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海口看红树
2013-05-02供稿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稿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摄影 陈若愚
冬季到海口看红树
供稿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摄影 陈若愚
海南东港寨红树林千姿百态,风光旖旎。从海岸上举目远望,广袤无垠的绿海中显露出一顶顶青翠的树冠,枝繁叶茂,高低有致,色彩层次分明……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滨海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或乔木植物群落,大部分树种属于红树科,生态学上通称为红树林,是能生长于海水上的绿色植物。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能防浪护岸,又是鱼虾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
红树林是我国海岸湿地类型之一,自然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中国红树林湿地断续分布于东南沿海热带、亚热带海岸港湾、河口湾等受掩护水域。中国红树林天然分布北界为福建福鼎县(27°20’N),人工引种北界为浙江乐清县(28°25’N)。我国红树林分布南界在海南岛南岸。
红树种具有特异的“胎生”繁殖现象,种子在母树上的果实内萌芽长成小苗后,同果实一起从树上掉下来,插入泥滩只要2到3个小时,就可以成长为新株,如果是落在海水里,则随波逐流,数月不死,逢泥便生根。生长良好的红树林一般高3~4米,最高10米多,四季常绿,靠着树干基部纵横交错而发达的支柱根、呼吸根和气生根,扎根海滩,抗击狂风巨浪,并满足自身空气的需要。又厚又硬的叶片能减少水分蒸发,叶片上有许多排盐腺,以排除海水中的盐分。
我国沿海夏秋台风频繁,对海岸堤防威胁甚大。甚至在良好掩护的港湾内部的土质堤防同样易于被暴风增水及暴风浪冲缺成灾。红树林的捕沙促淤造陆与防浪护堤功能十分显著并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和得到较普遍承认。最近的研究还表明,红树林生长带与潮汐水位之间存在相当严格的对应关系,红树林成为对海平面变化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捕沙促淤的生物地貌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海平面上升增加浸淹强度的负面影响,成为红树林生态系响应和反馈全球变化的主要机制之一。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位于海南省琼山市境内,即琼山县的三江、演丰、演海和文昌县的铺前、罗豆的交界处。沿海红树林绵延50千米,面积3337公顷,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特殊的森林植物群落,我国仅在南方少数省区的沿海有所分布。东寨港及其附近的海滩上保存有面积较大、生长良好的红树林,红树林树种之多,为全国之最。全球红树林树种约40多种,我国分布有24种,而东寨港就有19种。东港寨红树品种主要有红海榄、木榄、尖瓣海莲、角果木、秋茄、白榄、海骨根、海漆、桐花树、老鼠勒、水柳、王蕊、海芒果等。该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湾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东港寨红树林千姿百态,风光旖旎。从海岸上举目远望,广袤无垠的绿海中显露出一顶顶青翠的树冠,枝繁叶茂,高低有致,色彩层次分明。沿港汊迂回观赏,可以清楚地看见每棵树头的四周都长着数十条扭曲的气根,达1米方圆,交叉地插入淤泥之中,形似鸡笼,当地人叫它“鸡笼罩”。红树的气根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如龙头猴首,活灵活现;有的像神话中仙翁,老态龙钟,颇具诗情画意。观看红树林景观最佳时间是涨潮以后,划上一只小船驶入红树林区,四周全是一丛丛奇特秀丽的绿树冠,中间是一长条迂回曲折的林间水道,涌动的海潮推着船儿沿水道悠然荡漾,忽左忽右,只见蓝海水和绿树冠,奇妙无比!区内野菠萝岛环境幽美,岛上形态奇特的野菠萝林连片蔽日,修有观光小道,可乘游船登岛游览。(责编: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