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诗歌的诵读教学模式

2013-04-29李淑芳

课外语文·下 2013年5期
关键词:诵读诗歌初中语文

李淑芳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基于这样的思考和多年的教学实践,专家学者提出诵读教学模式。而为了进一步探讨诵读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诗歌中的有效运用,本文将从对诗歌的诵读模式的基本含义的阐述、诵读教学模式对语文诗歌教学的意义、诵读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具体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诵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诗歌诵读模式教学的基本含义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练,魅力无穷,同时它也是诗人言志抒情的艺术表达,凝练精辟的语言中富于跌宕起伏、平仄交错的音乐美,能够使读者涵咏体味,感同身受。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初中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160篇,推荐篇目不少于70首。”由此可见,古诗词的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诵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中央民族大学著名教育家徐世英教授曾说过:“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其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如同解剖,朗读如同赋予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是的,诵读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边朗诵边阅读的学习方式,运用视、听、说三个主要感官,全方位投入学习,做到一心一意专注于学习,指导学生从诵读中发现、感受作者的情思,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审美关注与诵读兴趣,使学生从中收获语言美感,提高語感能力,提高学生的诵读记忆质量等,更好地从诗歌语言中“得其味,变成活的语气”。

二、诵读教学模式对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意义

首先,提倡诵读教学不仅可以促进中学生视觉器官、发音器官、听觉器官等生理方面的发育,而且因为它是一个潜意识下的认识记忆过程,是一个由量变逐渐积累发展到质变的过程,由此促进学生心理层面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再者,诵读教学模式旨在逐层落实“音读—情读—醉读”,让全体学生在看似简单诵读的基础上进行逐层深入的品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唤醒自己的真情,特别是通过“醉读”,联系诗人的情感和学生自身的现实情感需要,让学生陶醉在诗境中,让其他同学陶醉在诵读学生营造的积极意义的氛围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最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诵读母语可以让我们寻找到本民族的精神家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可以说,诵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最基本、最实用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读、诵读,“披文入情”,将外显的语言文字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情感,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界,不仅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语感,还能激活其生活经验,愉悦其心灵,使其通过直觉、顿悟、感悟、联想、想象等途径,快速理解文本,提升民族自豪感。

三、诵读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具体策略

(一)初读诗词,读韵味

为了提高诵读效益,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作品的不同艺术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可以听读、范读、领读,也可以齐读。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画出节奏,做到停顿正确。如在教授《赤壁赋》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些什么,并感觉它的停顿在哪里。这是一个对文本整体感知的环节,无论学生的理解是对或错,是深或浅,是否全面,都可以暂时搁置,不做评价,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理解或许会有失偏颇,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进一步去思考。

(二)想象诵读,悟诗情

任何文章的解读都不能离开对情感的把握,有些文章的情感是外露于文字上的,而有些文章的情感则是隐藏在文本深处的。比如《钱塘湖春行》,在优美的景物描摹中其实蕴藏着作者淡淡的哀愁,不仅有情感的流露,更有情感的变化。而《赤壁赋》中,作者的情感又是怎样的?是单一的还是富有变化的?

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诗句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想象作者所描绘的人物、情节、场面等,品味深蕴其中的浓浓情怀,读出作者的神韵,做到读中入境,读中悟情。其次要感受诗词形象,学习文化精髓,晓之以理朗读之。这样朗读就不只是停留于文字表面,而是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洋溢于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然成诵。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很容易就可以梳理出作者的情感脉络:乐—悲—喜。至此,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内容,把握了作者的情感,能不能这样认为:我们已经读透了文章?这样设问目的在于告诫学生解读文本不应仅仅停留在文章表层,更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走向文本深处才是解读的根本。

(三)醉读,品味精华

通过赏析,学生对文本内容特别是作者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这些或多或少会带给我们一些启迪与思考。能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哪些句子或哪些段落对你产生人生启迪?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深化文本,在苏轼旷达的胸怀、超然的态度以及不滞于物、无碍于是的襟怀中寻求精神的碰撞与交流,凸显文本的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冬艳.2年初中语文新课标[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1.

[2]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编辑:刘影)

猜你喜欢

诵读诗歌初中语文
诗歌不除外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