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湖印象之——汾河(一)
2013-05-04水岩
开栏语:山西素有“襟山带河”、“表里山河”之称。一条条河流哺育了一代代三晋儿女,谱写了一篇篇时代华章。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开设“晋水视界”专栏,陆续对我省有特色的河流湖库进行客观记述,再现三晋表里山河,展示水利建设成就。为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流域文化特色,关注河流生态打造平台。
·相关链接·
河名溯源
汾河,古名汾、汾水。《山海经》曰:“在(黄)河之东,其首枕汾,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汉书·地理志》曰:“汾阳(今静乐县)北山汾水出,西南到汾阴(今万荣县)入河,过郡二,行千三百四十里”。《水经注》卷六曾以6000余字的篇幅专述汾河,称:“汾水出太原汾阳县北管涔山”“东南过晋阳县东(太原故城)”“又南过平阳县(今临汾)东”“又西至汾阴县北,西注于河”。唐人所著《括地志》曰:“汾水源出岚州静乐县北百三十里管涔山,东南流入并州向南流至绛州、蒲州入河。”古人所记汾水之流程与今日之汾河主河道大体吻合。
流域范围
汾河流域东以云中山、太行山为界与海河水系相邻,西以芦芽山、吕梁山为界与黄河北干流接壤,东南隔太岳山与沁河毗邻,南隔紫金山、稷王山与涑水河相望。
流域位居山西省中部和西南部,地理位置东经110°30′~113°32′,北纬 35°20′~39°00′,东西宽为188km,南北长为412.5km,呈带状分布,流域面积39471km2,占山西省国土面积的25.3%。以2000年行政区划为据,汾河流域地跨山西省忻州、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6市40个县(市、区)。另涉及6个县的少数乡镇村庄。
“人说山西好风光,
地肥水美五谷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
右手一指是吕梁。
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
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
《人说山西好风光》这首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被几乎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民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汾河流域人民安居乐业、环境优美安详的画卷。距今十万年前曾创造过人类灿烂文明的丁村文化、五千年前走出过尧舜禹三代帝王圣贤的古老汾河,今天仍在以占全省1/4的国土面积,养育着全省1/3的人口,创造着占全省1/2的工农业产值。汾河,被山西人自豪地称为“母亲河”。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是山西省境内流域面积最大、流程最长的河流。汾河从源头到入黄口,自北向南,纵贯大半个省域,流经忻州、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6个市所辖的27个县(市、区)、630多个村庄,行程千里,汇入黄河。
千里汾河之正源始于宁武县东寨镇以北1km处楼子山脚下的雷鸣寺泉。在正源上游分别有向北偏东、西北和正西方向延伸的3条河沟,而西北向岔上沟沟头宋家崖村中的山泉即为汾河之远源。沿该沟谷向下行6km有岔上水文站,是汾河水文第一站,3条支沟溪流涓涓,晶莹清澈,交汇于雷鸣寺前,此处有“汾源灵沼”碑刻一尊。雷鸣寺泉古人谓“汾水盛源”,是三晋名泉之一。
河流水系
汾河发源于山西西北部宁武县管涔山脉南麓,自北向南,蜿蜒曲折,流至西南部之万荣县境注入黄河。河长716km。河源海拔1676m,入黄河口海拔368m,河道总落差1308m,平均比降1.12‰,河道弯曲系数1.68。
汾河源远流长,支流众多,干流自源头到入黄口,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0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km2的支流有59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支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岚河、杨兴河、潇河、昌源河、文峪河、磁窑河、双池河、洪安涧河、浍河9条。
气候特点
汾河流域地处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为半干旱、半湿润型气候过渡区。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回暖快,雨水少,干旱多风沙;夏季高温炎热,雨量集中,伴随有暴雨或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秋季气候凉爽,雨量减少;冬季严寒干燥,雨雪较少,多偏北风,常有冷空气侵入。流域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即河谷热、丘陵暖、山区凉、高山寒。流域多年(1952—1995年)平均气温 6.2~12.8℃,无霜期在140~200d,由南向北逐渐缩短。
汾河出源头,南流过东寨经三马营、二马营到达头马营。在东岸山崖悬壁处可见一穿山隧洞,此处为万家寨引黄入汾工程南干线7号隧洞出口,黄河水由此出洞进入汾河河道。为保障下游太原市用水水源的安全有效,水利部门于21世纪初以此为起点进行了汾河上游81km河道整治工程。
汾河继续南流过化北屯(乡)到蒯屯关村北,左岸纳支流中马坊河后改向西南流,从好水沟村南行约2km,便是古宁化城旧址。史载,隋开皇年初建时称“隋阳宫”,亦称“汾阳宫”,是隋炀帝为巡猎避暑之便在此设立的行宫。隋大业四年(608年)又在天池旁建“汾阳宫”(因西汉时此地属太原郡汾阳县,故称其汾阳宫)避暑游猎,与宁化城行宫,并称“上下行宫”。唐代以后,宁化古城渐向军事防御性城堡转化,朝廷又不时派驻重兵把守,使宁化古堡更显其重要地位。古城旧址在今宁化村南,现存有隋“汾阳宫城”遗址、“宋城”旧址、明清砖砌城墙以及关帝庙、万寿洞等,均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宁化古城即到坝门口村,汾河在此纳西马坊河(发源于宁武县芦芽山东沟,河长18km,流域面积156.25km2)。西马坊河流域地处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群山叠翠,形势险峻,珍禽异兽出没其间,如画美景随处可见,空气清新如洗,气候凉爽宜人,1980年山西省在此建立了以保护褐马鸡为主的省级动植物自然保护区。芦芽山是中国北方一处罕见的花岗奇山,每当云遮雾罩之日,峰顶突出于翻伏腾滚的云雾之上,酷似芦苇嫩芽脱水而出,山因此而得名。山上奇石颇多,姿态各异,有老人望海、有石鱼问天,如飞禽、似虎豹随处可见。山沟崖壑,则有涓涓溪流时隐时现,峰顶岭巅,30多处天然瀑布自天而降,成块连片、漫山遍野的天然次森林中,云杉和落叶松木质优良,林相整齐居华北之冠。流域北部的黄草梁有667hm2(万亩)高山草甸,草甸旁有战国时赵肃侯所筑的长城遗址——紫塞长城。该长城高出地面1~1.5m,因其用当地红金石砌成,颜色发紫,故名紫塞长城。
汾河从坝门口西南行不远,即达沟口村。在此鸣水河(发源于静乐县天中山西麓的土匠沟和南林滩,河长25.8km,流域面积264.67km2)由东汇入,五村河(又名双路河,发源于静乐县北部山区,河长20.6km,流域面积135km2)由西而来。之后,汾河南下石家庄(镇)再纳新堡河(源出宁武县芦芽山小尧沟,河长16km,流域面积109.95km2),从潘家湾再南流出宁武,进入静乐县境内。
汾河入静乐县境,西南流,经永安镇到沟口村纳东来的双辉河,南流过段家寨到石咀子村在右岸纳万辉河,继续南行到静乐县城,在城南赵王城村左接东碾河、右汇西碾河。碾河,古称温溪河,《水经注》曰“汾水又南,与东、西温溪合。水出右近溪,声流翼注,水上杂树交荫,云垂烟接。”
汾河南下过静乐水文站、神峪沟(乡),从丰润镇高家舍村出静乐进入娄烦县。在静游镇东北500m处纳上游最大支流岚河。娄烦原是古老民族部落名称,后演变为地名。汾河左岸的峰岭底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高君宇的故里。高君宇家有砖砌窑洞70余孔,当地人称“高家大院”。1995年为纪念高君宇百年诞辰,建成“高君宇故居纪念馆”,后列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汾河由此处穿过长约4km的石灰岩峡谷河段,出峡口即到汾河水库库尾。水库大坝坝址建在下游约15km处的杜交曲镇下石家庄村,在库区右岸西果园、官庄村一带又纳涧河(发源于吕梁山主峰关帝山东侧,河长38.5km,流域面积 595km2)。
水文水资源
流域年降水量变化梯度大,由南向北锐减。全流域多年(1956—2000年,下同)平均年降水量为504.8mm,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和枯水期界限分明,年头与年尾降水量最少,7—9月降水集中,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流域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由南向北950~1300mm之间。
流域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33.6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20.7亿m3,地下水资源量24.1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资源重复量11.2亿m3。
汾河流域为山西省经济发展中心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20世纪后期汾河多次出现断流,干流有记载的断流现象最早出现在1958年4月的介休县义棠镇。一年内断流天数最多的亦出现在此河段,如1999年累计断流达320d。
21世纪初期进行的山西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中,汾河评价河长673km,无Ⅱ类水质,符合Ⅲ类水质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25%左右,劣Ⅴ类河长占60%。
流域范围内水土流失普遍存在,大部分泥沙产生于汛期,具有“大水大沙”特点。20世纪80年代后,因处于降水偏枯期,加之较大力度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相对于1956—1979年,20世纪最后20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了约1/3。
汾河离开水库继续西南行,经罗家曲、强家庄、红崖子上村至龙尾头村出娄烦县入古交市镇城底镇。在古交市境内,汾河形状基本为一从西向东的弧线,市区在弧线最底部。在古交段汾河先后接纳右岸的天池河(发源于娄烦南部小娄则山周家掌沟,河长25.9km,流域面积193km2,河道比降26.6‰),左岸的狮子河(发源于古交西北部张咀贝山南麓,河长29.6km,流域面积177km2,河道比降21.7‰),东南行约12km到古交市城区后,于左岸陆续接纳屯兰川(发源于古交西南部铁史沟山南麓,河长41.7km,流域面积298km2,河道比降14.0‰)、原平川(发源于古交狐爷山北麓,河长28.1km,流域面积220km2)、大川河(发源于古交南部狐爷山和庙前山的北麓,河长39.3km,流域面积297km2,河道比降14.6‰)。过古交市区到寨上水文站。汾河在此因受石千峰阻挡折向东北流,迂回曲折,峡谷夹岸,在河口镇河南村出古交市界。
汾河向东北流过扫石、小塔至柏崖头村,在右岸接纳柳林河(发源于静乐县四棱山南麓土地堂沟,河长45km,流域面积463km2)后入汾河二库(汾河干流上第二大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348km2,总库容1.33亿m3)库区尾部。出汾河二库,一路穿峡过沟,奔向兰村峡谷口。
汾河冲出兰村峡谷,改向东南流,左岸是上兰村。兰村峡谷又名冽石谷或冽石口,是一处山高峡深的谷口,民间相传此为“汾河之神”台骀治水时所劈。汾水从两岸悬崖峭壁之峡谷中奔流而出,河床由几十米陡然扩展至几百米,视野豁然开阔。峡谷口外是杂树交荫、沙洲乱石的河漫滩,时而天晴气朗,时而云雾缭绕,气势十分壮观。
兰村峡谷口是汾河中上游的分界点,由此向西北,高山峡谷连绵不绝,汾河在峡谷间奔突前行;由此向南,入晋中平原,地势逐渐平坦,汾河进入中游。(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