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其白,守其黑”

2013-04-29张晓宁

课外语文·下 2013年5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探析教学

张晓宁

【摘要】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素养课,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文化性、艺术性应是它的核心特点。因此,课程知识体系不像数理学科那样有着严密的逻辑性,需要严格的知识系统的递进式训练。本文就大学语文教学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探析

【中圖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语文的艺术性很强,许多作品是性灵的抒写,这一特征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空间,即使教学对象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也可以站在一个较高的点上组织教学,重要的不是肢解这门学科的知识点,而是重在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引领学生自主地进入一个人文艺术的佳境,徜徉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要教好这门课,应以一个宏大的文化作为背景,尊重教学主体,把学生视为富有灵性的文化的传承载体,而不是看他们高考进校的分数来设计教学。这也许理想化一点,但确实是这门课的性质使然。

老子哲学里的“知其白,守其黑”,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不仅是一种辩证思维,更是一种方法论。只要把持黑白间的比例的平衡和谐,就能守住美好。这一点在国画里得到最好的展现。中国画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的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建筑大师的伟大也在于知其奥妙。成功的建筑设计,不仅是设计的建筑漂亮,建筑后面的那片天空也要非常漂亮。中国文化的这一思维,对于我们教授中国语文实在是太重要了。

例如:教授《诗经·击鼓》一诗,得把《诗经》背后的那片天空展现出来,再在《诗经》的园地里去把持“击鼓”一诗。

首先《诗经》是诗,何为“诗”?“诗”有“诗心”,何为“诗心”?清词人况周颐在《惠风词语》里有这样生动精辟的阐述:

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江山风雨外有万不得已者在,

此万不得已者即为诗心。诗心在风雨江山之外。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诗是人类心灵的安顿和寄托。读诗,就是进入诗人的心灵。这一点是读诗的核心。因此,教授《诗经》之前要重点理解“诗心”之内涵。这是《诗经》背后的那片天空。学生明白了这一点,再来读《诗经》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诗经》成诗于周代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前1134—前597年),近六百年的诗经总集。它多方面反映了西周盛世、衰亡、东周解体、列国争强各历史阶段的社会现实,也多方面取得了艺术成就。对于这样一部诗集,如何把持?在有限的两个课时内,实在需要有思维的智慧。

“知其白,守其黑”,深知《诗经》之要义,守持具体的诗篇进行解读。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夫子的这句话对产生在三千年前的这部诗集的内容作了全面的概括,让学生理解了这句话,对于整部《诗经》的内容就有了明确的把握。以此来解读具体的篇目应是有了指导性作用。学生依据这一点应该可以自主性地、思考文本主题,而不会偏离。例:《诗经》开篇之作《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学生在“思无邪”的背景里会更为准确地理解“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的美好情怀。何为“君子”?何为“淑女”?则有以“德”(人格)为尺度的定义。“淑女”温良敦厚,勤劳朴素,气质优雅;“君子”德才兼备,慎独有操守。《易经》中这样阐述:“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学生再不会简单而错误地认为“有才的男子喜欢追求美貌的女子”。

又例:当下教授的“击鼓”一诗,“击鼓其镗,……我独南行;从孙子中……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在主题上学生很快理解主人翁(普通的古代士兵)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的自然朴素的人性追求,而不会误解他是一个贪生怕死的逃兵。

赋、比、兴是《诗经》艺术上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在讲授某一具体篇目时,以此作为赏析的背景则能真正达到启而能发,实施自主性学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蒹葭》 ——《击鼓》

前者“比兴”,后者用赋,一目了然。学生能将曾经所学与当下所学同时放在“赋、比、兴”的表现形式上来比较解读,融会贯通。

“知白守黑”的教学思维,运用在教学上呈环形向外延伸态势。

“击鼓”——《诗经》——“诗歌”,教授“击鼓”,应知《诗经》,要知《诗经》,应知“诗”为何物?诗有“诗心”,“诗心”为何物?“诗心”在风雨江山之外。

赏析诗得把握“言”、“象”、“意”之间的关系,以言造象,不尽之意在言象之外。这是关键所在。不了解就无法进入诗的境界。诗歌的教学恰好印证了开头就提到的;一位伟大的设计师,不仅是在设计一座建筑,而是塑造建筑背后的那片天空。解读文本是这样,解读学生也是这样。要守好课堂内的学生,必须看到课堂外的那片天地。因此,要把学生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心灵的个体来看待,更要把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一员来看待。知其白,方能守其黑。这就要求教学立意要高远。引领一个学生了解社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伟大的哲人,也是伟大的诗人,纪伯伦在他的名著《先知》中这样论教授:“假如他真是大智,就不会命令你进入他的智慧天堂,却要引领你到自己心灵的门口”。我们教学的目的是打开学生的心智,尤其大学语文(中国语文)这门课,更应站在传统文化的高台上,深谋远虑,知白守黑。

参考文献

[1]李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改革初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9).

[2]罗春祥.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西北职教,2007(9).

[3]李敏.高师初等教育专业舞蹈选修课教学内容的建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S1.

(编辑:蒋东旭)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探析教学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VR阅读探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