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麻醉中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2013-05-06王明芳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31期
关键词:麻醉学全麻肺泡

王明芳

保山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云南保山 642350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显著增强了医疗科技水平,加之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对整体医疗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临床麻醉为相对特殊的操作,其准确性及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疾病的诊疗及疾病康复进程。监测呼末二氧化碳(PETCO)在一定程度上可对通气、肺血流状况加以反映,在手术室相关无创监测技术中,其广泛应用,本次就相关内容展开探讨[1]。选取100例手术全麻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就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aCO2)等资料进行监测,回顾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取研究对象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17~82岁,平均(36.7±28.5)岁,均为全身麻醉下开展手术者,疾病所在科室包括胸外科、普外科、骨外科、妇产科等。收集临床资料并展开分析。

1.2 方法

常规术前排便、排尿准备,并行相应心理辅导后进入手术室,协助于手术台平卧,常规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对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频次、氧饱和度、血压水平采用监护仪监测。呼吸在麻醉诱导后手控加以调节,插管以对呼吸加以辅助。与监测仪Y型接口连接,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ETC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态变化加以监测。

1.3 指标观察

患者的手术和临床资料有专人收集,如有无糖尿病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伴发,年龄、手术时间、PETCO2、PaCO2、血压水平、呼吸频率、心率等。就麻醉前、麻醉中不同时间点的数据加以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本组选取病例全麻醉均时间为(172.5±55.7)min,依据指标监测结果,有异常情况出现15例,占15%;其中低氧血症8例,均在全麻近120 min时发生,指标经CPAP监测后得以纠正。手术过程中,PETCO2变化较稳定,而全麻后PaCO2呈上升表现,开始全麻近120 min显著升高,其二氧化碳分压与麻醉前PaCO2比较,升高较明显,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在多个记录时间点,PaCO2和PETCO2相关性均较好,但120 min和180 min时相对较差。此外,机械通气不足2例,机械通气过度2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见表1。

2.2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患者治疗前后其症状积分见表2。通过分析发现,无论是中西医联合治疗组还是西医治疗组,都能够大幅度的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都能够极大的降低患者的临床不适感,减轻患者的病情。而中西医治疗组在喘息、肺部湿啰音等症状以及改善患者血氧分压效果更明显。并且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1 两组麻醉前及麻醉后不同时间点相关指标比较 (±s,mmHg)

1 两组麻醉前及麻醉后不同时间点相关指标比较 (±s,mmHg)

注:*表示与全麻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t=-4.187),△表示在相同时间段PaCO2与PETCO2相关性较差,差异显著(以PaCO2与PETCO2两者之差小于10为差异不显著),P<0.05,在120 min时t=-4.196,在180 min时t=-4.231。

组别 全麻前 全麻30min 60min 120min 180min 240min PETCO2 34.7±3.1 35.4±2.5 37.4±7.3 33.6±3.6 34.7±5.6 35.9±3.2 PaCO2 38.2±2.7 42.4±5.7 45.2±8.3 50.3±9.6*△ 46.5±3.7△ 44.2±2.6

临床实践证实,PETCO2为一种较为直观、简便、操作快捷的监测手段,具有无创性,在各类通气功能监测中被广泛应用[2]。相关文献指出,PETCO2在健康人麻醉时为5mmHg平均值,以0-10mmHg为波动范围,PaCO2与PETCO2相关性良好。比如有心脏疾病伴发者,PETCO2准确性易受疾病本身病理变化的影响,病理分型不同,改变也存有差异,麻醉后的心脏病患者,PaCO2与PETCO2相关性由高到低表现,非紫绀型大于紫绀型,或无分流型依次大于左向右及右向左分流型[2-3]。PETCO2已为除动脉血氧饱和度、体温、血压、呼吸、心率外的第六项生命体征,为基本的、麻醉期间需监测的指标,测定PETCO2的方法包括比色法、质谱仪法、和红外线法,以红外线法监测最为常用[5]。血液中肺血灌注量、肺泡通气量、CO2含量对肺泡CO2的压力或浓度共同影响,因CO2有较强的弥散能力,较易经肺毛细血管向肺泡进入,促使肺泡二氧化碳分压形成,故PaCO2和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可较快达到平衡。PETCO2可对患者的循环、通气、代谢间的状态进行反映[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中在多个记录时间点,PaCO2和PETCO2相关性均较好,无明显不适症状与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呼末二氧化碳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有较好相关性,麻醉应用中呼末二氧化碳监测意义重大,利于病情诊断,但针对危重症等患者,应协同血气分析应用,以免出现不良事件。

[1] 周维德,魏昕,谢志琼,等.后腹腔镜在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二氧化碳吸收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9):756-758.

[2] 王永光,张利东,徐建国,等.全麻下后腹腔镜手术对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3):146-148.

[3] Gutta,Oniub T,Mehrabia A,et al.Circulatory and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of carbon dioxide insufflation[J].Digestive surgery,2004,21:95-105.

[4] 王刚,肖赛松,高长青,等.机器人心脏手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1,09(4):196-204.

[5] Blanch I,Romero PV,Lucangelo U.Volumetric capnography in themechanicallyventilatedpatient,Minerva Anestesion,2006,72:577-585.

[6] 马曙亮,何建华,顾连兵,等.老年人单肺通气时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的可信度[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12):1057-1059.

猜你喜欢

麻醉学全麻肺泡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苜蓿素对哮喘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LR4/MyD88/NF-κB通路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