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制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3-04-29王彩萍
王彩萍
机械制图教学,应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前置任务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第二,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第三,不断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机械制图前置任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多媒体《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中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基础课,它主要培养学生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力和应用能力。陶行知先生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可以持续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对各类创新人才的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关键是要把教与学两类活动真正组成共时、多向、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使学生自觉地活动,积极参与探索,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目标、形成策略、完成任务、反思过程、自我矫正等一系列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通过前置任务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单调枯懆的课堂上增添好玩的学习内容,能在学生玩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影响引导他们,让他们在玩耍的快乐中,发现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产生兴趣的需要,从而主动的去探求知识,积累知识,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那玩岂不是一举两得吗?而这好玩的内容就是通过前置任务的布置来实现的。例如,笔者上“表达与识读截切体——球”这节课时,笔者在前置任务中要求学生分组准备球体的不同切割方法,自制实物模型和从网上寻找多媒体课件。同时,要求根据模型画出三视图,尤其是把截交线部分要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那一组准备的充分那组有学分奖励。球体是学生从小就接触到的物体形状,尤其是男生,对兵乓球、篮球都很熟悉,学生真的很感兴趣,笔者的前置任务被学生欣然接受并完成了。
设置前置作业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完成前置作业的环节,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对前置任务的设置是否成功,将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产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同时,设置前置作业时必须做到完成此前置作业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自我价值感。首先,前置任务必须是恰当的任务和作业,难度必须是他们可以接受的,并要和他们当时的需求、能力相联系。我们应把每一个艰巨的任务,分解成他们可以接受的小任务,这样效果会更好。其次,前置任务要来自于生活,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且学生操作起来很容易,对学生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再次,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除了学生个人通过自主学习的一些任务外,还要布置一些必须是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以此锻炼学生合作能力,同时学生分组时要尽可能使每组都有通学生和住校生,这样上网查资料比较方便;最后,一定要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来督促完成,如奖些学分或累计学分一段时间后给点物质奖励。当然如不完成的小组则要扣学分,并要加罚作业量等。
二、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一个老师不可能兼顾到每个学生,所以要成立学习小组,例如一个班有48人,那可分成6组,每组8人,每组都有不同成绩的学生,层次分明,同时每组都要有住校生和通学生,选一个较负责的组长,每节课由他为组内的学生打分起组织监督鼓励作用,以防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趁机讲空话,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前置任务的前提下,让学生带着自主学习的成果“已知、不定和未知部分”进入小组合作,首先,在小组内以某一位或两三位同学为中心发言人,阐述自身学习成果中的“已知部分”,其他成员聆听、校对,找出差异,提出疑点;其次,各自出示“不定部分”和“未知部分”,在小组范围内展开讨论、交流和切磋,利用共有资源,缩小“不定部分”和“未知部分”,试图解决疑点,进入组内合作。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同样带“已知、不定和未知部分”进入小组讨论。首先,交流“已知部分”,以求得更大范围的肯定和商讨;其次,亮出“不定部分”和“未知部分”,寻求组间的确认和解决;最后,将组间讨论结果通过课堂展示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以提问等方式进一步确认“已知部分”;同时将“不定部分”和“未知部分”展示给全班同学,以寻求组间的互补性和组间交流的不充分性;接着在全班参与的前提下解决“未知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点拨和讲解等方式来解決。例如,在教学“表达与识读截切体——球”这节课时,学生带着就如何求作球被正平面、水平面、侧平面切得的交线的步骤的问题进入小组互相讨论和交流,笔者则巡回指导。笔者发现,制图学得好的同学在为基础差的同学讲解,基础好的同学在其中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获得了成就感,基础差的同学得到了指点后激起了竞争意识,这样各有收获。可见,个体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和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独立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之间分享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当完成了一些学习任务时,应鼓励学生彼此展示学习成果,既可以巩固他们的学习所得,又可以互相学习。所以,紧接着笔者就叫每组指定一组员上来展示他们小组的前置作业,可以用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等都可以。在各组展示后,笔者就给予及时的反馈、评价和赞扬。以便使学生发现自己取得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同时,学生组与组之间相互点评,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改正错误,而笔者总评,如球被正平面、水平面、侧平面切得的交线时,学生对被侧平面切得的交线时的交线画法不理解,所以笔者在学生的基础上重新讲解一遍,总评时笔者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这样一来全班大半数学生都能接受了。
总之,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满自信。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的生活实践能力,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不断优化教学手段
首先,利用多媒体或实物模型优化课堂教学。机械制图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老师有必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单纯的语言讲述,多媒体所展现出的色彩鲜艳、画面活泼的效果,它所创设情境具有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触发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同时利用多媒体还可以保证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效率。例如,“表达与识读截切体——球”这节课教学时,笔者在总结时就如何求作球被正平面、水平面、侧平面切得的交线的步骤时播放多媒体课件,课件里有球体被正平面、水平面、侧平面切割的动画和画图步骤,很是直观明了,易被学生接受。其次,采用研究式、活动式、讨论式、启发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如在讲述圆柱与圆柱正交的相贯线画法时,可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自来水管接头来启发学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相贯线的特性从而明确圆柱与圆柱正交的相贯线画法。再次,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教材进行处理,对习题册的作业布置因人而宜。现在的省编教材由于是采用项目教学法编写的,尤其是点、线、面的知识点隐藏在几何体的识读上,没有以前的教材那么由浅入深,所以笔者认为可对教材进行取舍,按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备课。同时在习题册作业的布置上,也要是因生而宜,基础差的做基本题,基础中等的做中等题,基础好的全部都做,这样既能保证作业的完成度,也可以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体会到成就感而不致于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总之,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多让学生去做。例如,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引导学生探索时,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的信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进行制图。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尝试操作,先做先为,自己决定探索方向,要诱导联想,捕捉灵感,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始终以“学生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教是为了不教”,课堂上老师成了“导演”,学生成了真正的“演员”,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在和谐交往的小组中各显其能,激发了他们交往学习的潜能,也使老师从紧张的课堂中得到了放松,给学生一个美丽的课堂,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潡,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試行).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王惠.教育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4]黄伟.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探析.
[5]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4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