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生活 激发写作情趣
2013-04-29王春莉
王春莉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学生感到写作文难,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如何挖掘出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情趣呢?
一、调动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摄取写作素材”
1.创设机会,“备米下锅”。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学生作文难的重要原因。教师要抛弃那些组织学生搞活动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影响考试成绩的片面认识。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在课堂上讲怎样写作文,学生还是无事可写;要写,也是胡编乱造,缺乏真实感。因此,教师要积极主动地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这些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了很多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材料,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大多有很深刻的印象,叙述起来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出手抄报、包水饺、用废品做手工制作……学生有了实践,就对操作有了细致描述;老鹰捉小鸡游戏、猫捉老鼠、贴饼、瞎子摸人、吹泡泡……游戏充满欢笑,文字也充满情趣;学当小记者、辩论会、古诗诵读比赛……既有活动的乐趣,又让活动充满了语文味。
2.调动多种感官,撷取写作材料。许多学生不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致使在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许多有意义的事,令人深思的事,都从身边滑过。习作时,尽管绞尽脑汁,却还是言之无物,真可谓是“榨”文。教师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使学生养成勤观察、多积累的习惯。一方面,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对客观世界的人、事、景、物都要随时随地留心,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从平凡的事物中识别假、恶、丑,发现真、善、美;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写日记、做卡片等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地刻意搜集,建立“材料仓库”。天长日久,这个“仓库”就会成为真正的“聚宝盆”,到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
3.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资源。作文教学只靠在作文课上进行是不行的。学生写作的欲望,不只是在课堂上,也可能是在休息中、活动中或是初醒之时,这种欲望一般持续时间不太长,甚至稍纵即逝。若平时教学时养成即兴动笔的习惯,往往他们会在思如泉涌的状态下一气呵成。因为这时他们的写作兴趣最浓,积极性最高。一节课中,一只小鸟误闯进课堂,在教室中惊慌失措地飞来飞去,寻求出路。孩子们的眼球一下子就被这只“不速之客”吸引住了。此时,我干脆停下语文课,让学生去观察鸟儿的外形、飞行姿势,去聆听鸟儿的叫声,去揣摩鸟儿的心理。最后鸟儿在我们有意为它打开的“窗户”中安然无恙地飞走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就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交流,并鼓励他们整理成文。
二、多元评改,激发学生参与写作的热情
1.自我圈改,激励积累。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我们不能忽视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一重要环节。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自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自我圈改法就是一种常见的自我评价法,学生在习作结束后让他们自己用不同符号画出文中用得较好的词语,此外,学生通过参与评改,还可以发现需要修改的各种标点符号,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2.学生互改,促进提高。在学会了自改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互评互改作文的能力。在作文评改中,可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在四人批改小组中,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别人文章的优点,针对别人的文章提出宝贵的意见。
3.教师批改时要创造条件,加强表扬。在学生自改、互改的基础上,教师可作微调,对学生改过的作文及时作出评价。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有一颗爱心,满腔热情。评语要用鼓励性语言,既要肯定点滴优点,又要诚恳地指出缺点和不足,还要介绍一些修改的具体方法。要用谈心式、讨论式的语气,让学生从教师评语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老师的殷切期望和一片爱心。另外,教师要想办法积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编印一本班级作文集,让每个学生都有作文入选,都能品尝一下“发表”作品的喜悦;按作文能力分组进行竞赛,让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
写作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又是重点。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们要做到方法得当,悉心呵护,适时引导,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用我手写我心”,就一定能赢得“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