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皂角刺治疗顽麻症举隅
2013-04-29徐毅
徐毅
【摘 要】 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中医辨证为血痹证之顽麻,疗效确切,且在加入皂角刺后可以提高疗效。
【关键词】 周围神经炎;颈椎病;腕管综合征;骨科顽麻症;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皂角刺;血痹
血痹是以身体局部麻木不仁为特征,因气虚血弱,外受风邪,导致血行瘀滞而成的一种疾病[1]。顽麻即顽固性麻木,是血痹的主要表现之一。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治疗血痹证之要方,临床广泛运用于治疗多发性神经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笔者在黄芪桂枝五物汤基础上加味治疗顽麻症,现举隅如下。
1 典型病例
1.1 周围神经炎 患者,女,36岁,2002年11月
12日初诊。主诉:双下肢远端麻木4个月余。曾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周围神经炎,治疗
3个月疗效不佳。现诉:四肢无力,遇劳累后麻木症状加重。既往体健,否认有长期服用药物史及接触毒物史。查:腰椎叩击痛阴性,左右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膝跳反射轻度降低,双下肢感觉障碍。腰椎X线片、血常规、血糖均正常。舌质淡边有少许瘀点,苔薄白,脉浮涩。诊断为周围神经炎(气虚血瘀型)。治宜补气养血,活血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处方:黄芪30 g、桂枝10 g、白芍15 g、大枣12 g、生姜3片、当归12 g、鸡血藤30 g。服用2剂,每剂药分2次煎煮后合为1处,分3次服用,每日3次。二诊:症状缓解。在上方基础上加入皂角刺10 g,服用3剂。三诊:症状明显缓解。守上方续服用6剂后,临床症状消失。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在使用该方治疗此病时,一定要积极查找病因,对症治疗,不应盲目单独使用该方。对于单纯性的周围神经炎使用该方,疗效确切。
1.2 颈椎病 患者,男,58岁,2002年1月24日
初诊。主诉:头昏、眩晕4年。颈肩疼痛伴左上肢发麻半年余。曾在外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头昏、眩晕、颈肩疼痛缓解,但左上肢麻木缓解不明显。现诉:头昏、眩晕、颈肩疼痛较轻,左上肢麻木甚。查体示颈部活动受限,C4-5棘突及棘突旁压痛明显。压顶试验阳性,左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摄片示:C4-5骨质增生,C4-5椎间孔狭窄。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诊断为颈椎病(气虚痰瘀交阻型)。治宜补气养血,活血化痰通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处方:黄芪30 g、桂枝10 g、白芍30 g、大枣12 g、生姜3片、半夏12 g、白术15 g、天麻10 g、皂角刺10 g、
鸡血藤30 g、粉葛根30 g、全蝎10 g、桑枝15 g、姜黄10 g、川芎15 g、甘草10 g,服用3剂,煎服方法同上。二诊:头昏、眩晕、颈肩疼痛缓解,左上肢麻木轻度缓解,守上方再服用6剂。三诊:头昏、眩晕基本消失,颈肩疼痛明显缓解,左上肢偶尔出现轻度麻木,上方去除半夏、天麻,将白芍改为12 g、甘草改为6 g、全蝎10 g改为6 g,增加茯苓15 g、当归12 g、香附12 g共研为末,3剂,每次6 g,每日2次姜汤送服。3剂后临床症状消失。2年后因劳累复发,但症状轻微。继服上方3剂,症状消失。
按:颈椎病通常采用牵引、针灸、理疗、推拿按摩、药物等综合治疗,往往较单一疗法疗效好。但笔者认为,颈椎病中医辨证为血痹证,表现为上肢麻木者,单独使用此方疗效确切。在治疗此病时还应告诉患者低枕卧位,减少伏案,防止过劳,进行颈部功能锻炼等。
1.3 腕管综合征 患者,女,16岁,2004年5月26日初诊。主诉:右手指麻木1个月余,未经治疗症状逐渐加重,劳累后尤为明显,月经量少有瘀血块。查体示:正中神经区感觉减弱,拇外展及对掌减弱。腕部叩击试验阳性,屈腕试验阳性。腕部X线片示骨与关节无异常。舌质淡,边尖少许瘀点,苔薄白,脉细涩。诊断为右腕管综合征(气滞血瘀型)。治宜补气养血,行气活血化瘀。患者要求西药治疗,处方:双氯芬酸钠每次25 mg、维生素B1每次10 mg、丹参片每次3片,上述药物每日3次口服;舒活灵外洗。二诊:麻木缓解不明显,且前晚出现手指疼痛、肿胀,伴乏力。继续口服上药及局部外固定制动治疗。三诊:麻木、疼痛轻度缓解,手指肿胀明显加重。建议患者在外固定同时接受中药治疗,方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处方:黄芪20 g、桂枝10 g、白芍15 g、赤芍12 g、大枣12 g、
生姜3片、皂角刺10 g、鸡血藤20 g、桑枝12 g、香附10 g、红泽兰12 g、薏苡仁20 g、全蝎5 g、甘草6 g。2剂,煎服方法同上。四诊:麻木、疼痛明显缓解,乏力、手指肿胀缓解,守上方继续服用3剂。五诊:服完上药共5剂,自行停药1周后,麻木、疼痛、肿胀、乏力症状消失,此次月经量、色、质正常。查体示腕部叩击试验阴性,屈腕试验阴性,拇外展及对掌可,继续服用上药3剂,以巩固疗效。
按:对于腕管综合征症状轻者,一般采用腕部制动、药物治疗既可达到较好疗效,但此病例通过以上治疗后疗效较差,经口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疗效满意。益气化瘀法,可广泛运用于治疗腕管综合征症状轻者。然而对于反复发作,药物治疗难以缓解者,应及早采取封闭或手术治疗[2]。
2 讨 论
顽麻即顽固性麻木,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应该比较恰当。但根据中医“久病多虚、久病多瘀”的理论,笔者发现在临床工作中单独使用此方,存在养血活血、祛风通络作用不强的弊端,对顽麻疗效不是很好。笔者在此方基础上加味治疗,每每收到良好疗效。通常配伍鸡血藤、当归以加强养血活血疗效;配伍桑枝、全蝎以加强祛风通络疗效;配伍香附,以加强行气疗效且防止黄芪致气滞的作用;配伍芍药甘草汤,起柔甘缓急的作用。在使用引经药时,上肢麻木者,加桑枝、姜黄;下肢麻木者,加川牛膝;颈椎病导致麻木者,加葛根;腰椎退行性疾病导致麻木者,加狗脊。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的基础上加用皂角刺治疗顽麻,疗效更加确切。
皂角刺性味辛温,功用搜风拔毒、消肿排脓,常用于治疗痈肿、疮毒、疬风、癣疮、胎衣不下。笔者根据萧正安所编《五言药性歌诀》中皂角刺能治疗顽麻症[3],并受已故绵阳名老中医马北平老先生使用皂角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启发,在临床工作中,笔者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顽麻,发现加用皂角刺后往往可以提高疗效。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并非对所有顽麻都适用,首先应明确其西医诊断,且应中医辨证为血痹证,这样才能提高疗效。
3 参考文献
[1]李克光,张家礼.金匮要略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43-146.
[2]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287-1289.
[3]萧正安.五言药性歌诀[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