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锤炼思想 提升品位

2013-04-29程欣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张爱玲人生

程欣

好的作文都有让人眼睛一亮的闪光点,无不显出独特的个性,其中最为重要的应该是深刻的思想。它能给阅读者极大的愉悦感,是平时作文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的内容。

厚重的思想有一种震人心魄的力量。没有思想的人是空虚的,没有思想的作文是空洞的。现在学生作文中一种较为普遍的毛病就是思想幼稚,没有一个高中生所应有的深度。那么,如何才能锤炼学生的思想呢?结合现阶段高中学生实际情况,较为可行的方法有如下几点:

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高中学生认识社会人生最主要、最容易的途径是书籍,阅读可以启发思考,通过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他们逐步形成深厚的思想,所以阅读是高中学生形成深厚思想的重要源泉。很多优秀的作品本身就包含着深厚的思想,但如果教师不积极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有些学生就无法真正领悟这些作品,也就不能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一方面我们要利用好教材,指导学生挖掘作品内涵,不能只将目光盯在作品的技巧上。如在学习《谈中国诗》《中国建筑的特征》等文章时,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传统,体会中华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看法形成文字。教学实践证明这是有效的,学生就写出几篇有一定深度的文章。如:

我们只有将传统放归于现实生活,在现实中感受传统的抚摸,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踩着稳健的脚步向前发展,……在痛苦迷茫时,我们会忆起古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洋洋得意时,我们会忆起古人“谦受益,满招损”的古训;在孤独无助时,我们会感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温暖。(《记住传统》)

这是一个值得整个中华民族思考的问题,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的丧钟尤回荡在耳际,然而我们却仍然抓起大把的古书经卷扔进垃圾桶,君不见百年前那赶着牛群、领着驼队踏入敦煌的斯坦因正龇牙咧齿地笑着。那笑里分明饱含着对一个文明大国贫乏的文化意识的嘲讽,通往欧洲的沙漠上深深的车辙里,印着一种文明的悲哀。丝绸之路上阵阵驼铃响彻寰宇,作为一笔丰厚遗产的继承者,我们是否该学会珍惜?(《珍惜》)

这些认识就体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是学生对课文深入阅读并思考后的认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充分合理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资源,在作文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另一方面当然是指导课外阅读,要积淀深厚的思想必须有广泛的阅读,思维深度和广度与阅读面有密切的关系,除注重“名著导读”外,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课外作品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锤炼他们的思想,鼓励他们在有感触和认识时及时写作。

有学生读了《红楼梦》和张爱玲的作品后写下:

“人生最悲凉的句子是执子之手,因为牵手过后便是放手。……怕的就是这一句,消解了我对张爱玲的爱,其实,张爱玲本身是没有任何罪过的。可以说,这样蕴含深意的一句话,恰恰救赎了许多在感情的漩涡里无力自拔的人。只不过,这样消极待世,我觉得可惜了。怕失去爱便不敢再爱,怕痛苦便不敢尝试幸福,也许太不值得。春天也偶有狂风肆虐,因为害怕失去心爱的风筝,我们是否就要把风筝束之高阁,就得放弃让心翱翔于天际的喜悦呢?(《张爱玲,我想对你说》)

这就体现了对作品的独特领悟,表现出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思维品质。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教师受到的束缚少,更容易关注个性化的阅读,有利培养个性化思维特质。

指导学生感知生活。阅读是理性的,生活是感性的,学生当然可以从阅读中感知体验生活,但也要注重现实生活。尽管高中学生生活面窄,但只要留心,也会从一些不起眼的人、事、景、物中获得思想启迪。同时,教师也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典型的社会事件,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思考,思考过程是积淀思想提高认识的过程。

有位同学在上学路上看到枯枝上的昆虫,将其当成了花,自己觉得有些感触,经老师指导,反复锤炼思想,一步步深化认识,最终写出了《错觉也能造成美丽》一文。文章立意很独特,有个性,有深度。

另一位同学在《享受生活的乐趣》中写道:

“街道上一辆汽车奔驰而去,由于一直沉浸在雨的遐想中躲避不及,我被溅了一身水,车已远去,我只有无奈地摇摇头,借着街道两边的玻璃橱窗,我看到自己:头发已被雨淋湿贴在额头,身上的衣服也被溅湿,一身狼狈。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你不知道何时会有人溅你一身水,你自然也不知何时何地会有挫折在等你,当那一刻来临,你只有努力避开,也许躲闪不及,你会被溅一身雨水,我想也只能一笑了之,记住它,下次避开。”

这种见解确实让人耳目一新,表现了一种较为成熟理性的思想。如果能较好地找到阅读中的模拟、想象体验和生活的现实体验的结合点,就能更大程度提升作品的品味。

指导学生审读反思。广泛阅读和感知生活到形成深厚的思想,中间还需要有效的反思,反思的方式有很多,在作文教学中,容易被忽视但却十分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审读自己的文章,与同学交流作文,在修改自己的作文以及与同学交流中提升思想,进而提升作文品位。教师要搭建创造多种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并为学生提供方便。如除组织课内评价外,还可以将作文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发到网上,让大家评价。

一篇题为《瀑布》的作文,经过写作者的反复修改,以及辩证地吸纳他人的意见,最后该文从一般性的写景抒情升格为对人生的感悟:“自然界有小落差就有小风景,有大落差就有大风景,人生不也一样吗?小起小落为小境界,大起大落为大境界,落差的大小能反映出人生曲折、跌宕的风姿。我们回首这些落差,岂不是欣赏人生的风景?”另一篇写“落叶”的文章最后立意为:“生命不可能永远只有一种风景,我们不要总是留恋于亮丽的景物,须知生命是我们自己的,每一次经历都是我们的一笔财富。‘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也许这是对生命的最好诠释。”审读反思修改后的文章境界大不一样。

锤炼思想,提升作文品位是复杂长期的过程,教师首先要真正明白:“语言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语言的内核。”语言跟着思想走,只有思想积累到一定厚度,文章才有感染力和震撼力。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认为文字问题就是思想问题。课本的“表达与交流”中也把锤炼思想作为写得有文采的前提,要求学生要多思善想。由此可见,作文,首先要培养思想。如果不从锤炼思想入手,就很难提升作文的品位。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张爱玲人生
九月雨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张爱玲在路上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独一无二的你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