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别样景致
2013-04-29邹伟丽
邹伟丽
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了教学的优化。
多媒体资源合理利用阅读教学深化理解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因此,必须通过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以七年级课文《安塞腰鼓》为例,我以前也教过这篇文章,一支粉笔,一本书,搜集的资料也是口头述说,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刚上课时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较好,可随着教师形式呆板,手段单一的讲解的继续,课堂气氛转为沉闷,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以旁观者的态度看待自己与教学过程的关系。这样一来,由于教学失去了主体,教师讲解得再卖力,也只会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佳。
今年,我让同学们到多媒体教室上这课,效果出乎意料,让我深深感觉到利用多媒体教学,真的是可以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笔者就怎样通过图片、背景音乐、插图等媒体的有机组合进行课堂教学,让多媒体的作用最大化的进行探讨。
一、深入文本,确定运用多媒体的组合进行教学的总体思路
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能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形象。上课伊始,播放一组画面,那生动粗犷的表演场面,拉近了学生和按塞腰鼓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有了形象的感受,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接着在聆听课文朗读以后,又给课文精彩的段落配以画面和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直观,形象的感知。用声音,色彩,图象等形式感染学生情绪,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效果,将学生带入课文的佳境。强化了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还增大了课堂容量,使知识量和信息量大幅度增加。这样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辅之以学生看听说想读的训练,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调动感官带来的震撼去读懂课文
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份“小天地”,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好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我认为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效果尤佳。
以前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读过课文后,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很茫然,不知所以然,课堂气氛很沉闷。授完课,我们教师在一起交流,都深有同感,都叹息没有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教学效果很不好。
我让同学们闭上双眼,让后播放一小节萨克斯轻音乐,听完后马上播放安塞腰鼓的影像。
教学活动一:谈感受
1.让同学们谈谈听完萨克斯和听完安塞腰鼓影像有什么感受?
2.学生可能回答:听完萨克斯让自己心情轻松……听完安塞腰鼓的影像,使自己激情澎湃,被那激昂的场面所震撼……安塞腰鼓是一种承载着黄土高原地域特色、地域文化信息非常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它以铿锵的鼓点、奔放的舞姿,宣泄生命的力量。那么,现在大家一起看看《安塞腰鼓》的一段视频录像。欣赏完了这段安塞腰鼓的视频录像,我想听听同学们观后的感受。(随便说)(/场面呢?/击鼓的声音呢?/击鼓的人呢?)
生:热情、奋放、雄壮、壮观、野气、火烈、热闹、有激情、气势磅礴、有活力。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的不错,那如果用语言文字再现这一艺术形式,并且还表现出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那种感受的话,该怎么写呢?同学们此时跃跃欲试!效果明显好于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时代。
教学活动二:巧读(将课文剪辑整合为一段朗读材料)如:
(男领)看!
(女领)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
(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女领)百十个斜背着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男合)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女合)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男合)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女合)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众合)斗虎一样,是雄健的风姿。
借助多媒体的帮助,这一环节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借助视频拓展文本,让学生理解地域差异以及文化的多样性
“提高语文课教学效果”是一个大课题。要切实提高语文课教学的效率,就必须使语文教学具有高质、高速、高量的特点。如果只有高质,却低速、少量,从整体观点来看,仍不能算是高效;同理,如果只有速度,只有高量,却低质、无效,也谈不上高效。只有高质、高量、高速三者紧密融合在一起,才算是真正的高效。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只有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实现。
师:俗话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如果说,表演中的安塞腰鼓是热烈、强烈、壮烈、火烈的,那么,表演前的静是严阵以待、蓄势待发,表演后的静是戛然而止、是平静、安静、宁静、寂静。不管是舞前的还是舞后的静,都是为了突出舞时的烈。虽然舞停了,但舞姿仍在眼前,舞声仍在耳畔,情感仍在心中。
师:同学们,如果说产生于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是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那么,孕育在苏北里下河水乡的海安花鼓则是温柔秀美、欢快活泼的,而且还曾经参加了国庆50周年的庆典活动。现在,我们来欣赏一段描写海安花鼓的文字和图片。
一溜鲜嫩嫩的水乡娇娘,一溜红红的花鼓,一袭碧碧的绿裳,苏北的里下河呵,接纳了淮河,接纳了大海,接纳了长江,接纳了从上天垂下的雨帘。
碧碧的绿裳在飘,红红的花鼓在跳,柔顺的里下河女子在笑。绿裳是春色,花鼓是青春的火焰,娇嫩得可以掐出一把水的女子,是粘稠的老酒,将五千年的土地装扮得年轻,装扮得奔放。
水灵灵的影儿,在跳跃,在闪烁,在敲击。震醒了大江,震醒了大海,震醒了沉睡了五千年的土地,震醒了与大江、大海连接的里下河。多水的江海平原,多水的女儿,敲打出的花鼓声,溅出的也是水一样清澈的血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地大物博,像安塞腰鼓、海安花鼓这样非常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艺术还有许多,你还知道哪些?
这样,把握时机借助视频拓展文本,就能让学生理解地域差异以及文化的多样性。效果很好!
纵观语文教材,由于年级高低作者不同,体裁有别,文风各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潜心研究编者的编排意图,确定科学合理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學目标,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大胆改革,锐意创新,进行各种电教方法的应用,彻底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借此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以走出高分低能的误区,向高效率、轻负担的方向发展。同时在电教的教学实践中,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忌方法雷同,要做到恰当选择。
第二,忌千课一面,要做到常用常新。
第三,忌一成不变,要做到灵活运用。
第四,忌搭花架子,要避免为电教而电教的形式化倾向。
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一定能为阅读教学推波助澜!让语文课堂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