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首次入户指导策略

2013-04-29陈香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3年10期

经过对淮安市清浦区农村留守婴幼儿情况的调查发现,该地区现有0岁-3岁婴幼儿2884人,其中“留守婴幼儿”69人,占0岁-3岁婴幼儿总数的2.3%。他们都是单亲(或父亲或母亲)抚养或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

为了让每个“留守婴幼儿”都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让更多的家长获得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使孩子受益,我们在进行“苏北地区农村0岁-3岁留守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研究”过程中,力求贴近家长实际需求,提高实效性,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入户指导。

首次人户我们分四个大组八个小组分别走访,我们亲历了各种家庭的不同状况。忽视婴幼儿身心发育健康,任由婴幼儿大量进食垃圾食品。孩子在麻将桌边长大……不少家长对我们的到来疑虑重重。

首次入户只有部分家长能和我们正常交流,而有些家长几乎没有与我们交流孩子的情况,我们在等了一会儿后,只能把我们带去的科学育儿的书面资料交给她们。

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看护人育儿理念落后。育儿知识匮乏,急需大量专业的教育人员人户指导,以改进落后的教育方式,促进留守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我们认为指导人员可以从释疑、解惑、留白三个角度做好首次入户的指导工作。

释疑,推开家长的心门

对于首次入户,相对于制定合理的指导方案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和家长的沟通、释疑工作。

我们的人户指导活动中有一个对象是盐河村一名25个月大的幼儿的奶奶。活动前我们讨论并制定了指导方案。但入户后依然出现了一些尴尬场面。家长不知道我们的来意,提出了一些顾虑:你们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你们指导之后是否收费?

消除家长的顾虑才能打开留守婴幼儿看护者的心扉。我们先以朋友的身份与家长聊天,当我们非常诚恳地告诉家长,我们是义务指导不收一分钱时。家长才显现出积极配合的态度。因此,第一次入户指导与家长沟通时,要了解家长所想并消除家长疑虑,做好释疑工作,让家长了解我们的目的和做法至关重要。

解惑,协助家长感受成功

指导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应详细了解孩子平时的喂养、生活习惯、游戏、情感培养等情况,并将科学的指导方法物化在可摸、可看、可感的环境当中,有针对性地给予家长建议和帮助。

比如用家庭亲子游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方面的示范指导。在有的家庭。指导教师和孩子做扔纸团的游戏,把纸团瞄准目标朝一个方向扔,不仅简单易操作,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孩子乐于玩耍练习,还巧妙地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体验到活动的快乐。之后指导家长与幼儿做这个游戏。朱欣怡奶奶拉着老师的手激动地说:“你们的办法真好!小欣怡平时一直由我一个人照顾,她也不太爱动。科学育儿知识我也不懂,请你们以后常来……”

留白,让看护人充满期待

0岁~3岁婴幼儿的主要养育者是妈妈、祖辈,他们一般凭经验来养育孩子,很少有机会得到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为了取得长期的效果,提高家长的学习兴趣,增加家长的学习动力,除了现场指导,我们还为家长提供书面的科学养育的知识材料,并且提醒在下一段时间中要及时掌握孩子的发展变化情况,关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在开展亲子活动中遇到哪些障碍?活动前后孩子的行为有哪些变化?家长培养孩子和过去相比有哪些不同?家长有哪些建议和好的做法?

这些文字材料的补给和问题的提出,我们称之为“留白”,就是留给家长学习的时间,留给家长思考的余地。留给家长实践的机会,这些“留白”不仅是给家长的合理化建议,更重要的是给家长一定的任务和压力,从而促进家长科学育儿能力的提高。

更新家长科学的育儿观念,传授给家长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正确的育儿方法,改变0岁~3岁“留守婴幼儿”的成长环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入户指导正是这种改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