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王庙煤矿10煤层底板灰岩富水性与防治对策

2013-04-29张文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年5期
关键词:防治对策

摘要:文章根据龙王庙煤矿本次地面补勘钻孔对太灰抽水试验资料,分析10煤层底板太灰的富水性及可能造成的水害隐患为10煤层的开采提供预防太灰水害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太灰水;抽水试验;富水性;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TD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7-

1 矿井概况

龙王庙煤矿位于宿州市东南约22km,属宿州市埇桥区芦岭镇管辖。井田南北长1.7~4.6km,东西宽1.2~1.7km,面积约7.70km2,设计生产能力为0.45Mt/a。井田内先期开采煤层有72、82、9、10等4层,煤层平均厚度多在1.2~3m之间。开采水平-440m。

设计首采面为10煤层,位于F1-1~F2两条断层之间,可采储量约10万吨,设计标高-430~

-300m。

2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地质条件

龙王庙井田处于宿南向斜东翼北段,徐宿弧形构造南段的前缘,西寺坡大逆冲断层左侧。总体为一走向近南北,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井田被一系列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北东的逆断层割切,形成迭瓦状,井田内次级小褶曲发育,地层波状起伏,倾角变化较大。

首采区内已查明的大断层有两条F1-1逆断层,走向N~NNW倾向E~NEE落差0~40m、F2逆断层走向NE倾向SE落差40~70m,预计该区内小断层较发育。

2.2 水文地质条件

龙王庙井田为隐伏煤田,煤系地层上覆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主要有四个含水层位(即四含水),三个隔水层。一般以浅黄色、褐黄色粉砂、砾石、砂砾、粘土质砂、细砂为主。

第二含水层厚一般86~88m,底板埋深78~100.7m,含水层厚5.5~39.3m;本组为孔隙型复合承压含水层,砂岩发育分布不均,富水性也相对强弱不一,以层间水平迳流为主,在局部地带接受一含的越流补给,水位变化基本与一含升降同步,并滞后一含。

第三含水层底板埋深159.8~218.5m,含水层厚19.2~99.2m;本组中部有一层厚层粘土将含水层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富水性较强,下部富水性较弱。

10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是首采区直接充水水源,底板灰岩水是间接水源。水文地质条件属复杂类型。

井田共有16个钻孔揭露太原组地层,最大揭露厚度251.13m(45-1孔),此孔是由于逆断层推覆所致,其他钻孔仅揭露一~二层灰岩。太原组地层由石灰岩、泥岩、粉砂岩及薄煤层组成,以石灰岩为主,祁东矿26-27-6孔打穿了石炭系太原组和本溪组,并揭露奥灰10.60m。太原组总厚192.81m,见石灰岩14层,厚度82.66m,石灰岩厚度占太原组总厚度42.87%。

据45-1孔对太原组上部灰岩抽水试验,静止水位标高4.17m,q=0.036L/s·m,K=0.591m/d,水质类型为HCO3·SO4~Na·Mg·Ca型。

奥陶系灰岩区域厚度500多m,本井田51-2和48-2两孔见奥灰,揭露最大厚度为47.20m(48-2孔)。由于奥灰含水层距开采煤层较远,在正常情况下对矿井无直接充水影响。

3 水文地质勘探

3.1 地面钻探

由于本井田前期只提供了详查地质报告,水文地质资料不全,所以后期又补勘了20个钻孔,其中有10个钻孔做了抽水试验,首采区有2个钻孔分别为“四含”和太灰,其中中2孔揭露第一层灰岩,厚2.95m,一灰顶标高为-699.95m,下1孔揭露一~五灰,顶板标高-686.53~-622.61m,一~五灰厚度为0.16~24m。

据下1孔和45-1孔对一~四灰含水层抽水试验:静止水位标高1.99~4.17m,q=0.000705~0.036L/s·m,k=0.00139~0.591m/d,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为CO3-k+Na型或HCO3·SO4~Na·Mg.Ca型,矿化度1.037~1.08g/L,全硬度0.031~0.492g/L,pH值为11.64。

3.2 井下措施

根据首采区补勘的2个揭露灰岩钻孔资料,中2孔10煤层底板距一灰顶板136.52m,下1孔118.43m,距离都比较远;但由于中间有F2、F3两条大断层,现在还不能肯定太灰水对10煤层开采有没有影响,为了消除太灰水害,在进入10煤层前必须对其底板做井下超前探放钻和瞬变电磁进行综合防治,达到防治太灰水的目的。

4 太灰富水特点

为了提前做好对首采区的太灰水防治,本次补勘钻孔时特设计中2钻孔落在首采区附近,下1钻孔落在首采区内并对太灰水做了抽水试验;下1孔太灰水的静止水位标高1.99~4.17m,

q=0.000705L/~0.036L/s·m,k=0.00139~0.591m/d,数据表明该区域内太灰含水层富水性弱,是10煤层开采的间接充水水源。

5 防治水对策

(1)加强水情预测预报,做好地面观测孔水位动态观测,发现水位停止或遽然下降等现象,及时分析判断异常原因。当涌水量超过50m3/h,停止工作面生产,制定处理措施。

(2)底板灰岩水的治理不能仅停留在对富水异常区进行钻探查明加固,正常地段探查隔水层厚度的治理模式,探查注浆孔的设计要以小角度的斜孔为主,并垂直构造方向布置,尽可能多揭露灰岩及构造裂隙,保证探查注浆加固效果。

(3)设计施工灰岩放水孔,加大灰岩水疏放量,有效降低太灰水头高度,从根本上解决灰岩水的威胁,杜绝水害事故。

(4)健全排水系统,保证排水能力。受水威胁严重的区域必须做到自流排水,确实不具备自流排水条件时,要保证工作面排水能力达100m3/h,水泵、排水管路的能力相匹配。保证中央排水系统的可靠运行,加强人员值守,保持水仓低水位运行。

(5)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加强干部跟班带班,作业场所保持通讯畅通,保持工作面人员撤离路线通畅,现场设指挥标志,一旦发现险情人员能够安全撤离。

作者简介:张文(1965-),男,江苏徐州人,安徽宿州金狮矿业有限公司龙王庙煤矿地质副总工程师。

(责任编辑:叶小坚)

猜你喜欢

防治对策
肛肠手术中肛管皮肤损伤的临床分析与防治对策
海上风电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关于我国水污染控制的思考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镉金属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马尾松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对策初探
我国猪病流行现状及其防治对策应用分析
探讨北方大豆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