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类·整合·例外

2013-04-29蔡静静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学说肿瘤材料

蔡静静

压缩语段的考查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叫指令性筛选,这种筛选重点检测三个方面的能力: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这类试题一般与社会生活结合较紧密,反映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信息量大,对信息准确、全面的提取与概括更显重要。在命题上,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项能力,也有较好的区分度,指令性筛选是近年高考语言表达类题目考查的一个重点。

2004年江苏卷考了这样一道指令性筛选压缩的题目:

例1: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50个字)(4分)

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与一般的压缩题有所不同的是,这一道题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概括核心内容,给文段提取中心,或加段首概括句与结论句,而是对筛选什么信息——“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做了明确的指令。2004年作为新题型出现时,得分率极低,并引起了一些人的批评。原因是当时人们还不了解题目背后的思维本质,不能运用筛选法对材料加以分类、整合,并关注例外。要有效地完成指令性筛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整体原则

所谓整体性原则是指从内容入手,全面把握材料的主要信息,理解材料的核心内容。2004年江苏卷要求概括出“‘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的一题,材料的核心内容聚焦在“争论”二字上,观点不一才有“争论”,分清争论各方与所持观点可准确答题。2008年江苏卷的指令筛选题,解题过程中整体把握内容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例2: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不超过15个字)(2008年江苏卷)

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答案:环境影响?摇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摇应用于决策(或“应用”、“应用于决策之中”)

材料是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但它的形式却不是“经典”式定义法,而是较通常的定义——被定义的概念=种差+属——多了一个补充说明,用常规的分析主干、提取枝叶的方法是不能全面涵盖“战略环境评价”的本质属性的。补充说明“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不仅明确了“评价过程”,而且也具体阐释了“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内涵,使“战略环境评价”的本质属性更为明晰,如果不从整体上把握核心信息,答题自然会有所缺漏。

由此可见,形式分析固然是完成指令性筛选的有效办法之一,但筛选信息应首先着眼于“信息”,从内容入手,整体把握,才是解决问题之本。

二、科学方法

科学研究中的筛选法主要包括分类、整合与例外,筛选信息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1.分类

所谓分类,即将材料中的信息依据性质的不同加以归类。

例3:下面一段文字介绍了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取向”,请用一句话概括游欧后梁启超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不能用否定句,字数不超过45字)

游欧前梁启超的文化取向与新文化运动是一致的。游欧回来梁增加了反省现代性的支点,其与新文化运动原主持者间的关系是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就是认同新文化运动所彰显的几大原则:关注新青年,支持青年运动;民主与科学;解放精神,思想自由。所谓存异,即在对于“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一“新文化的精神”的理解与把握不尽相同。他主张对西方学说也不盲从,坚持反对“科学万能”论,将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视角有力的引入中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则反对全盘否定,主张借助西方科学的精神与方法,重新估价和整理国故,以发展新文化。

这是江苏省南通市2006年九大学科基地学校联考语文试卷中的一道题目。题干有两个明确的指令:一、“游欧后”,从时间上限定了范围;二、“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从内容上规定了对象。依据指令,我们不妨从时间和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主将间的关系两个方面给材料加以分类:

时间:游欧前,文化取向与新文化运动是一致;游欧后,增加了反省现代性的支点,与新文化运动原主持者间的关系是求同存异。

这样的层层分类,能准确有效地确定解题依据所在。

2.整合

分类后,信息仍处于零碎、松散的自然状态,故而需要对之加以整合,整合的基本方法是合并同类项。例1中范文澜与翦伯赞的态度是一致的,代表着一种观点,可合并在一起。

整合的第二个方法是,分析信息间的逻辑联系,有归属关系的,略去种,保留属。如例3中的“反对‘科学万能论”包含于“对西方学说也不盲从”中,可不必赘述。

基于信息间的逻辑关系,还可以对诸多信息从更高的层面——属的角度,高屋建瓴地加以概括。

例4: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2005年全国卷Ⅰ)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关键词:古籍、修复、人才、不足

“不足”从更高一个层次整合了“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与“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的信息。

3.例外

现代社会信息纷繁,在繁杂的材料中根据要求提取有效信息,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例1叙述的重点并不在于介绍“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但观点的不同却是争论的原因。有时我们对材料的有效信息加以分类整合后,却发现了一些例外,而这些例外往往是指令性筛选的命题旨归,因而关注例外也很重要。

例5:简要概括下列文字中作者对“民族英雄、人民英雄、大发明家、科学家”持批评倾向的方面。

①在我国历史上,许多民族英雄、人民英雄、大发明家、科学家,他们都是一些有伟大理想的人。②当强敌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的时候,民族英雄的理想,就是要把敌人赶走,使自己的民族生存和发展下去。③当统治者昏庸腐朽,横征暴敛,使得人民无法生活下去的时候,人民英雄就揭竿而起,把反抗强权,救民于水火之中作为自己的理想。④当时人民的劳动的强度很大,生活很苦,劳动生产率很低,发明家、科学家们的理想,就是要以他们的创造、发明,去改善人民的生活。⑤归根结蒂,这些人对促进社会的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有所贡献的,虽然他们的贡献还不免要受着历史条件的限制。

这段文字中心明确,结构严谨,所有的句子都聚焦在核心信息“伟大理想”上,而结尾的回护“虽然他们的贡献还不免要受着历史条件的限制”避免了论证可能出现的漏洞,增加了严密性,也提供了“伟大”之外的例外。关注例外才能真正掌握筛选的基本方法。

三、准确表达

准确表达通常的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这诚然是不错的。但是不清楚筛选到的信息与指令之间的关系,“准确”是很难实现的。这就要求表达与指令间要具备同一律。

例3:要求筛选的是“态度”,材料中的“将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视角有力的引入中国”是方法而不是态度,依葫芦画瓢地照抄显然违背了同一律,但“将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视角有力的引入中国”反映了梁启超对西方反省现代性的观点持赞同态度,稍作转换便切合了题目要求。

除了表达与指令间要具备同一律外,也要根据材料内容的性质,注意表达的逻辑性。例1中,许多同学分类、整合过程中都没有出现错误,但表达却没有得到满分。他们根据材料的自然顺序表述为:关于“古代史分期”,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这是一段关乎历史学的材料,观点的差异在于时间的确定,从历史的学科特点和表述的逻辑语序安排而言,应表述为: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

此外,还要注意转换。叙事角度的转换,形象向抽象的转换,生动向平实的转换,否定向肯定的转换等。例3中“对西方学说也不盲从”是否定的说法,题目明确要求不能用否定句,表明态度一般也宜用正面主张表达。这里可转换为“有选择地接受西方学说”,或“理性地选用西方学说”。不少同学采用套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概括,显然是不实事求是的,这就涉及到筛选、压缩的总体原则:依据材料,有根有据地解决问题。

四、典型例题

例6: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2007年江苏卷)

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人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但也因此使部分肿瘤细胞进人血液,随着循环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此时,如果对病人肿瘤部位加热,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而热休克蛋白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1)第一阶段: (不超过15个字)

(2)第二阶段: (不超过15个字)

(3)第三阶段: (不超过20个字)

参考答案:第一阶段:注射“溶瘤病毒”使肿瘤溶解;第二阶段;加热肿瘤部位产生热休克蛋白;第三阶段:热休克蛋白训练免疫系统消除肿瘤残部。

例7: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六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2006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决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

(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

(2)人学的史学观:

参考答案:(1)冰冷 必然性(或“历史必然性”) 逻辑 (2)慈悲 戏剧性 生灵(或“命运”或“生命的热血”)

例7还可以这样变,“根据材料的主要信息推断:人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推断切合了探究的需要,正适合新课程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语言表达的题目每年都有一些小变化,小创新,利用有效材料训练应变能力也是高三的老师和学生万万不能忽视的。

猜你喜欢

学说肿瘤材料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ceRNA与肿瘤
材料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