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

2013-04-29吕薇

中国经济报告 2013年5期
关键词:占有率高技术利用效率

吕薇

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随着要素成本的快速增加,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人口红利下降,经济增速进入缓行期,高投入、高能耗、低成本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创新和改革驱动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的核心是从资源消耗型转向要素集约利用型,从依靠扩大投资和规模扩张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创新和要素升级,提升产业价值链,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用较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中国制造业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例约40%,转变制造业的发展方式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以提高制造业增长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建立要素生产率指标体系,分析制造业的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情况。按照国际标准,将制造业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低技术制造业,进行分类比较研究。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与办公用机械、医药等制造行业;低技术制造业主要含服装、鞋帽、纺织、食品加工、家具、印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低技术制造业主要是冶金、建材、石油化工、橡胶、塑料等资金密集和能耗密集行业;中高技术行业则主要是电器、专用和通用设备、交通设备等装备制造行业和化工化纤行业。

总体来看,中国制造业的要素生产率呈现以下变化趋势。

1.劳动生产率(增加值与行业年平均从业人员数之比,即行业人均增加值)增幅较大。1999-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劳动增加值率从3.71万元/人提高到16.60万元/人,年增长16.34%;2001-2006年间加速增长,近些年增幅有所放缓,见图1。分行业看,各类技术水平的制造业的劳动增加值率都在快速提升。其中,中低技术制造业的劳动增加值率增长最快,其余依次为中高技术制造业、低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时段看,2006年以前高技术制造业的劳动增加值率最高,其后中低技术和中高技术制造业超过了高技术制造业。截至2009年,中低技术和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劳动增加值率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高技术制造业位居第三。其主要原因是中等技术制造业通过大规模投资和技术进步,增加了规模效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能源利用效率(行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耗量之比,即行业的能源消耗增加值率)在低水平上不断提高。2000-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耗增加值率从0.24万元/吨标准煤增加到0.67万元/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2.01%,“十一五”以来能源效率明显提高,见图2。分行业看,高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的能源利用效率较高,而中等技术制造业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但增长速度较快。其中,中高技术制造业的能耗增加值率增长最快,其余依次是低技术、中低技术和高技术制造业。截至2009年,高技术制造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低技术和中高技术制造业位居第二和第三,中低技术制造业最低。

3.资金利用效率(行业增加值与总资产之比)先升后降。1999~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增加值率从18%增加到30%,年均增长5.04%;1999~2007年,资产增加值率一直呈小幅上升趋势;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类制造业的资产增加值率都有小幅下降,见图3。从行业分类看,中低技术制造业的资产增加值率提升最快,中高技术行业增长最慢,低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截至2009年,低技术制造业的资金利用效率最高,其余依次为高技术制造业、中低技术制造业和中高技术制造业。

4.产值增加值率下降(行业各种要素的综合生产率指标)。1999-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产值增加值率从33.54%降至26.73%,年均下降1.39%。分时段看,2001年和2008年分别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2-2007年间,相对稳定分,见图4。分行业看,低技术和中低技术制造业的产值增加值率逐步下降,中高技术和高技术制造业的产值增加值率相对稳定。截至2009年,低技术制造业的产值增加值率最高,其余依次是中低技术、中高技术和高技术制造业。

5.资本替代劳动的速度加快,投资带动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和技术进步加快,企业用设备替代劳动,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1999-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人均固定资产占有率年增长9.85%,2006年起,大部分行业的人均固定资产占有率加速提高。分行业看,中低技术制造业的人均固定资产占有率增长最快,低技术制造业增长最慢。中低技术制造业人均固定资产占有率从13.90万元/人增加到36.04万元/人,年增长率为10.05%;低技术制造业人均固定资产占有率从7.58万元/人增加到14.72万元/人,年增长率6.93%,见图5。按平均值排序,中低技术制造业的人均固定资产占有率一直高于其他行业,其余依次是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低技术制造业。

影响制造业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我国制造业的各种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是,劳动增加值率和能耗增加值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资产增加值率先升后降,产值增加值率有所下降。影响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开放是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总体来看,1979年以来,我国各种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变化趋势是:随着人口红利减少,农业劳动力向工业的转移减速,劳动对GDP增长的贡献逐步下降;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对GDP增长的贡献增加,尽管资本对GDP的贡献有小幅波动,但与1979年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2007年以来,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而综合要素生产率(扣除劳动和资本以外的各种要素)的波动较大。其中,改革开放对综合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大。如,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综合要素对经济增长有一个较大的增长,后来逐步下降;1992年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改革,综合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大幅度提高;2000年我国加入WTO, 2001年以后,综合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又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增长,见图6。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是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2.制造业的要素生产率与发展模式有密切关系。将制造业的要素生产率与各种要素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比较,制造业的要素生产率与要素的供应和稀缺程度有着直接关系。随着劳动力供应的减少和劳动成本的增加,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少,工业企业必然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要素生产率,因此,制造业的劳动增加值率呈大幅上升趋势。同时,当资本供应增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由于资本存量增大,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特别是由于金融改革不到位,出现产能过剩时,资金利用效率下降。目前,我国仍处于投资驱动为主的发展阶段,随着人才红利的减少,投资替代劳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虽然技术装备投资提高了产业规模效益,增加了制造业的资产增加值率。但近些年来部分行业过度扩张、生产能力过剩,又导致资产增加值率下降,结果是资产增加值率先升后降。

3.市场价格是促进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重要因素。进入本世纪以来,要素价格变化有以下特点:一是制造业的劳动工资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增长较慢,从而促进企业加快用设备投资替代劳动。如,2003-2009年,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指数为211.6,固定资产投资品价格指数为120.22,各行业通过增加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均固定资产占有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二是投入品价格增长快于产出品的增长,2003-2009年,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35.9,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19.54,由于产品升级和管理未跟上,导致产值增加值率下降。

4.节能减排政策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节能减排措施,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调查结果表明,各行业企业注意加强节能减排,特别是建材、冶金、石化等高耗能企业,加快进行节能减排的投资,因此,能耗增加值率提高。

5.管理水平对要素生产率也有较大影响。从总体来看,人工和资源价格、环境保护成本等综合成本快速上升,而因管理落后和产业升级滞后,尽管劳动生产率提高,但代表综合要素生产率的产值增加值率下降。

从提高要素生产率入手,促进制造业竞争优势升级

综上所述,随着要素成本的增加,环境和资源压力加大,我国的低成本制造优势正在减弱;随着外需增长放缓和国内经济进入缓增期,产能过剩的问题显现出来。因此,制造业要尽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依靠资源消耗转向提高要素生产率,从依靠投资拉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依靠外延扩张转向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重塑竞争优势。

总体看,一要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劳动力培训,优化教育结构,培养大批具有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一线劳动者和管理者。二要加强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品牌培育和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和自主研发,以及加强管理,提高产值增加值率。三要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企业集约增长。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要从简单扩大规模向节能减排和提高效率转变,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四要合理调整要素价格,促进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实行资源税和能源价格改革,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五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政策体系,减少投资导向激励,以有序竞争的市场机制倒逼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和能力,实现竞争优势的升级。

各行业应根据各自特点,突出转型重点。

1.低技术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均固定资产占有率较低;中小企业多,产业集中度低,竞争比较充分,所以资产增加值率和产值增加值率高,劳动增加值率较低。目前,尽管劳动生产率在不断的提高,尚不能弥补要素成本的增加,增值空间减少,产值增加值率下降。特别是,部分行业本土品牌企业较少,如服装、鞋帽、箱包等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密集型行业都是贴牌生产,甚至给外国在国内的品牌贴牌生产,利润被外国品牌企业获取。因此,要培育自主品牌,加强技术改造、创新和管理,提高产品档次和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另一方面,要提高劳动力素质,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

2.高技术制造业是技术和知识密集行业,应具有高附加值和低能耗的特点。但我国的高技术制造业主要处于低端加工制造,外资企业比例高,以出口加工为主,具有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行业的特点。所以,产值增加值率较低,不仅低于先进国家的高技术制造业,还低于国内低技术和中等技术制造业。因此,亟待提高产品档次和产业价值链,提升要素生产率,增强产业竞争力,使我国的高技术制造业真正“高”起来。同时,要改变目前靠出口加工和贴牌生产的模式,发展自主品牌和创新。

3.中低技术制造业主要是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是资金密集型和高能耗行业,以国内市场为主,人均固定资产占有率较高,规模效益比较明显。目前,我国的中低技术制造业仍靠投资拉动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增长,规模扩张过快,较多行业出现产能过剩,资产增加值率的增加远低于人均固定资产占有率的提高。加之原料价格上升,导致综合要素利用效率下降。重化工业面临着转变依靠投资扩张的传统路子,应加强技术改造、创新,提高产品档次;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提高各种要素生产率,特别是应提高资金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4.中高技术制造业是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行业,主要靠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国产化发展起来的,处于中低端制造,面临激烈国际竞争。目前,我国中高技术制造业的要素生产率偏低,但增长较快,处于成长和转型期。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各行业技术改造加快,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增加,装备制造业技术不断升级,产品档次逐步提高,提高了生产率。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形成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在部分领域的国际市场形成竞争优势。因此,要进一步改造升级,提高产品档次和改进管理,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同时加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等基础工业的投入,实现基础工业的技术和能力追赶,提高制造业整体竞争能力。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占有率高技术利用效率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数据参考
避免肥料流失 提高利用效率
微软领跑PC操作系统市场 Win10占有率突破25%
体制改革前后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比分析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滁州市中小学田径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9月服装销售疲软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
不同白菜品种对锌的响应及锌利用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