公里,是闻名中外的“聚宝盆”,我国少有的资源富集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用“这里得天独厚”来形容这里的资源优势。攀西新材料及钢铁产业发达,是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钒制品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钛产业基地和第二大稀土产业基地。2008年7月其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钒钛之都”。
但总体来看,攀西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仍相对落后,在坐拥多种矿产资源的同时,攀西地区未能将充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反而因生态恢复、环境压力导致发展的困难,“富饶的贫困”现象屡屡出现。
“十一五”期间攀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93.56亿元,平均增长率达到19.18%。但地区生产总值在四川全省比例却一直维持在7%~8%之间。同时,据官方统计显示,这一区域集中了全国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60%以上 。
攀西地区未来如何发展?利益共享机制缺失、规划滞后,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经营与开发方式落后、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是产生“富饶的贫困”的几个主要原因。
在我国进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时期,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攀西地区具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改变粗放式开发、低水平利用的做法,更加注重资源科学开发,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探索资源富集地区科学发展、跨越提升之路,全面加快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步伐,以资源促发展,培育四川乃至西部的经济增长极。
跨区合作“8+3”产业升级带动经济发展
凉山资源富集,是我国矿产、水能、光能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被称为“中国的乌拉尔”和“水电王国”。然而长期以来,受地理交通、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资源的开发利用大打折扣。
“交通不畅是长期制约攀西地区发展的‘瓶颈’,雅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根本上改善了攀西地区的交通条件。要继续加快推进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建设,积极开辟连通云南、通往东南亚的南向出川大通道,向内贯通连接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的经济大动脉,努力建设四川省南向通江达海的交通枢纽。” 2012年6月,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的这一番话语重心长。
雅西高速干海子特大桥
凉山州将如何加强与其他市州的区域合作?中共凉山州委书记翟占一有着清晰的思路:深化成凉区域合作,主动融入成都经济区,力争在区域合作中获得追赶跨越发展的更大空间。
2009年6月,成凉区域合作的大幕就正式拉开。2009年8月28日,凉山州和攀枝花市签署区域合作协议,携手打造攀西经济增长极。根据合作协议,两市州将在区域产业分工、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市场培育、攀西城市群建设等8个方面深度合作。成都—凉山、攀枝花—凉山,区域合作,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民生取得突破性进展。
“跨区合作,使我们跨越大小凉山地域限制,不再守着丰富资源而不见‘聚宝盆’的效应。”2009年凉山州成凉合作办主任、攀西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古强说。
“凉山过去没什么畜牧加工业。”曾长期在州畜牧局工作的马家林,见证了凉山畜牧业发展的历程。2003年,思奇香还是在一个乡镇租场地生产的小作坊。如今的新生产线,设计年产1000吨,产值超亿元。作为四川省三大牧区之一,凉山提出以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金阳“中国青花椒第一县”、西昌“中国洋葱之乡”、会理的石榴、烤烟……把一个个特色农业基地打造成“绿色产业集群”。
金沙江与雅砻江相会处五桥横跨纵横,快捷的交通为城市腾飞之翼。 摄影/何 俊 郑金旗
现在成凉区域合作成效显著,成都和凉山携手共建的成凉工业园区,已进入全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行列,2012年,园区产值超过125亿元。
随着西攀高速、雅西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打造以西昌为核心的区域交通枢纽,大大缩小了时空距离,呈现出新的战略机遇期。成凉、攀凉区域合作,凉山主动融入,通过经济合作体连通全国和世界,把凉山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转变为发展的经济优势。
2013年1月11日,成都经济区暨三州区域合作联席会议在成都召开,将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1+7”区域合作,扩容为包括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在内的“8+3”区域合作,攀西经济区的凉山州将在成都经济区的辐射下,迎来更宽广的发展前景。
翟占一说,凉山将抢抓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和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机遇,发挥雅西高速公路、成昆铁路、西昌青山机场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钒钛、铜镍等产业配套协作,为成都经济区电子、机械、汽车等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配套,使成都凉山互为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开发生产消费基地;加强“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合作开发和商贸交流,把凉山建成成都的“菜篮子”和花卉供应基地。
以开放促开发 推进攀西跨越发展
在2012年的西博会上,攀枝花和凉山两地签约项目投资额合计超过1500亿元,比上届翻了一番多。攀西城市群因为清洁发展、绿色发展而更具吸引力,成为四川扩大开放大局中的新兴投资热土。
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
“未来的攀枝花,经济发达,实力雄厚,将是全球最大、国际领先的钒产业研发制造基地,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流程钛工业基地,中国钒钛之都名副其实。未来的攀枝花,环境优美,风光旖旎,将是产业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的生态之城。未来的攀枝花,将是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是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功能完备的省际商贸物流中心,成为四川南向开放门户。”这是中共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心目中未来攀枝花的美好蓝图。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作为“钒钛之都”的攀枝花市全面推进“两化”互补,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攀西地区钒钛、水电和蚕桑等资源开发,在更加广阔的领域聚集发展要素、寻求发展机遇、拓展发展空间;引导中小企业进行协作配套,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建设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强势;逐步从单一产业结构向多产业协调发展转变。
“十一五”时期,攀枝花实现了从钢铁经济向钒钛钢铁经济的战略性转变。据攀枝花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攀枝花的工业经济结构正逐步从以钢铁能源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向以钢铁、钒钛、能源、化工、机械设备制造等多产业协调发展转变。钢铁能源产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82.7%下降到了2010年的71.5%。
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等困难局面下,2012年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60.55亿元,同比增长26.7%。园区全年新签约项目21个,协议总投资54.2亿元,协议产值89.7亿元;新开工24个项目、新竣工21个项目,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与此同时,攀枝花市抓住雅西高速通车的机遇,依托冬春阳光、民族风情等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对外开放、增加群众收入。在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中,充分考虑富民惠民,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国家的巨大投入和资源开发的巨大效益转化为地方经济的增长,转化为群众收入的提高,使群众直接受益、长期受益。
现在的攀枝花,新型工业化引领资源综合利用方向,钢铁“一业独大”格局被打破,钒钛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强势崛起,落后产能加速淘汰,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城市面貌显著改善。昔日的“百里钢城”正升级为 “钒钛之都”,曾经“先生产后生活”的工业基地正转型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阳光花城”。随着“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未来的攀西,将成为四川打造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进程中重要的绿色增长极。
向“高端”要未来 升级“国家战略”
资源整合、高速增长,充分发挥独特的水能、矿产、生物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资源产业,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形成西南重要的水电、特殊钢和钒、钛、稀土等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这是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对攀西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蓝图。
然而,手持资源瑰宝,却没有将资源进行有效、高效的开发,这是摆在四川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上的一道难题。
制造飞机,要用钛合金;改良钢材性能,要用钒;生产精密仪器,更离不开“工业味精”稀土。这些战略资源,在攀西储量丰富。“与之鲜明对比的是,全国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60%以上集中在那里。”全国人大代表、凉山州副州长白云说,攀西资源开发对偏远地区的繁荣发展意义重大。
2010年,四川省开始启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2012年3月,《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规划》由省政府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传来,振奋人心。规划范围包括攀枝花市全境,凉山州的西昌市、冕宁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以及雅安市的石棉县和汉源县,共3市州11个县市区,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这是继2010年四川省启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后,第三次修改。
“目前,攀西战略资源已具备进一步加快开发的基础设施条件、清洁能源保障、关键技术支撑和产业发展基础。建议国家正式批准建立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驻川全国政协委员陈杰如此说。
自2008年集体联名提交《加快建设攀西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的建议》起,几年来,驻川全国政协委员们一直在为如何科学配套开发攀西地区钒钛等战略资源、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众代表又“旧事重提”,纷纷提案建言。
左图/ 钛白粉厂装运钛粉产品。 摄影/ 杨培川
2012年8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明确将重点开发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将攀西钒钛资源创新开发上升为国家开发战略,并作为国家重大产业基地之一,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使其在推动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是我省多年来的愿望。试验区建设的目的是将攀西建成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和国家稀土研发制造中心之一。
右图/ 钛渣厂。 摄影/ 杨培川
目前,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和凉山钒钛稀土产业基地已具相当规模。如何对两个产业园区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其能够融合为真正的“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是接下来重要的命题。
当前阻碍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技术。四川省经信委巡视员李川认为,目前攀西钒资源综合利用率为47%,钛资源综合利用率仅为14%。开发方式仍然粗放,许多关键技术也亟待突破。“资源深加工、高端材料及制品和特色铸造产业应是未来的方向。”
从技术层面解决钒钛资源利用率偏低的问题,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攀西地区矿产资源开采的要求之一。进一步加大攀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输能力,也是试验区能否顺利获批和建设的重要前提。
2012年8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将重点开发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
“下一步将完善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方案,力争年内获得国家批准。”2012年8月7日,省政协 “关于进一步推进攀西战略资源开发的建议”重点提案督办会上,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向提案单位现场答复。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省已编制了钒钛和稀土产业发展规划,国家也已将攀西钒钛、稀土等战略资源开发纳入《“十二五”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基地规划》和《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等重大专项规划。目前,四川省正在修改完善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方案和规划,力争年内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给予政策支持。下一步,将尽快开工建设太和钒钛矿山扩建、江铜稀土采选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
针对目前存在的开发过热、利用水平低和运力不足等问题,省科技厅、省国土资源厅和省经信委等办理单位也提出了应对之策:重点攻克一批关键技术,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加强战略资源保护,制定实施矿区资源整合方案,规范矿山开发秩序;加快攀西对外通道建设,推进成昆铁路扩能改造、丽攀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建设西昌—昭通—六盘水高速公路、宜宾—攀枝花沿江高速公路等。
2012年10月18日,《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规划》评估会在西昌举行,标志着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规划建设进入倒计时阶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美好未来,我们翘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