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会“说话”了!
——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给虾“体检"
2013-05-02供稿上海海洋大学
供稿 上海海洋大学
虾会“说话”了!
——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给虾“体检"
供稿 上海海洋大学
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 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常用的有低频(125K~134.2K)、高频(13.56MHz)、超高频、无源等技术。RFID读写器也分移动式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
因此,将这种技术应用在食品安全上,可以大大增强食品的安全水平,也可以保证消费者“买的放心,吃得安心”,可谓是一举两得。在暑假,上海海洋大学几位大学生以南美白对虾为突破口,想为市民开展品海鲜、享河鲜放心工程。
(上图) 虾塘
(下图) 捞虾
水产品属易腐食品,温度变化发生在生产——存储——流通——销售整个过程中,直接影响其货架期的长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张韩飞和暑期实践项目团队一起,设计并制作了一整套“RFID货架期指示器装置”。装置采集水产品在各生产阶段的温度数据,利用特有的货架期预测算法,计算出水产品可供销售的安全时间,最终在商场或超市货架的显示屏上发布,可以随时供消费者参考并查阅。
7月下旬,张韩飞和项目团队来到奉贤廊下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把“RFID货架期指示器装置”的前段器件放到养殖基地的水塘里。整个过程连续进行,每一只虾从虾苗开始,装置中的无线传感器便时刻搜集每一批对虾在生长过程中的温度情况,每日食用的饲料信息,尤其注意不断监测养殖中是否出现违规操作,防止出现错误数据。
待一批批小小的对虾长大出水后,“RFID货架期指示器装置”也一直陪伴左右,从安装到运输、储存、搬运、销售各个流通环节,时刻记录环境温度。与此同时,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始终贯穿在整个流通环节中,就像一个看不见的检测仪,为每一批对虾的身体状况进行“体检”。
在销售环节中,南美白对虾通过“RFID货架期指示器装置”的后端器件还能“说话”—— 一个四方型的货架期指示器可以“说出”每只虾的货架期,精度甚至可准确到上午或者下午。“这个显示结果是基于一系列食品腐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室数据,根据食品品种、温度、时间段三个条件,采用不同的预测规则而计算出的货架期。”张韩如是说。
不仅如此,"RFID货架期指示器装置”除了可以实时了解货架上的水产品质量外,消费者还可以追本溯源地知道每一批对虾的“身世"。要是碰上死鱼烂虾,在网上输入货号,就可以将整批水产品一究到底。这样,鱼虾就能告诉消费者自己的生长环境、运输流程以及货架生存期,让消费者明明白白购买,放放心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