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一个女王的落寞
2013-04-29寒一一
寒一一
玛格丽特·撒切尔的大名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报纸、杂志和电视屏幕上,但这个名字的主人却极少地被人关注,人们只是用它来代指‘撒切尔主义,或者代指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那段历史时期……撒切尔夫人虽然被奉为大众偶像,但真正的撒切尔夫人却早已被人们遗忘。
如今更没有人能再次看到撒切尔夫人的风采了。
她的葬礼于4月17日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举行。此前,在圣保罗大教堂,英军仪仗队迎接灵柩,现役军人和住在皇家切尔西医院的退役老兵则列队站在通往教堂的阶梯两侧。公众可以沿街目送葬礼队伍,但不能参加葬礼。平日宁静的圣保罗大教堂顿时陷入一片悲凉的汪洋之中。现场气氛庄重肃穆。葬礼仪式部分充满宗教色彩,她在充满争议一生的风暴过去后,迎来了平静。她的一生突然像结了冰的画面,带来悠长的冥想和孤独的意味。
她是铁娘子。上世纪一九七五年,她当选为保守党领袖,成为英国这个男子主义最严重的政党里的第一位女领袖。七九年大选获胜,她出任首相,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从八三年两次连任首相,成为英国十九世纪初以来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但因为她政治上的一些决策,爱她的人与恨她的人齐多。
每个人在他人生的发轫之初,总有一段时光,没有什么可留恋,只有抑制不住的梦想,没有什么可凭仗,只有她的梦想,信念。
她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上,她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她的父亲艾尔弗雷德·罗伯茨只是一个小食杂店的店主,她的母亲比阿特丽斯·史蒂芬森在出嫁前做过裁缝。上溯家谱,她的祖父是鞋匠出身,外祖父当过铁路路警。当时她家既没有房前花园、浴室和室内厕所,也没有热自来水,家具都是一些从旧货市场上买来的笨重、过时的低档品,厨房面积很小。
父亲对她的教育很严格,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面,而不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也要永远坐在第一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太难了”之类的话。这种教育下的孩子总容易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第一排”。
她五岁时就被送进初级小学念书,但不是送到附近的公立学校,而是送去离家较远的亨廷顿托尔路小学,每天来回四趟,要步行走四英里多的路。她每周还要去上三次钢琴课。她十一岁时升入凯蒂文女子中学。在努力学习并积极参与校内各项活动的同时,她在那闭塞的小镇同学中关心时事、参加社会活动并且经常跟父亲一起探讨政治问题。父亲的政治上的保守深深影响了她。
她上大学时,一年之内上完学校要求学生们上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一直走在前列。她却总是那样精力充沛,勤奋好学,而且把一切都安排得那样井井有条,稳妥有序,显露出一个女强人的特色。她经常从晚上忙到次日凌晨两三点钟,早上六点半钟又起床。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的觉。这种在牛津大学养成的习惯,一直保持到她出任英国首相时仍然不改。
她总是宠辱不惊。成功使她高兴,却不会让她吃惊。因为这一优点,女性比男性更有优势。男人总是对自己的成绩过于自信,而女人清醒地知道成功主要靠运气。她们不会炫耀自己的才能。对一个女人来说,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无足轻重。
她把自己形容为街猫。街猫保持着自身的特质,环境再差也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乐子,适应世界改变之余不失个性。黑暗中仍然优雅,困境中始终坚毅。
尽管如此,一贯认真严肃的她也不乏纯情和浪漫。她在大学时期也曾经历过自己的初恋,但最后以门阀之见而告吹。失恋后一度痛苦万分,她破天荒第一遭發现自己引为自豪的父亲和精神支柱的家庭在名门贵族面前的卑微。分手之后,她虽再次曾在爱河中游泳过,但都因多种原因而未能成就姻缘。
一九五一年,她与年长其十岁的离异富商丹尼斯·撒切尔结为夫妻。丹尼斯是一位喜欢政治的实业家。他也是她的“贤内助”。两年后她生下了龙凤双胞胎卡萝尔和马克。她一心扑在政治上,两个孩子都是由保姆带大的。这是她的遗憾。孩子与她感情并不深厚。
正当盛年,她是“铁娘子”,时间可以被工作填满,而且身边还有丈夫丹尼斯,他并不觉得子女有多重要,然而晚年,身患老年痴呆症的她全然没有往日的神采——她不看电视,不大喜欢出门,甚至经济也不算富裕,像一个普通的老年孀妇一样,过着寂寞的日子。
老了之后的她时常看起来思维混乱,总是翻来复去地问同样的问题,而且总是喋喋不休。每天她必问道的问题是丈夫丹尼斯怎么还没回家,别人必须时时提醒她,她的丹尼斯离开她已有八年。每当她听到这种回答,总是难掩失落,显露悲哀表情。
身体上的衰老毕竟与岁月有关,她还能忍受,但精神上的折磨也许是她怎么也过不去的坎。虽然开辟了一个时代,在位时也是人缘很广,但她的晚年生活很是凄惨,就连朋友都是少之又少。丧夫之痛占据了整个心灵。然而子女又不愿守护身边,他们风花雪月,逍遥快活去。
在电影《铁娘子》中,卡罗尔经常会去探望母亲,那是虚假写照,现实生活恰恰相反。在她去世之前的那个圣诞节,她的儿子马克在加勒比岛国巴巴多斯海享受蓝天碧海和阳光,女儿卡罗尔则在瑞士克罗斯特斯度假胜地过了一个白色圣诞节。
马克所住酒店每天收费一千八百英镑。他购买巴巴多斯一处价格高达数百万英镑的房产,与“选秀之父”西蒙·考威尔、著名演员卡拉·布莱克、以及英国“猫王”克里夫·理查德等名流成为邻居。女儿卡罗尔住在马德里,在那学西班牙语。圣诞节当天,她与前男友、滑雪教练马尔科·格拉斯一起在瑞士度假。
即便如此,她依然深爱自己的孩子。比起女儿,她更溺爱儿子,但马克却一直给她惹麻烦。“慈母多败儿”,在教育儿子方面,她是个失败的母亲。
马克从小就读最有名的贵族学校,但成绩奇差无比,高中毕业时门门成绩只有O级,没有任何一个学校愿意接受他,但由于母亲身份特殊,不少名牌大学争着招揽他。但马克在学校称王称霸,包括老师在内,无人敢惹。几乎隔几天,在外忙完国事的她就要回家替儿子收拾烂摊子。荒废学业的马克在从商后也没消停过。一开始他在一些公司就职,但没有在一家公司待满过一年。自己开公司后,马克利用其母亲职务之便“牟利”的事例并不少见,被称为“商界扒手”。
后来马克和美国富家女戴安结为夫妇。借助她的地位和妻子的财富,马克在非洲、中东以及亚洲参加一系列冒险活动挣钱。二零零四年,马克在位于南非坎普镇的家中被捕,罪名是资助赤道几内亚政变。在获悉儿子出事后,她拖着病体奔赴南非。此案最终以“5年徒刑缓期执行”和27.5万英镑罚金结束。她亲自掏腰包为儿子缴纳了罚金。
第二年,妻子便与马克离婚,并改嫁给一个出版大亨。戴安对马克的评价是:“离开母亲就一无是处”。而宣布离婚不到两个月,马克就宣布要娶一位有夫之妇。二零零八年他在直布罗陀秘密再婚,她还是通过报纸才得知。那一刻她的挫败前所未有的袭来,打倒了她,她在夜里整整哭了一宿。因为她知道,因为她之前工作的繁忙疏忽了孩子们的成长,如今的叛逆无理挥霍无度碌碌无为都是她一手造成的。
可是她无能为力。即使时光倒流,她宁愿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妇女,过平凡却幸福的家庭生活。种花,养草,旅行,与女友结伴同行,生一双儿女,生之育之。然而这不过是幻想罢了。以她之性格,重走一遍,也照样往政治那条路上赶。性格决定了命运。
她的整个人,生命,死亡,政治和家庭在英国历史书已凝固成形,成为了“撒切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