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鹰:审视课堂教学中奖励的教育意蕴
2013-04-29
中小学德育 2013年5期
李鹰在《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撰文指出,近年来,人本主义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等教育模式不断涌现,奖励作为激励手段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推崇。但由于人们对奖励的有关认识不够清晰,导致实践中出现诸多偏差。如目标不明、对象不清、机理错位、表层化、虚假化等,导致了奖励误用、错用、滥用等现象,不仅遮蔽了奖励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而且凸显了奖励的负面效应,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对学生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奖励自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于课堂教学中奖励的运用来说,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如奖励的方式、方法、时机等,都需要度时而动,度势而动,需要教师具有极高的教学智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明确奖励的价值追求。奖励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但不能仅仅作为一种手段加以运用,必须赋予其教育意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明确奖励的指向。奖励必须始终指向所有学生的符合期待或应予肯定的行为,即学生的一切进步行为。奖励应始终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进而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对学生实施奖励必须做到标准一致,公平公正。第四,把握奖励的有效性。奖励要有针对性,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情境而异,因任务而异。第五,奖励与惩罚的综合运用。一是正确对待“奖励的惩罚”,无原则的奖励所造成的危害不亚于粗暴的惩罚,而我们往往很少关注这种奖励所带来的“软暴力”或“软杀伤”;二是在奖励过程中恰当运用惩罚,奖励有时必须与惩罚相结合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