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

2013-05-07周颖陈飒胡杨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积极分子大学生党员

周颖 陈飒 胡杨

【摘要】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是当代高校优秀大学生的典型代表,不信仰宗教是做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起码条件,是党章的基本要求,更是我党的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义等),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宗教信仰的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人们可以公开自己的思想信仰和从事正常的宗教信仰活动,这就使其长期被压抑的精神信仰获得了解放,一时间导致了“宗教热”。

近年来,我国社会一直处于深刻的变革和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伴随着“宗教热”,宗教的社会影响力亦有所增强,社会上宗教文化和宗教活动逐渐增多,家庭信教因素和一些少数民族多数群众信教的传统,都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信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信奉宗教的人数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甚至已有部分大学生成了虔诚的宗教信徒,尤其是大学生党员和党外积极分子队伍中也存在信仰宗教的个例,这些问题已引起许多学者和高校学生、党务工作者重视。

一、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宗教信仰现状

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是当代高校优秀大学生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随着社会上信仰宗教的人数增多和对宗教认识的日益多样,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参与宗教活动、与宗教界人士密切往来的现象逐渐增多,有的大学生党员实际上已成为宗教信徒。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信仰宗教问题不断的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为做好相关工作,我们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在“您认为自己对宗教的了解程度”问题的回答上,对宗教“很了解”的大学生党员占被调查党员总数的5%,“了解一点儿”的大学生党员占被调查党员总数的65%,“不了解”的大学生党员占被调查党员总数的30%,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党员占党员总数的10%;对宗教“很了解”的积极分子占被调查积极分子总数的3.6%,对宗教“了解一点儿”的积极分子占被调查积极分子总数的71.8%,“不了解”的积极分子占被调查积极分子总数的24.5%,有宗教信仰的积极分子占积极分子总数的14.9%,另外,受调查的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中认为“共产党员可以信仰宗教”的比例高达62.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仍有很多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对宗教认识不清。大学生对于宗教问题认知的模糊和缺失,使宗教问题显得更加神秘莫测,导致很多学生不能科学认识宗教。大学生对宗教的模糊认识、大学生党员对宗教的宽容态度势必影响到处理宗教问题的抉择。在宗教问题上,这部分学生党员很容易做出有违政策和法律的事,不利于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也很有可能影响到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因此,有必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帮助广大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在实践中划清群众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党员不得信仰宗教的界限。

二、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宗教信仰成因

(1)宗教信仰的源动力

即引导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接触宗教的原因,大致可分为:承袭家庭传统、寻求心灵寄托、好奇心、强身健体、社交需要。首先,宗教信仰与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家庭成为了大学生接触宗教的引导者;其次,宗教具有一定神秘感,这很容易引起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大学生去探寻宗教的庐山真面;再者,大学生去接触宗教是为了从宗教中寻求心灵安慰。宗教的心灵慰藉功能迎合了大学生某种心理需要。诚如德国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所说:“任何一个努力生存的社会,无不多少具有宗教性质的信仰,人类总有必要解释人生的恐惧与困惑,人类对此追寻一致的反应就是宗教。”大学生处于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容易看到社会的一些阴暗面,也容易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惑,而宗教中散发的对人性的怜悯、关怀正好为那些需要精神安慰的个体提供精神栖息之所。他们借助宗教的力量来排解苦闷、困惑、不安,宗教成为了慰藉精神和心理的一剂良药。

(2)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对宗教问题认识不清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对宗教问题的认知是模糊和缺失的。严格意义上的信仰宗教和宗教信徒,一般具备三个必要条件:一是熟悉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教义,参加过入教仪式;二是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三是定期参加宗教活动。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认为自己信仰宗教的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本人,其实多数也并不知道何为真正意义的信仰宗教,他们把对宗教感兴趣和信仰宗教混为一谈。

(3)社会组织和相关团体对大学生的诱导

目前,很多在校大学生并不满足于单一的校园学习生活,“三点一线”的规律作息虽然有序充实,但对于年轻且追求个性时尚的90后大学生却略显单调。他们对校外的生活充满了幻想,不断的追求新的生活方式,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参加兼职、社会实习实践以及多彩各异的社会活动中去。然而单纯的在校学生往往很难分辨这些团体的真实性,仅凭个人感观和主观意识去判断真伪。很多社会组织和团体,恰恰利用在校大学生的无知,披着招聘兼职、社会实践以及创业的华丽外衣,以微薄的“实惠”,博取学生的信任,组织大学生变相参与宗教活动,此时的学生往往被表象所蒙蔽,这些组织在取得学生充分的信任甚至崇拜后,堂而皇之的招揽学生进行宗教活动。

三、如何应对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宗教信仰问题

(1)坚持正面教育

解决好高校学生党员信仰宗教问题,要把加强教育放在首位。高校党组织要经常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教育,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时刻用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武装自己,帮助党员树立并坚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摆脱唯心主义宗教的束缚,正确理解党的宗教政策,明确不信仰宗教是做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起码条件,是党章的基本要求,更是我党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全部理论、思想和行动都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之上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才能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因此,也就决定了党员不能赞同唯心主义、不能信仰宗教成为中国共产党一项基本的思想和组织原则。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思想报告会以及上好党课等形式使党章等行为规范演化为党员的自觉意识和观念。搞好集中性党员教育工作,例如学生党员干部的培训和思想汇报工作。加强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

(3)加强党员的管理和监督

进一步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党内教育活动,采取有效措施,经常关心学生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党组织要主动进行帮助,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自觉抵制宗教观念。信仰宗教或有浓厚的宗教感情的学生,不能发展入党,并做好疏导工作;已经是党员的学生应当讲究方式方法进行劝导工作,如果仍然宗教立场坚定应当劝其退党。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积极分子大学生党员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古代埃及墓室壁画“彼岸时间观”图像研究
北安市 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入党前“体检”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德育方式解析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信仰的力量”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