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创新的策略
2013-04-29袁宜斌
袁宜斌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教师来说,最难的不是传授数学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养成尤其关系到他们今后长远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践行教学相长,强化知识的灵活运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教学;自主学习
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离不开基础知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提高教师指导水平,把握数学教学方向
作为数学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数学教师应当充分突显其主导作用,钻研教育理论,不断更新自身教育观念和方法,研究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与引导,并不是放任学生,而要着眼于“导”,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二、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主动学习优势
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开拓创造性,都在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切实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主动学习的优势。首先是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设疑求证。当学生逐渐学会分析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其创新意识也在不断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尤其要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发现新的知识,获取新的能力。其次是通过必要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身实际地去体验数学思维的魅力。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去发现和认识新的东西,才能不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践行教学相互统一,实现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个综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挖掘其内在潜能,将学生的成长规律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让教师的角色在融入学生的过程中渐渐弱化,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思考中实现新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开拓创新培养途径,强化知识实际应用
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更加富有创造力的培养方式。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对思维发展过程的展示。因此,数学教师要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以结论为重点而忽视过程的数学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授读数学内容。真正的最佳知识获取过程应当是让学生从观察、归纳、分析及解决问题等步骤入手,寓知识于探索过程中,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拓新的途径。另外,从强化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入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除了要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更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在证明几何定理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去证明,而不同的证明方法,又给学生不同的视野体验,在这样的体验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认知体系,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分层布置数学练习,注重教学评价反馈
高中数学作业的布置和设计要避免机械的重复,否则繁重的课业只会让学生喘不过气来,而缺失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甚至会导致学生厌学逃学的现象。这些不恰当的作业布置方式都有碍学生的综合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可否认,高中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需要重复的强化,但这并不等同于让学生去进行机械盲目的重复训练,知识的强化吸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符合认知的基本规律。通过分层化布置数学作业,以合理要求、自觉完成等要求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完成各项任务。以往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虽然对知识的传授较为有利,但留给学生较小的思维空间,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更无法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多个方面积极拓展教学空间,通过开辟新的教学渠道,注重教学评价的反馈分析,实行针对性的有效教学设计。教师只有得到学生更多的学习认知反馈,才能挖掘更多的学习通道,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进行数学学习。
责任编辑 一 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