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教师”培养方式的实践研究
2013-04-29陈克刚
陈克刚
学校教育是以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为主要施教方式,而一所学校管理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业务水平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是一所学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根本。
智慧型教师专业素养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近年来,社会和家长们对于学校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加看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否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因势利导,给予学生更富于智慧和具有启迪作用的教育引导。因此,做“智慧型教师”已经成了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彰显教师个性,提供个性化发展环境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中的施教主体,不仅仅是需要具备知识的储备,还需要有自身的个性和创造性,具备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发展基础的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注重对自身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培养。只有教师能够彰显教育个性,才能够产生独一无二的教育智慧。因此,培养“智慧型教师”首先要注重对于教师个性方面的尊重和引导,使其将个人的个性优势和教育特色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产生智慧的火花。
1.注重对于教师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专业人才,因此教师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不仅仅是教师在完成专业课程或学习中应当具备的,而是教师在职业生涯和发展中需要通过系统的训练所达到的持久、可发展的能力。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决定着教师能否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风格,并不断将其发展完善,最终能够成为自己的教育智慧。
因此,在对“智慧型教师”的针对性培养中,学校的教科研工作首先要关注的不是提高教师的哪些具体能力和素养,而是能否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学校日常的教科研工作中,首先要形成教师业务学习和相关专业知识不断学习的机制,定期组织和开展专业知识和提升学科素养的讲座、交流和比赛。同时,要结合教师工作的特点,采用组内研修、团队研修、主题教研、研讨沙龙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形式,贯彻落实教科研活动的开展,保证教师不断吸收专业知识并接触到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这才能触动教师保持自身学习的能力,并产生终生学习的意识。在这种自我意识的萌芽中,教师能够对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常反思、多总结,便能够很好的形成教育智慧。
2.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落实专业心理知识的普及
教师的工作针对的是极其特殊的个体,那就是人。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断的与正在成长发展中的少年儿童打交道,因为其心理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健康专业素养就直接制约着教师的施教行为是否具有智慧。
(1)提倡德育与智育的结合
“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已经日益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尤其是新课标中对于教学内容三维目标,明确提到了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于知识目标向情感目标转化的机智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教学《长城与运河》一课时,教师通过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表达出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钦佩之情,体会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这种情感的表达需要的是教师情感上智慧的引导,如果将之作为一个枯燥的提问,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特有的智慧和灵动。
(2)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
“智慧型教师”这一概念的内涵是真正转变教师的职责,使单一层面的知识传递转变为对于学生学习方法、价值观形成、思维发展都产生积极影响的教育教学行为。而其中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教师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果教师有着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那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就能很好的利用个体的正能量,为学生树立自信、乐观、阳光的榜样。因此在培养“智慧型教师”的实践中,学校必须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水平,要保证教师有着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并定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或体验活动。例如有些学校非常重视班主任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心理状态。众所周知,班主任一职在小学、初高中阶段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岗位,对于以班级建制为主体的学校教育来说,班主任老师承担着引导、督促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其责任和压力都是巨大的。长期高压的工作和较为琐碎繁重的工作内容容易造成班主任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粗暴、倦怠,这说明教师首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那么可想而知,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对学生施以教育教学行为,是必然会有偏差的。这无疑说明了,“智慧型教师”的培养,必须要重视在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疏导和调节。定期为教师开展特色工作坊活动。例如班主任工作坊,专门为班主任组织心理疏导活动或团队合作体验活动等,以起到释放压力调节心态的作用;定期组织德育教育年会活动,有利于教师交流教育经验,寻求教育的智慧和灵感,从而由教师个体的内在心理调节起,使教师自身产生积极思考工作、努力改进工作的热情。
(3)重视心理健康专业教育
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已经日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学校教育针对全体,往往容易忽略对于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出现了有的老师教了一辈子书,都不知道学生在某个特定年龄段会出现哪些特定的问题,可见普及针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应是学校管理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在培养“智慧型教师”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组织心理方面的学习和实操,普及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心智发展方面的知识,有了专业知识的了解,教师在工作中就能够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真正彰显教育智慧。
二、提升专业素养,打磨智慧课堂
教师作为专业人才,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够从业,因此在培养“智慧型教师”的过程中也必须要重视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的提高。
1.开展好教科研活动,保证教育教学理念的领先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学校育人的“良心”。往往是教学质量高的学校,更加重视对于“智慧型教师”的培养,或本身就有一批“智慧型教师”。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就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每周开展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的外出学习和学习成果汇报,使得教师管理凸显“精细”和“条理”。通过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教师形成了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结、反思、改进三位一体的教学习惯,教师便能够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智慧型教师”提倡的是由“识”转“智”,这无疑说明教师不仅仅要重视知识的更新换代,更为重要的是充满教育智慧,而这种“智慧”更多的表现为对于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吸收、内化和实践,因此学校在对于“智慧型教师”的培养中要关注教师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接触、学习、吸收和实践,并鼓励教师不断接触新的教育理念,发展自己的教育眼光,拓宽教育教学视野。有了发展的眼光,先进的理念,教师就能够将教育智慧和全新的理念运用的自己实际的工作中去,产生智慧火花。
2.打磨智慧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师展开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形式。课堂是师、生、学习材料三者之间的对话,各种教育资源经过整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施教和引导来帮助学生提升学科素养,完成学习目标并发展情智。课堂的种种特性决定了教师应将个体的教育教学智慧应用在课堂教学之中,从而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现自我的发展,甚至是师生共同的提升。因此,智慧课堂的锤炼和打磨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广泛重视。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掌声》一课,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班内教学时的掌声情景来展开教学,使学生带着真实的情感进入学习,从而能够使课文的教学更加引起学生的共鸣。
由此可见,充满智慧的课堂不是教师过于花哨的卖弄或作秀,而是能夠切实的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高效的教学环节。
同样以这个课例来说,因为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情,《掌声》的内容是学生易懂的,情感上也是能够引起共鸣的,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能够在扫清生字词障碍后,设计自学问题引领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例如,设计自读自悟环节,思考“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不仅仅能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去解答这个问题,更能够相机引领学生理解“掌声”的非凡意义,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智慧,灵动而巧妙。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彰显智慧型教师魅力的舞台,教师只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文本、备好学生的学情、反复斟酌教学环节、大胆尝试,就能够使课堂更具智慧魅力。而学校在教学管理中,不能仅仅只看重考试成绩,更应多走进课堂,多组织听课、评课等研讨活动,还能够通过团队研修、集体磨课、一课多磨等多种方式督促、鼓励教师专注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强化教 学管理,建立完善的查课、听课和评课机制,使教师重视自己的每一节课。
“智慧型教师”的培养是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发展的未来趋势,更是每所学校都应当重视的一项工作,相信“智慧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田慧生.做一名智慧型教师[J].天津教育,2006,(3).
[2]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
[3]毛菊.智慧型教师的特征[J].教育科学研究,2007,(11).
[4]刘吉林.试析教育智慧的生成特性及生成的内在条件[J].课程·教材·教法,2009,(9).
[5]刘开文.智慧型教师的内涵、特征及生成途径[J].中国教师,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