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写出好文章
2013-04-29袁海波
袁海波
【摘要】学生之所以害怕写作文,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便是我们在命题时有着太多的限制,而在他们动笔前又因为“腹中空空”往往无从下笔。如果教师能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降低难度,让学生在玩乐中寻找素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作文,创新也便不再是难事。
【关键词】写作欲望;创新;淡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比较怕写作文,这是“常见病”,如果一味埋怨学生,只会使得很多学生“破罐子破摔”,出现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其实,病根不在学生那里,而在于教师的指导不得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一理念给小学作文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能够大胆破除“规律”,不拘一格,构建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创新精神的作文体系。
一、培养写作欲望,不拘于课堂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作文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之技能,非语文教师强加于学生之作业。”作文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途径,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所谓“鲠在喉不吐不快”就形象地反映了这种要求。反思一下当前的作文教学,老师们可能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在规定的课堂上完成一篇习作的教学任务,而常常忽视学生是否有写作的欲望,作文成了语文老师强加于学生的作业,这种忽视学生主体需要的作文训练,势必事倍功半。久而久之,学生怎能不产生怕写作文的焦虑心理呢?又怎能在规定的一两节课去完成一篇出色的作文呢?要达到目标,就要求作文训练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鼓励他们随时动笔,在生活中学作文。我们的作文课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调整,注意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一)剪一剪,贴一贴,创新其实很快乐
这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创新性写话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色彩鲜明、思想内容健康的图、画(画报或者自己画的画),剪贴成单幅或多幅组成的“图画”,让学生按照观察—创新—想象—说—写的顺序,写成一句、几句,一段或一篇话。然后进行画展的讲解比赛,评选出创新性设计和创新性解说奖,给予奖励。这种游戏式的作文形式,没有孩子不喜欢。
(二)玩一玩,画一画,描写事物有方法
这是一种作文训练形式,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小活动,让学生用画笔记录其中的一个场面,或者创新性地画出自己喜爱的事物,让后让学生对照图画进行想象、联想、说成句、写成文。由于这是学生自己参与的游戏,自己画的画,说写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所以觉得容易写。
二、降低习作要求,不拘于长短
中高年级的作文改成了习作,就告诉我们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能具体准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具有根據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能力。”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总目标,降低了习作的要求。
有的教师为培养作文尖子,往往拔高要求。其实评价作文应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为准绳,同时顾及每个孩子作文能力发展的现状。如果一个五年级学生只有三年级的习作水平,有一次写了一段话,句子大致通顺,意思表达完整,就要加以表扬和鼓励。因为他在最近的发展区域上又向前跨了一步。教师有了这种意识,就会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善于在茫茫沙海中发现金子。学生习作中只要有一个词用得好,或是一句话写得好,抑或引用恰当,就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觉得写作文是很有趣的。
真正把门槛放低了,教师的心态也好了,看学生的眼光必然会变化,学生写起来更顺当,付出努力就会成功,自然不再视写作文为高不可攀的事。双方处于良性循环之中,循序渐进自能不断提高。
三、淡化习作文体,不拘于形式
习作教学鼓励学生创新,就是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会作文。于永正老师曾围绕苹果设计了六次练习,而学生不仅不觉得厌,反而乐此不疲,关键在于他的精心安排,形式多样,巧设玄机,使孩子们为了能达到参观苹果园这一目的而写了保证书;为了搞好展览与解说写了说明文;为了报道这一活动而写了新闻稿……其间形式多样,学生只知其乐,不以为苦。
(一)想一想,编一编,新奇想象不一般
创新作文应该说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作文形式,我们可以通过“编故事”“续故事”“续写”“扩写”“科幻作文”“学习童话”等进行训练,让学生进行想象。在训练时,要让学生“解放思想”,大胆想象,对“想入非非”的学生不要横加指责、冷嘲热讽,要在表扬敢于创新的同时给予指导。同时,还要让学生讲讲为什么要这样想?根据什么?对新奇而合理的创新想象,要大力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尝到成功的甜头。
(二)做一做,练一练,创新更加重实践
小学生求知欲和好胜心都比较强,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进行作文命题之前,要求学生自己做实验,实验内容要新颖。作文课上我给学生出了一道作文题《我的一次小实验》。小丁仅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写出了自己天真得出奇的创新实验。他的实验是这样的:先淘一把大米放进空暖水瓶里,然后将刚烧好的开水倒入暖水瓶,用妈妈从市场现买的大鸡蛋堵住瓶口,然后盖上铁盖,用毛巾把瓶盖缠得紧紧的。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吃到又软又香的大米粥,还有可口的熟鸡蛋。我让他在班上念一遍,博得全班同学一阵热烈的掌声。另外还有《打开生锈锁》、《瓶子“吃”鸡蛋》等实验作文,各有千秋地写出了自己亲身经历且内容新颖的文章,效果很好。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害怕写作文,其中重要的一条原因便是我们在命题时有着太多的限制,而在他们动笔前又因为“腹中空空”往往无从下笔。如果教师能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降低难度,让学生在玩乐中寻找素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作文,创新也便不再是难事。
(编辑: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