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公共图书馆港台报刊读者使用情况的分析

2013-05-03陈智颖

图书馆界 2013年2期
关键词:港台报刊期刊

陈智颖

(广州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055)

港台报刊指的是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出版的中文报刊,也称华文报刊,因以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出版的数量最多,所以习惯上称之为港台报刊。实际上,在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也有少量中文报刊出版。港台报刊业发展历史悠久。香港第一份中文报纸是1858年发行的《中外新报》,其主编之一是伍廷芳。而台湾最早出现的中文报纸是1885年台湾巡抚刘传铭仿《京报》发行的《邸抄》。虽然港台报刊出现的时间比大陆地区晚,但现在的产业却相对发达,特别是台湾地区。台湾地区在政府注册的期刊共8 000多种,人均种数及册数均居世界前列。

港台报刊与大陆出版的报刊相比较而言存在着一些差异。港台报刊以全球的视野报道和讨论华人及世界的事务。报刊出版地的社会制度、社会现状等差异造成了两类报刊对同样的事物的报导会持不同的观点。读者通过阅读两类报刊后,会对事物有更客观的了解。同时,港台报刊也报道各地华人的文化、经济等活动,是全球华人互相认知、互相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港台报刊与大陆版报刊一样,是中文报刊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地区差异,公共图书馆对两者的管理有所区别。同时,这些差异使港台报刊对大陆读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读者群,他们的需求有别于对大陆版中文报刊的需求。笔者将试图对大陆公共图书馆在港台报刊的采选情况和读者使用现状作对比,从而了解读者需求。

表1 2010年(订2011年)港台报刊订购分类统计表

1 读者使用港台报刊的现状

下面以广州图书馆例,详细对比港台报刊的订购情况和读者使用现状。为了让数据更有参考价值,笔者选取了2011年的统计数字。

1.1 纸质港台报刊利用现状

2010年(订2011年报刊)广州图书馆港台报刊订购了245种,具体分类情况如表1所示。

另外,广州图书馆的港台报刊没有开展外借服务,所以无法利用外借统计数字分析读者使用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需求,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广州图书馆在2011年9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组织了一次读者调查。问卷以询问港台室读者的报刊使用习惯及今后对本馆港台报刊资源建设的期望为目的,设计了若干问题,并随机抽取读者作答。本次调查一共发出了100份问卷,回收了98份。其中有一道题目是请读者选择自己常用港台报刊的类别。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2011年读者经常利用的港台报刊类别统计表

图1 港台报刊订购与读者经常利用类别情况

由图1可知,除了T类报刊(此类报刊入藏艺术设计资料室,没有放在港台室,所以港台室的使用数字为0)外,供、需相差5个百分点的类别有5个,它们分别是:B、D、E、N、T、Z。具体分析如下:

1.1.1 B类报刊的需求增长反映了读者越来越重视精神建设方面的报刊,哲学、社会学等内容受到较多关注。从具体的报刊品种来看,读者开始试着去读一些比较深奥的哲学刊物。

1.1.2由图1可以发现,D类报刊供过于求。这一类大多数是时事要闻类期刊,本应该属于读者比较关心的类别。但为什么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呢?笔者就这个问题到阅览室与读者沟通,在交谈中发现:在读者调查中,D类显示为“政治、法律”,由于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不熟悉,读者误以为D类是非常专业的刊物,所以在填写问卷的时候就没有选择该类别为常利用类别。通过谈话,笔者发现实际上D类港台报刊的读者还是比较多的,而且此类报刊有一个固定的读者群,一旦某种资料性报刊被停订,就会引起读者强烈不满。资料性较强的D类报刊有必要继续放在重点建设之列。

1.1.3 E类报刊的受欢迎程度正在不断上升。在这一类报刊中,读者最想阅读的是体育及军事的内容。特别是随着我国在这两方面的崛起,此类报刊必将继续受到关注。

1.1.4 N类报刊也属于需求大于采购的类别。由于近年来科普热潮的兴起,读者对科普文献越来越感兴趣。而有别于大陆版的科普报刊,港台报刊图片非常精美,内容在该学科也较为前沿。对于公共图书馆的主流读者——广大市民来说,言简意赅、图文并茂的港台科普报刊更受欢迎。

1.1.5 T类报刊供大于求。T类报刊供大于求的原因是2010年广州图书馆增加了一批计算机类期刊,而在港台图书方面,广州图书馆不入藏这一内容。作为对该类图书的补充,2010年广州图书馆订购了一批计算机类港台报刊。T类期刊读者量不足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新刊还没有被相关的读者充分认识,甚至读者还没发现广州图书馆有此类报刊。因此,加大宣传是解决读者量不足的重要途径。港台计算机类报刊以实用为主,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同时,因为多种先进的电子产品在港台地区发售的时间比在大陆早,所以港台计算机类报刊里各类电子产品的攻略对大陆的读者来说,走在潮流的前端,非常有参考价值。

1.1.6 Z类报刊属于综合类,读者数量多,这些读者其实倾向阅读报纸。港台报纸拥有一个固定的读者群,他们每天都来阅读,而广州的地理位置优势也使广州图书馆的港台报刊可以做到当天上架,对读者量的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1.2 电子港台报刊使用现状

1.2.1电子港台报刊的出版形式及优点。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下,各大公共图书馆都在大力建设数字图书馆,电子馆藏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馆藏资源。部分港台报刊的载体形式也开始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现在电子港台期刊的出版大约有以下三种形式:只出版电子版、纸质和电子版同时出版、出版数据库。电子报刊与纸本报刊比较,其主要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到刊速度快。现在有很多电子报刊都会与纸质同时出版,而线上实时更新的方式比纸质报刊节省了运输、投递时间,提高了电子报刊的使用效率;

(2)到刊齐全,电子报刊一般不会出现缺期;

(3)保存容易,电子报刊不占用物理空间,解决了很多公共图书馆空间不足的困难,不必做防潮防蛀的工作,保存的时间长;

(4)查阅方便,只需在电脑上输入需要查询的资料相关文字,搜索结果一目了然;

(5)可提供远程服务,读者不必到馆即可使用报刊资源,非常方便。

1.2.2电子港台报刊的使用情况。广州图书馆近年来采购了慧科新闻数据库中的大中华资讯子库,内容主要是65份大陆以外地区出版的中文报纸原文,并有简体字、繁体字及英文(目前只提供简述)可供选择,方便了不熟悉繁体字的读者阅读。其优点是更新速度快,信息准确,标准分类和自定义分类新闻都可以按主题、关键字等进行详细的分组,读者可以根据需要下载、打印、转发。前几年,采购此数据库的目的主要是为信息咨询部编制《领导决策参考》提供资料。而从使用的结果来看,这一数据库对资料搜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内部使用效果明显的基础上,2011年广州图书馆又开放给读者在馆内使用,使用量统计如表3所示。

表3 慧科新闻数据库使用情况统计

表4 读者希望增加的类别统计表

从表3可见,浏览量和下载量都非常可观,这为今后港台报刊电子资源的建设提供了依据。在使用目的的调查中,81%的读者使用该数据库主要是用于查找资料,15%的读者的目的是休闲阅读,还有4%左右的读者是用于其他用途,例如即将到该地区升学的读者了解当地的文化、风土人情。

2012年,基于以上使用情况,广州图书馆开放了远程服务,让读者在家里就可以阅览当天的港台报纸。随着服务种类的增加,港台报刊数据库的用途将会不断增多,其作用也会不断增大。

2 读者对港台报刊的需求

在读者问卷调查中,专门设计了一题来询问读者希望增加港台报刊的类别,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见,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社科类和综合类报刊比较受欢迎。在公共图书馆,普通市民是读者群的主要组成部分,看报刊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休闲活动,所以他们大多喜爱阅读社科类和综合类报刊。在这一方面,港台报刊的需求特点与大陆版中文报刊是比较相似的。

另外,在问卷中,有一题是请读者自己写出对港台报刊建设的意见。在这一题中,有21%的读者提出了港台电子报刊的需求,而提出这一需求的读者中,90%的人年龄范围在20—40岁。根据这些数字可以知道,读者可分成两个部分:年轻的读者和年长的读者。年轻的读者因为对新事物接受较快,习惯使用电子产品,而且他们工作繁忙,阅读时间较少,所以对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使用的电子资源有更多要求。但年长的读者除了因为对新科技的接受程度较低外,还因为他们更多地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的习惯,以此消磨时间,所以对电子资源的需求并不迫切,甚至不需要。而从整个社会来看,随着全球网络化的发展,电子期刊以其检索方便等优点受到用户的欢迎。对于纸质港台报刊来说还存在一个运输问题,虽然对于广州这个邻近香港的地方来说,香港报纸可以当天上架,但对于台湾地区和海外的报纸而言就会相对滞后,而电子期刊只需通过网络,即可更新内容,速度较快,更有优势。很多大学图书馆现在都以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结合的形式为读者提供服务,电子期刊主要用作阅览,纸质期刊则用于保存。但许多公共图书馆由于资金、设备等因素的限制,港台报刊的数字资源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的图书馆必将是一个实体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相结合的复合型图书馆,港台报刊的电子资源也是虚拟馆藏里必不可少的部分。今后这方面的研究仍需继续,这为建设复合型公共图书馆提供了参考。

另外,读者还提到了对更多地区的华文报刊的需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大市民需要更多的信息,而开放的社会对不同的观点也更加宽容,市民渴望了解世界各地华人的生活现状,希望从中学习其长处,以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随着华人在世界各地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各地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华人,在他们的带领下,华文报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世界各地华人交流的桥梁。华文报刊质量的不断提升、内容的日益广泛也是其越来越受市民喜爱的理由。

3 结语

吴建中馆长曾在他的著作《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中提及:现代图书馆三大特性之首的是图书馆的建设应该以读者需求为重。读者的需求影响着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是每个公共图书馆都不可忽视的因素。今后图书馆采访人员应该在读者使用的统计和分析中发掘有用的信息,以此为依据调整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以上是以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广州图书馆作为案例研究,其读者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笔者所知,内地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还没有入藏港台报刊。如果今后这些图书馆有充足的经费填补这一空缺,可参照这个案例并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建设一个既符合读者需求,又有自己特色的港台报刊馆藏体系。希望这一案例的分析,可供公共图书馆参考,为全社会和谐阅读的构建提供有益信息。

[1]百度文库.香港报业研究.[EB/OL].[2012 -09 -07].http://wenku.baidu.com/view/2842ca6248d7c1c708a145 2f.html.

[2]潘 洁.从美国、台湾报业现状看中国大陆报业发展的趋势[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8):119—121.

[3]张国宁.走近台湾报业[J].今传媒,2005(9):19—23.

[4]祝兴平.台湾期刊产业的市场结构与前景.[EB/OL].[2012 - 06 - 07].http://www.baoye.net/News.aspx?ID=293579.

[5]吴建中.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港台报刊期刊
期刊审稿进度表
2017年“少儿报刊阅读季”启动
香港成立「港台青年創意聯盟」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
期待您的加入
《初中生》荣获首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