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篮球教育中游戏方法的运用
2013-05-07朱志卿
朱志卿
【摘要】在适应于小学生心理与生理需求的条件下,篮球教育中采用游戏方法,其通过篮球运动基本技能游戏教学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利于学生篮球情感、篮球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篮球教育;游戏方法;小学生
篮球运动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吸引进课堂,并借助多种游戏方式进行教学,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篮球兴趣、提升篮球技能以及协作性具有巨大作用。
一、篮球游戏化教学对小学生心理与身体适应性的体现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由于小学生的心理与身体都不成熟,其对某一课程的认识一般以自己的爱好,或是自己的感觉为主,“这个我愿意学”、“这个不好学”、“这个没意思”等的思想直接左右学生的学科情感,在篮球教学中,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这就改变了传统的“说教”,让学生成为表现天真、好动、好玩的主体,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乐在其中”,进而实现了小学生参与学习。从学生的身体状况来看,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身体增长处于加速期,“高个子”已经不是罕见的现象,而且在小学篮筐设计中,其高度一般低于中学,这就向学生暗示“跳一跳,能够到”,这就适应了小学生的身体要求,同时,篮球运动需要体力支撑,小学生的体力有限,若进行强度化的训练,则会造成学生身体硬件机能的混乱,进而影响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采用游戏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劳逸结合,这就和好的适应了小学生的单薄身板,同时,也起到了锻炼身体、提升身体素质的作用。
二、小学篮球游戏化教学的具体实践
(一)准备活动游戏化
课前准备环节是将学生带人课堂内的引子,小学生的记忆力往往停留在形象记忆上,而对知识性的记忆较少,此时,教师要通过选择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及形象化的知识,让学生走进课堂,或是让学生想起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让学生以形体方式展现出来。例如在通过小赛跑让学生热身,以“找茬”游戏,进行两人分组,一个表演一个看,找出不正确的动作,并进行相互纠正等,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短暂而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准备,也促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愉悦,为进入课堂实践教学和展开新课程学习提供了有效条件。
(二)基本技能教学游戏化
篮球教学的技能目标是基本的教学目标。小学生具有形象化的思维特征,其对教师的行为具有很强的模仿性,而在现代教学中,也往往会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以游戏化的教学,让教师的教变得生动,让学生的学变得主动,则是提升学生技能的有效条件支持,同时,也要求在具体技能教学中,展开游戏化教学或训练。
(1)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游戏环境
“按照老师做得学”、“来,像我这样”这是传统的篮球教学课上我们常听到的话语,这样的话对哪些天性活泼而自由的孩子还说,无疑会触及他们的反感神经,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师生双边互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在进行阶段教学回馈中,采用“连连做”的接力游戏,教师将灌篮动作进行分解,将三步上篮构以慢动作,教师做第一跨步,学生连接,学生做第二步,教师做第三步后学生进行提身上篮,在动作结束后,让学生当小老师,对教师的动作进行指点,并考评出学生与教师动作的优差,这就将教师融进学生群体,不仅增强了师生情感,创造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而且提升了学生的篮球感情,促进了学生篮球参与热情。
(二)具体技能教学游戏化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普通技术的教学对所有学生来说,既有吸引力又有压力,往往是想学却怕学不好,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中要解除学生的心理恐惧,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身体机能,则要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来将枯燥、深奥、单一的基础技术训练变得生动、形象、丰富,进而实现学生训练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
其一,运球教学游戏化。“这个球光乱跑”、“我得好好看着球”是运球中学生常常发出的感叹,而“眼不离球”则是常见的运球坏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运球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进行多种游戏,来化解学生的运球阻力。如针对一些运球速度较慢的学生,通过“运球接力赛”的游戏,或是“运球占位”小游戏,来提升他们的运球速度;而对于一些运球方向不灵活的学生,则通过“沿线运球”、“绕物运球”、“穿人运球”等游戏,用路线变移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反应力,提升学生方向感。
其二,传接球教学游戏化。传接球是篮球运动的重要技术,这也是篮球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小游戏进行。在教学中,可采用“围圈传接球”、“四角传接球”的游戏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位置更换,如在围圈传接球中,将学生每6人分成一组,有两组各选出5人,没人各持一球站成半径为3米的圆圈,并各组一名无球学生背对本组站在中央,进行传接球,带着个学生传接球10此后进行换位;在“四角传球”通过四个角间的相互传接球,来进行接球和传球方向训练,同时,在传接球过程中进行四角变换移动。传接球强调团队协作性,在游戏训练过程中,展开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这就促使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其三,移动教学游戏化。篮球移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四路,采用四局三胜制分组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此时教师将跨步、转身、急停、变向跑等基础性要求传达给学生,这就以竞争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习得移动要领,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
其四,上篮教学游戏化。虽然在小学篮球教学中,没有将上篮教学进行硬性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尝试进行游戏化教学,可以采取“投篮计分比赛”、“时间进球”、“联接投篮”等小游戏进行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投篮速度和学生的协作力。
总结:篮球运动作为一种竞技运动形式,其不仅具有其他体育运动的特征,而且要求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游戏化教学方式适应了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满足了小学生的“求欢乐”、“爱热闹”心理要求,这就使得篮球运动以游戏品质、竞技力量、集体协作、强身健体等效能,实现着小学篮球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