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音乐教育在助推青少年素质提升中发挥的功用

2013-04-29胡虹

群文天地 2013年5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胡虹

摘要:青年才俊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活力,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而音乐教育则为塑造青年人的健康人格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它能让青少年乐于接受,能启迪智慧,能净化心灵。因此,音乐教育能促进青少年素质的提升,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改造青年

当今的世界是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竞争的时代,表现为各国间的技术之争、教育之争、素质之争、创新之争、人才之争,而知识经济的本质即是创新,创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尤其是高校教育的首要目标。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提出了六条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其中提出必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素质教育就是把人的本质能力和精神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使教育目标从短期的功利性目标向以全面发展人的本质能力和精神为目标的转变,这与马克思指出的以充分发展人的脑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目标是相一致的。为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必须促进人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途径,作为德育的生动形式和智育的特殊工具,它在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能促进智育的发展

这一点不仅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所重视,还逐步形成了社会的共识,从人的大脑本身来说,音乐教育对于智育的发展也是不可缺少的。现代脑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约占全脑的3/4,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控制右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具有言语、逻辑推理等思维功能,被称为“优势半球”;而右半球控制左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担负着图形识别、言语感知以及空间想象等完形知觉的能力,被称为“次要半球”更具有一定的认识、理解能力。

最近,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神经心理学院爱克尔教授发现,右半球像一个万能博士,形象思维善于提出解决新问题的各种尝试;左半球像一个熟练的专家,抽象思维善于按一定的程序有效的解决已知的问题。两个半球之间被两亿条神经纤维组成的胼胝体等连接起来,使两者信息相通,互相补充。由于两种思维的互补作用,才使大脑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音乐教育正可以调动“次要半球”的积极性,才使两个半球协调的发展,充分发挥大脑的作用,极大地开发人的智能。这就有利于迅速地发现与掌握客观世界的规律,实现对“真”的追求。

创新人才必须改变以往那种被动型、静态型的智能、知识和思维结构,而发展成为成为超越型、开放型、创造型。由于音乐教育和创造性活动作为一种知觉思维活动,能唤起人类本能的创造性思维,因而音乐教育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黑格尔指出:“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活动。”音乐剧中想象的超越性和求导性,使人充满激情和幻想,给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更多广阔的思维方法,给人以新的生命力,引起创造灵感的闪现。

没有任何艺术形式能像乐音一样,激发人无穷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正是创造力的基础,是人智慧的集中体现。列宁说过:“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刚刚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出完美的图景———那我就真不能设想,有刺激力量会驱使人们在艺术、科学和实际生活方面从事广泛和艰苦的工作,并把它坚持到底。”正是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感,保持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并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音乐教育对智力开发起着积极作用,每当音乐让人赏心悦耳之时,也是其使人潜移默化地得到思想上、道德上、情操上、艺术情趣上、理想上的熏陶,使人锻炼出丰富的想象力,灵敏的反应能力,敏锐的判断能力和创造思维的习惯。在聆听或演唱音乐的同时,他能灵敏地感知到特定的时间,空间下的多种生活图景,如:情态、动态、声态、形态、静态等等。它能把音响转化为形象,特别是头脑中能反映出种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和情节,这种感知转化,本身就属于带创造的形象思维。黑格尔强调指出:“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活动。”

因此在高校实施音乐教育,并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风格、内容和题材的音乐作品。提供他们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有助于思维、智能,知识结构的更新。

二、音乐教育能塑造人的道德情操

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的独特形式来实现美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荀子就非常重视礼乐重视音乐的社会作用。荀子对音乐教育做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他认为音乐“入人也深”、“化人也速”,“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他说:“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生焉。”意思是说:不好的音乐影响人时,邪气就附和,动乱就产生;好的音乐影响人时正气就产生,社会就安定。在我国农奴社会、封建社会以礼乐作为教育的内容,在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礼、乐居于第一、二位。由此可见,我国的音乐教育传统源远流长,有过发达的历史并有丰富的遗产。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任何一门艺术若要取悦人,感染人,不能靠说教,只能靠自身的艺术形象。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它的形象就是美妙、和谐、丰富、动听的旋律或声音。它虽不如绘画的直观细致、文学的准确形象、但是它的抽象与不确定性又显示出音乐的无比生动性、丰富性,充分地给欣赏者自由想象和艺术再造的驰骋阔野。通过那些快乐的、轻柔的、活泼的、宁静的、冲动的、疑问的、惊叹的、肯定的、动摇的、热情的等等有血有肉有生命力的音调旋律的组合,音乐就会变成富有感情的。撞击灵魂的声响艺术,给人以心灵上极大的震撼、强大的感染,深刻的变化。从理论上讲,人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之所以产生轻松愉快的感受,是因为把握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性统一的完整形式,在这一形式中,美作为一种能量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从而达到和谐的状态,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定向。中国古代《乐论》、《乐记》中都详细评述了生动的音乐形象,说它不仅能“动于内”,而且能使人“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入人也深其化也神”。音乐家冼星海也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情操的熔炉。”

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它在以情动人的同时,用“真、善、美”对听者潜移默化。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松花江上》这首歌早为大家所知,在那特定的历史时代,每当旋律响起总能引起全场应和,群情激昂,顿足高呼“打回老家去”那情景,使每一个在场的中国人无不热血沸腾,心头燃烧起对侵略者的仇恨之火。正因为这首歌唱出人民的心声,反映了时代的苦难,很快就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冼星海的力作《黄河大合唱》同样如此,此曲以黄河为背景,讴歌人民苦痛、希望和光荣,有力地刻画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巨人般的英雄形象,表现了勤劳、勇敢、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面貌,成为一部划时代音乐史诗。直到今天依然给人民群众以巨大的鼓舞。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英雄英勇献身行为的向往,使人们受到深刻的共产主义品德教育和理想教育。正如贺绿汀所说的:“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

三、音乐教育能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把青年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文化人,对培养社会所需的栋梁之材起到促进作用,据1993年11月21日《光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因心理问题导致的精神患者,每年高达1000万人,大学生中患有心理疾病者已占总人数的20%,退学者中因各种心理疾病不能继续学习的占50%。非正常死亡之中,自杀占26.5%。可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目前,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智商与情商的结合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事业成功的关键。美国的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与琼.梅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在一个人成功的诸要素中,智商仅在20%,而情绪控制的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等情绪智力因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与情商有着直接的联系,甚至可以确定情商的优势。由此可见心理素质教育的协同主要是利用音乐的情感与学生心理同构,从而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协作心理、柔韧心理和同情心理等等。

现代医学对健康的界定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体育无疑对健康的体质提供了保障。而音乐则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医治人的疾病。以此,音乐治疗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正在全世界蓬勃发展。我国古代名医朱震享说:“乐者,亦为药也。”马克思也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身理上的疲惫和痛楚。”音乐益于身心健康的这一功能与体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从特征上说,音乐发源于人内在的情感能力,而体育表现人外在的身体运动;音乐发展人健康的情感能力,而体育锻炼人强健的体魄。它们从不同的方面促进人身心健康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音乐和体育将会呈现日益紧密结合的趋向。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感情,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不可代替的作用。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事由,但我们却直接触摸到了他的情感。音乐的节奏正是作曲家情感的表现形式,因此慢板总会使人陷入沉思,如: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阿丙的《二泉映月》、肖邦的《夜曲》等。反之,轻快的快板总会使人精神愉悦,斗志昂扬,如:格林卡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约翰·斯特劳斯的波尔卡、圆舞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第三乐章等,让人燃烧出一种激情,而这种激情正是一切伟大事业不可缺少的。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田,只要深入其中,展开想象的双翼,就能感受到它的味道,触摸到它的神韵。在情感上得到陶冶、身体上得到休息、生活上得到调节、精神上得到娱乐,思想上得到提升。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时期成长进步的每一脚印就会充满“正能量”。

参考文献:

[1]蔡元培经教育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