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夫在“有用”之外

2013-04-29何小波

中小学德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不务正业特长老师

何小波

台湾心理学家游桂乾先生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时说,当年的生活充满了爬树、游泳、垂钓、摸蚬……这些无用之事,“可是这样的小学生活,却是我活至现在为止最美的时光,我常常在夜阑人静时想起这一段,嘴角仍会泛出一抹浅浅的笑”。

对此,笔者深有感触。当年,我们的生活也是充满了“无用之事”。那时,老师们常常带着我们去郊游,去野炊。有几个活动最难忘:一个是“夺旗”,一个是“抓特务”,还有一个是“击鼓传花”——老师们和学生坐成一圈,鼓声骤停时,花落谁手,谁就表演节目,老师也不能例外。为了让老师表演节目,我们常常会和敲鼓的同学串通一气,甚至耍奸使诈。老师们明知有诈,也不生气,欣然表演节目。有一展歌喉的,悦耳动听;有讲笑话、故事的,娓娓而言;有翩翩起舞的,曼妙多姿;有吹笛子、口琴的,悠扬婉转;有打长拳、太极的,刚柔相济;有演口技的,惟妙惟肖;有说相声的,风趣幽默;有唱川剧的,声震林樾……最厉害的是教我们语文的朱老师,吹拉弹唱样样行,还会变魔术,甚至还会川剧变脸,真是多才多艺,让我们崇拜至极。

那时我常常想,老师们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兴趣爱好?看看今天我的女儿,她的老师虽然也有很多兴趣爱好,但她却从没眼福、耳福尽情地感受老师一展风采,绽放魅力,也没有机会体验我们童年的那种郊游、野炊之乐。要么老师们没时间没闲情,要么学生们没时间没闲情,当老师和学生都有时间和闲情时,又不在同一个空间,好不容易同在一个空间时,“安全一票否决”的警钟又让师生动弹不得。师生的一切“兴趣爱好”最终让位于“让孩子学习‘有用的东西”,让位于学习“将来能帮助考上更高一级学校的东西,能够帮助谋取高薪职业的东西”。

如果哪位老师坚持要教一些“无用”的东西给孩子,或者自己想玩一些“无用”的东西,恐怕就会被定上“不务正业”的罪名。这还真不是开玩笑。《中国教育报》曾发一个征稿帖:校长如何面对教师的“非教学业绩”?结果一位教师来信说,他在教育教学之余不辍笔耕,经常有各种文章在报刊发表。当他高兴地去向校长“报喜”时,却得到校长“要务正业”的告诫。

按照帖子中的这位校长的观点,擅长绘画、敲桑巴鼓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费曼,常常和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一起演奏贝多芬作品的爱因斯坦,会吹圆号、弹钢琴的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擅长绘画的李政道……岂不都成了“不务正业”之人?而小学教育界最不务正业的恐怕要数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了。他在课余时间喜欢拉京胡、唱京戏、练书法、研丹青、弄诗文。他家的抽屉里,满满的都是戏曲CD、VCD,尤其以京剧碟片最多。于永正骄傲地说:“看,名家唱的京剧我都有!我天天唱,一天不唱都不行。”他“不务正业”到了如此痴迷的程度,且在音乐、书法、绘画、戏剧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而于永正也认为对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京剧艺术。他曾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我身上有一点灵性,比别人多一点悟性,我想,与我学京胡、唱京剧、热爱艺术有很大关系。”他还谦虚地说:“如果说,我对教材的理解比较深,教学设计比较新,教学的情感比较充沛,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比较丰富,那么,应该说,是得益于艺术对我的熏陶,尤其是音乐对我的熏陶。毫不夸张地说,我是首先步入了艺术的殿堂,而后才步入了教学艺术的殿堂,当然仅仅是‘步入而已。”

瞧瞧,功夫恰恰在“正业”之外!教师取得教学以外的业绩,说明教师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教师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是有利于提升教师素养,有利于其修身养性的。在发展特长的过程中,教师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多彩,从而缓解了压力,排解了郁闷。而特长又反过来能增强教师的信心,增添教师的个人魅力,增加在学生中的威信。

一个网友说:“我到现在还记得初中里的一个物理老师,因为我们有一次看见他在办公室打太极拳。原来我们在上课时都不太听他的话,自从那次无意间看见他打的漂亮的太极拳以后,我们上课不知怎么就‘乖多了。”可见,作为老师,要有让学生佩服的教学以外的东西。学生都喜欢有特长的教师,都希望自己成为老师那样多才多艺的人。

当年,北师大附属第二实验小学招收了一批国家领导人的孩子。朱老总的孙子朱元朝就在霍懋征老师班上,他一天到晚就爱打闹,折腾。霍懋征不恼,她和朱元朝玩儿。他拍着球,同学们谁也抢不了他,可霍老师过去一下就把球抢过来,跑到篮球筐前,一伸手就进去了。因为她在中学时是排球队的。朱元朝不服地说:“不行,你个头高。”他让霍老师站在罚球线上,大家比扔球。霍老师说行,她一扔就进,可他怎么扔都不进。就这样,在玩中朱元朝服了她,并从此开始改变。后来,这事被周总理知道了。有一次,总理见到霍懋征,握着她的手说:你呀,可是咱们的国宝。

的确,一个高明的小学教师,首先是一个会领着孩子们玩的老师,而不是让孩子整天陷于“书山题海”的忙碌之中。正如振村先生所说,“忙”这个中国字很有意思:左右结构,解读出来就是“心”“亡”了。一个“心”“亡”了的孩子,一个从小没有享受过自由、闲暇的孩子,长大之后怎么能指望他们产生什么思想、智慧、个性?

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爱好、特长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专家型”的教师。贾志敏老师在《杏坛回眸五十年》中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即:“半个编辑”“半个作家”“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演说家”“半个剧作家”“半个播音员”“半个幽默大师”……如果我们真能如此,那应该是个教育专家了。

最欣赏戴建荣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老师要认清自己的特长,然后在讲课时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送元二使安西》一课教学中,戴老师引着孩子们读,用古诗平仄音调的规律诵读;唱,和着古曲《阳关三叠》的旋律唱诗;吟,半读半唱,读唱结合,充分表达古诗特有的音韵美;舞,借鉴手语的独特表达方式,在吟诵的同时通过形体语言再现诗的意境,抒发感情。整堂课一咏三叹,且歌且舞,诗意盎然,师生间情意融融,共同沉浸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那样一种清新空灵的意境中。近两堂课的时间,孩子们始终没有丝毫疲惫厌倦,反而愈发沉浸其间,兴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语文的魅力,古诗的魅力跃然而出。

总之,写作、摄影、垂钓、下棋、演讲……教师有所爱好,于己身心健康,促进教育教学,又能影响他人。如此热爱生活的老师,又怎么会不热爱学生和学校?“一个有着高雅爱好的老师,不可能是一个百无聊赖低级庸俗的老师;一个有着一技之长的老师,也不可能是一个没有上进心的老师。而且,一个人除了自己的工作,假如还有那么一两项高雅的独特的爱好,那么这个人生活会变得有情有趣,丰富多彩。”所以,笔者要在这里呼吁:倘若教师凭自己的“高雅的爱好”或特长做出了“教学以外的业绩”,作为一个“真正懂教育懂人的校长”,不妨为你的教师大声叫好!

(作者单位:大竹县青年路小学

四川达州 6351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不务正业特长老师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不务正业”的县委副书记
不务正业
朕不只是皇帝 那些『不务正业』的帝王们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让女儿快乐学“特长”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特长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