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一句经典名言的辨析

2013-04-29周自念

中小学德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死读书陈鹤琴教书

周自念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在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口中出现频率颇高的经典名言,恐怕是许多奋战在一线的老师们最反感、头疼、无奈的一句话了。当前形势下,这句话几乎成为悬在教师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成了教育行政领导对教师的最大责难。

由这句话可以引申出很多类似的语句:没有管不好的员工,只有不会管的领导;没有破不了的案子,只有不会破案的警察;没有赢不了的官司,只有不会赢的律师;没有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医的医生……任何人都看得出来,这引申出来的句子是多么荒谬!而对于原句,为什么就没人觉得它荒谬呢?

这句名言,出自教育家陈鹤琴之口。陈先生是在何种情形下说的这句话,其原意是什么,文献中没有提及。但通过了解陈先生的生平及教育思想,我们大概可以揣度出他的原意。

陈鹤琴是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五年。

在美留学期间,陈鹤琴深受杜威、克伯屈的实验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回国后面对旧教育的因袭旧法、脱离生活、死读书本,立志改革创新。从此,陶行知先生走在前面,他跟在后边。陶行知先生批判旧教育的一句名言“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对其教育思想影响很大,因而他把这句话改成:“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他提出“活教育”的口号,并试图以此改革中国的旧教育。

他提出了方法论和十七条教学原则,突出以儿童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及“活”“做”两字,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体现了其儿童观和教育观。

然而,其教育思想和今天的基础教育将应试教育做到极致的现实是格格不入的。二者间的抵触和矛盾无需赘言。

通过他的关于儿童教育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他为了激励自己和同行积极进取,强调教育者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与信念,以及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要轻易对学生丧失信心,要有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其用意,是把它作为一种责任,鞭策教师教好书,育好人;把它作为一种境界,激发教师对神圣职业的敬畏;把它作为一种理念,激起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把它作为一种口号,启发人们对教育真正内涵作深层次解读;把它作为一种精神,号召全社会对教育真正重视起来。

显然,陈鹤琴是从宏观指导的层面说的这句话,这是一句勉励性的话。这句话不能够从微观的纯逻辑的可操作的层面去理解。否则,它的内在矛盾就显露无遗了。

因为这句话不但违反了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也违背了教育学的原理。

因此,有意或无意地断章取义的人,都是在曲解、阉割陈鹤琴先生的愿意。用这句话来责难那些整天辛苦奋战在第一线的教师们,是彻底将教育简单化功利化了。而这些人,是将应试教育的某些做法发挥到极致的真正背后推手。用这句话来打压教师的教育官僚本身,就已经将自己排除在了教育者之外。

(作者单位:武汉市汉南区

第一中学 湖北武汉 43009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死读书陈鹤琴教书
我的教书生涯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走”着教书,点亮孩子的心灵
卢梭反对死读书
在山里教书
教育大师陈鹤琴的教子经
高考改革将改变“死读书”现状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秀才教书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