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氮气实施堵水新工艺的可行性研究

2013-05-10涛,张强,陈

石油化工应用 2013年3期
关键词:过渡带毛细管孔道

林 涛,张 强,陈 超

(1.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生产事业部,天津塘沽 300450;2.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大庆 163712;3.华北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河北廊坊 065000)

堵水技术比较关键的问题是找到出水位置,找准位置即可采用相对应的堵水方式。堵水工艺明确出水层系或出水点或套管漏失段,所采用的方法就是测试漏失点段的漏失量即油井测试产出水量;根据测试结果确定调剖堵水、封堵射孔层段或封堵套管漏失。堵水技术就是要根据油井各油层高含水成因不同,采取相应的技术,堵住或部分堵住主力出水层,降低油井产水量,提高产油量。砂岩层系堵水偏重于含水较高的高渗透吸水或出水层系;灰岩堵水主要是边水、底水锥进,堵水的难点是裂缝性连通;两者在施工难度上相比较,灰岩的裂缝性出水难度更大。地质条件在更复杂的情况下,底水、层内水浸、边水等将使情况更加复杂。

选择性堵剂堵水在渗漏率差异较大的多层油藏、垂向渗透率级差较大的层内,降低排量和注入压力,是可以让低渗透部位或者油层少进,但是堵剂进入也是肯定的。从油层保护方面来看,尽管在低渗部位进入较少,但是同样的堵塞率出现在高渗透和低渗透部位,对于低渗透部位的损害将是十分严重的。本文正是试图在这方面进行一种新的可行性研究,利用氮气进行辅助堵水作业,使多层油藏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性,在配合选择性堵剂的使用,为我国的堵水技术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1 工艺原理

1.1 毛细管理论

油藏岩石中的孔隙空间是由许多大小不等的弯曲孔道组成的,这些孔道的形状极其复杂。把这些复杂的孔道简化为毛细管模型,研究流体在毛细管孔道中的流动规律,然后再推广到复杂孔道的情况。由于油藏岩石中的孔道大小不等,所以油藏中油水界面和油气界面不是一个水平面,而是一个油水过渡带或油气过渡带。一般来说,油水过渡带比油气过渡带要宽[1]。

在单根毛细管、单相液流中 ,只考虑粘滞力作用的情况,由毛细管流动公式:

可见两根毛细管,如毛细管半径分别为r1和r2,则其流速之比为:

这说明若两根毛细管半径相差10倍,则流速会相差100倍。因此,在岩石孔道中,在外加压差作用下,渗流主要发生在大孔道中,有一部分小孔道实际上可能未参与流动。在有底水的油藏中,由于油水的密度差异,底水锥进主要是发生在大孔道,在低渗透层位进入的水较少。对高含水的多层油藏注入一定量的氮气,由于油藏中水的存在形成一定的压力,并且油水过渡带比油气过渡带要宽,所以气体的进入量有很大的差别。

1.2 多层油藏具有自主选择性

氮气的性质决定其在多方面用途:氮气是惰性气体、不易燃烧、干燥、无爆炸性、无腐蚀性,导热系数仅为0.020 5,因此氮气适合作为这种先期注入气体。油水井注氮气常与其他措施配套综合实施,水井分注、堵水、酸化等。氮气在油藏中存在气阻效应,气体更易进入低渗透层,同时气泡也有一定堵水作用[2]。

在多层油藏注入氮气的过程中,随着注入氮气量的增加,压力逐渐升高,但达到一定值后,继续注入压力保持稳定[3](见图1)。这说明在氮气的注入过程中达到一定值后随着氮气量的增加,压力并不随其变化,这为进行这项工艺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中注气在注入20 h内压力出现稳定。由于注气量有限,在含水的高渗透层气体要克服由于水浸形成的一定的阻力,所以进入的气体量较少;而在低渗透层由于有气阻效应的存在,并且存在的阻力较小,进入气体量较多,类似(见图2)。

图2 注入氮气后孔隙受力

注入一定量氮气后,对于大孔道,P1远大于P2,对于低渗透层,由于气阻效应和毛细管作用的减小使得孔隙吸入的氮气量较多,P1远小于P2,停止注气后短时间返排,大孔道中由于水的作用气体很快排出见水,而低渗透层相对较慢,这样在注入选择性堵剂时,会优先进入高渗层,低渗层由于气体的存在,对堵剂具有一定的排斥作用,这样使多层油藏具有了自主选择性。

2 工艺实施

利用注入氮气辅助进行堵水,先向地层中注入一定量的氮气,考虑到油层中的渗透率差异以及大孔道微裂缝的存在,每个层位吸收的氮气量不一样,因此在孔隙度大,渗透好的岩石内,流体的进入量会由于气体膨胀会受到限制。而在小孔隙内,水体进入困难,水体压力高,而气体不容易膨胀,气泡小,流动阻力小,因而进入量多。注气后,油气间的界面张力远小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约4倍,而油气密度差又大于油水密度差约6.7倍,从而减小了毛管力的作用[4],有利于气体进入低渗透层。

注入在较短的时间内返排,使油藏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性。这时再注入选择性堵剂。根据油层的具体情况选择堵剂,选择性堵剂就能优先进入大孔道,实现选择性封堵的目的。这样的工艺技术能极大地减少对油层的污染,最大限度的保护油层。

3 结论

(1)注入一定量的氮气后返出使多层油藏具有自主选择性,利用氮气辅助进行堵水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2)该工艺可减少对低渗透层的污染,更好地保护油层,配合选择性堵水剂使用该工艺能为我国的堵水技术提供新的方向。

[1]刘振宇,赵春森,殷代印.油藏工程基础知识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左青山,温鸿滨,芦维国,等.断块油田不同方式注氮气的研究与实践[J].钻采工艺,2007,30(5):24-26.

[3]周玉衡,喻高明,周勇,等.氮气驱机理及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33):101-102.

猜你喜欢

过渡带毛细管孔道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3-氟-4-溴苯酚
基于ANSYS的液压集成块内部孔道受力分析
接触压力非均匀分布下弯曲孔道摩阻损失分析
核磁共振方法研究油水过渡带驱替特征
钻杆过渡带检测设备的设计与应用
小兴安岭森林湿地不同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超声萃取-毛细管电泳测定土壤中磺酰脲类除草剂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自酿葡萄酒中甲醇的含量
用毛细管电泳检测牦牛、犏牛和藏黄牛乳中β-乳球蛋白的三种遗传变异体
离子对SBA-15形貌与孔道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