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辛苦,一年收获——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2012年工作盘点

2013-05-09本刊编辑黄若涵

猪业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生猪培训管理

本刊编辑/黄若涵

编者按:2013年开年之初,捷报传来:2012年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在整个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中期评估和年终考核中双双夺魁。2012年,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指示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注和帮助下,全体成员埋头苦干,顺利地完成了各项科学研究、示范推广、技术服务和应急性技术工作,使得整个团队的技术成果丰硕、管理有序实施、文化建设增强、对外交流扩大,也得到上级领导、体系同行和产业相关领域的认可。

2013年1月22日,北京市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2012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团队首席专家、全体岗位成员以及相关人员共计120人出席了会议。在大会召开之际,探究2012年在众多的地方团队中脱颖而出的北京团队在技术研究、团队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意义重大,或许能给其他团队的发展建设提供些许借鉴。

沉甸甸的收获

2012年,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团队完成了一系列工作:启动技术工作共计132项,建立实验示范场129家,技术推广及辐射规模276万头次,完成各类技术培训485期共计22 556人次。在既定任务的基础上团队超额完成3.9%。示范推广任务原计划94项,实际完成99项;圆满完成33项研究任务,此外还有部分自选项目。据统计,实现的效益达10 297.92万元,开发新产品达12项,获得专利授权7项,新申请国家专利1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其中一等奖3项),主编论著4部,发表论文76篇。

声势浩大的冬春科技大培训

为提升养殖场生产技能水平,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共同推进北京市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从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团队按照农业部、北京市的部署,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培训工作。本次培训以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对现代科技的吸纳转化应用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为重点,以农业科技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培养职业农民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广泛培训”工作机制,利用冬春农闲,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

团队对各区县生猪产业现状与发展需求进行了调研,针对生产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农民迫切需要掌握的实用技术,确定了生产各环节的100项实用技术为主要培训内容,组织岗位专家编写了约3万字的《北京市生猪产业创新团队农业科技大培训百项技术手册》作为培训资料。在京郊9个区县启动了“百项技术”在基层的系列培训活动,采用“展板展示、理论培训、知识竞赛、实操比武、现场演示观摩”等多种形式,根据各区县产业发展现状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例如“百项技术”在大兴培训活动,以“育种技术与生态养殖关键技术”为主题;“百项技术”在昌平培训活动,以“健康养殖与环境控制”为主题……培训内容重点突出,培训形式特色鲜明,每次讲座观摩都能够引起养殖户的共鸣,他们表示培训内容不光停留在理论上,更贴近生产实际。

几个月来,共实现现场指导691(场次),举办培训班164期,发放资料6.963万份,为10 139人次提供咨询服务,培训农民16 472人次,人力投入163人次,培训投入77.5万元。系统、完整的冬春科技大培训为基层带去了知识带去了技术,得到和广大养殖户的好评,CCTV-7频道对此进行了追踪报道。

培训人员覆盖行业区县、乡镇、村等各级主管部门和企业技术员等,内容涵盖育种、繁殖、疫病、饲料、流通、加工、产业经济、节能减排等技术应用,达到了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的“四到位”目标。通过培训,显著提高了各郊区县生猪产业的科技水平,极大地推动了生猪产业“百项技术”的普及工作,增加了生猪养殖场(户)对于科学技术的深入认识和掌握,对于进一步提高生猪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生猪产业创新团队在北京生猪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技术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

团队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利用技术优势刻苦专研,五大功能实验室严格按照既定目标和要求,联合攻关,在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上接连斩获新的辉煌:种猪单体测定设备通过农业局技术鉴定,种猪自动化测定系统成套样机设备投入测试,新研发的早期妊娠诊断试纸条投入推广;疫病防控信息平台得到充实完善,服务指导逐步扩大,猪瘟免疫程序调整效果明显,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研究成果备受关注;高效环保型饲料添加剂推广,饲料脱霉剂筛选有所进展,低蛋白日粮推广面扩大、饲料检测服务深受欢迎;仔猪体表干燥消毒粉(剂)受到用户和商家好评,畜禽场用多功能电解水生成器有望成为环控利器;产品可追溯系统、快速检测试纸、品牌创建都产生实效,定期生猪流通行情通报、生猪价格走势预测影响面更加广泛,从管理到生产层面都有好评。

团队建设与管理稳步推进

团队的管理和建设应该是北京乃至全国各级产业体系的薄弱环节,在过去1年里,北京团队在管理与运行机制方面狠下工夫,依照计划管理、过程测量、委托监督的管理措施,各项事务得到了有序管理。团队日常管理依制度完成,重大决策采取大事会商制,工作管理施行分级负责制、工作分解制、量化考核制,人员管理施行动态管理制和信用管理,环境建设施行期望管理制。

2012年团队在管理上的一大突破是新引入了质量绩效(QPI)管理方法。这使得可以量化的形式来描述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客观地对工作进行测量标准。它与进度绩效(SPI)、成本绩效(CPI)组合构成的评价体系能科学地反应出团队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使得管理不再是一纸空文,成绩不再是模糊不清楚,而是非常具象。

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花样翻新,推进文化建设

2012年,本着务实、严谨、民主、纪律的原则,团队别出心裁地提出重视“十分钟”团队建设活动,增强成员间的认同、协作、互助、关爱。在首席办的精心组织和策划下,团队全体成员还参加了登山比赛,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另外,为提高广大成员的业务素质,建设学习型团队,全体团员参加了公文写作和PPT制作的专题培训,在年底总结大会上大家提交的优质的总结报告和精美的PPT就看出培训的效果非常显著。

——对外影响扩大

2012年团队做了几件手笔比较大的事情,积极主办大型学术论坛2起:5月份成功举办全国猪人工授精关键技术研讨会,来自26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等360多人参加了本届研讨会;7月份主办了首届猪育种高峰论坛,来自丹麦、美国、法国、加拿大、荷兰、中国台湾和内地共400余人参会,该论坛受到农业部重视。此外,为探求地方团队的建设与发展之路,北京团队还牵头召开11省市生猪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联席会议。

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田间学校工作站以及首席办所做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全年累计发放信息简报328期,网络宣传478次,电视台33(次),报纸48次,明白纸28 739版面。农业部网站、猪业科学杂志、中国农业新闻网、中国畜牧业信息网、中国种猪信息网等媒体也不定时地对团队工作进行相关的报道。

反思与改进

首席专家诙谐地总结当前团队发展现状为:形势看好,问题不少,虽非主流,必须检讨,如若自满,万事了了。

大会讨论一致认为今后主要要从5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重视信誉管理制度;二是检查2013年度任务和规划目标的吻合度;三是检查2013年考核指标合理性和完整性;四是正确理解变更和计划渐进明细的关系;五是千方百计处理好机制与体制的关系。

踌躇满志,迎接五年计划收官之年

在2013年里,团队的工作仍分为技术和管理两路齐头并进展开,技术工作继续按“五年规划”次序落实,并积极筹谋下个五年规划,保持团队的延续性和活力;管理方面继续研究并做好量化绩效监测评价工作,开展成员业务素质培训(重点放在基层),着手整理前期工作,将所获成果进行系统的分类和总结,筹划五年的总结验收。

2012年是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5年规划联合攻关取得关键性进展的一年,团队历经了夏日的暴雨山洪、龙卷风,寒冬的冰雪低温,动物疫病等自然灾害,克服了经费困难等体制性不利因素,团队成员攻坚克难,最终漂亮地赢取了这场战役,递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北京团队用它的实践证明,生猪产业体系这种坚持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强调科学技术扎根落地,强化各地效应,强调把文章写在猪舍内,把猪农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的一种新形式组织模式是有明显实效的,可持续的,并保有活力的,期待北京团队有更多的5年,并斩获更多的辉煌!

猜你喜欢

生猪培训管理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