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屠岸译本赏析

2013-04-29储艳红

群文天地 2013年5期
关键词:莎翁格律原诗

摘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英国作家莎士比亚一生共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就是第十八首《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作夏日》。屠岸先生的译本处理精当,体现了原诗音、形、意的三美,但仍有美中不足之处,本文深入分析屠岸先生的译本旨在对英诗汉译策略有所启迪。

关键词:莎士比亚Sonnet18;英诗汉译;音韵;形式;意境

莎士比亚的第十八首十四行诗结构严谨,韵律和谐,读起来节奏鲜明,抑扬有致,在形式上一改传统的意大利十四行诗的四四三三体,而是采用了四四四二体,即三个四行和一个双偶句。在充分的铺垫之后,用两句诗结束全诗,点明主题。现将这首诗的音步划分如下,通过对其格律的分析,来展现其结构之精巧。

1.Shall I /compare/thee to/ a sum/mers day?

2.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3.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4.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5.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6.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7.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8.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untrimmd;

9.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10.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11.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12.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est;

13.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14.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这首诗的格律是严整的抑扬格五音步。每行有十个音节(五个音步,诗中用“/”划分),其韵式为abab cdcd efef gg,如每行的结尾“day-may”、“temperate-date”、“shines-declines”、“dimmd-untrimmd”、“fade- shade”、“owst- growst”和“seethee”都构成押韵。

屠岸先生的译文对此诗的格律处理得十分恰当。十四行诗所用的格律对英语读者来说是习以为常的,而对汉语读者来说,就显得陌生奇怪了,主要是英汉语言的差异对读者的语言思维和接受习惯的影响。屠岸先生在充分考虑到英汉语言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了形式上的“以顿(或音组)代步”,一行五个音组,具体划分如下。

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作/夏日?

你可是/更加/可爱/,更加/温婉;

狂风/会吹落/五月里/开的/好花儿,

夏季/租出的/日子又/未免/太短暂:

有时候/苍天的/巨眼/照得/太灼热,

他那/金彩的/脸色/也会/被遮暗;

每一样/美呀/,总会/离开美/而凋落,

被時机/或者/自然的/代谢/所摧残;

但是你/永久的/夏天/决不会/凋枯,

你永远/不会/失去/你美的/形相:

死神/夸不着/你在他/影子里/踯躅,

你将在/不朽的/诗中/与时间/同长;

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

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屠岸译)

这样,译诗的节奏就极大限度地做到了与原诗一致,且在脚韵上也尽量贴近原诗,但也做了适当的变通。语言上避免了生硬的欧化语法,采用了朗朗上口的现代汉语翻译。

诗作的第一行“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使用了明喻和设问两种修辞手法。

明喻是对表面上不相似的东西进行明确的比拟,找出两者的相似之处。夏天和“你”的相似之处就是美的体现。这一句同时也是一个设问句,即它形式上是个疑问句,但不需要作答,因为它的答案本身就很清楚。也就是说,诗人提出这个问题来并不是需要做回答,而是要表达“我要将你比作夏日”的意思。这样的设问,比直接用陈述句“I shall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要巧妙得多。设问的语气要更加委婉礼貌。另外,“shall I”属于弱强格,这符合诗作五步抑扬的格律要求,如果用陈述句“I shall”就变成扬抑格了。莎翁这种别具匠心、一箭双雕的安排,译者必须将其在译作中体现出来,故须保留明喻和设问的修辞格。屠岸先生译为“能不能让我来把你比作夏日”,处理得恰到好处。

诗作第三行“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中“darling”是“亲爱的,可爱的”之意。诗人把“buds(花蕾)”人格化了,表达了诗人对花蕾的一种欣赏和爱怜的感情。但译文中并未将这一层意味表达出来,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修改为“狂风会吹落五月里轻吐的娇蕊”,改动后仍为五个音组,不影响诗的节奏感。且从押韵上来看,比改动前更符合原诗用韵的严整。

第四行“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中“lease”表示租赁使用期,期限;“date”表示持续的时间。这两个词是法律用语,意思是把夏日比作房屋,是向大自然借来的东西,因此它的使用期是有限的。诗人在此行中用“lease”一词十分形象生动,这样一种暗喻的修辞手法在翻译中应予以体现,才能保持原诗的形象。屠岸先生将此句译为“夏季租出的日子又未免太短暂”,保留了原诗的形象,传达了原诗的意境,做到了形神兼似。

第五行“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中“the eye of heaven”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天空比作是人,它是有眼睛的,也就是指太阳。这个拟人的手法延用到了下一行“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中的“complexion”一词上,“complexion”指“肤色,脸色”,只有人才能谈到脸色,所以诗人把太阳也拟人化了。屠岸先生所译“有时候苍天的巨眼照得太灼热,他那金彩的脸色也会被遮暗”完全保留了原诗的拟人效果。

第七行“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用到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这里的双关是利用了同一个词的不同意思。这个诗行里的两个“fair”含义不同,第一个意为“美的人或物”,而第二个的意思则是指“美本身”。屠岸先生译为“每一样美呀,总会失去美而凋落”,重复使用“美”一词来达到“fair”在原诗中重复的效果。

第八行“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是说世上很多美好的东西,终究难免会因为遭受意外的摧残或在自然的世事变迁中变得“物是人非”而不再美丽。这里的“by chance”是指“偶然地,意外地”。“natures changing course”指自然的变化过程。两者一个偶然,一个自然,是两种摧垮美丽的力量。屠岸先生将“by chance”译为“被时机”,笔者认为是不太恰当的。“时机”是一个褒义词,一般汉语读者会想到“抓住时机”,而这里讲的却是摧毁美好事物的偶然力量。笔者建议改为“意外地,或因自然的代谢而衰残”。

第九行“thy eternal summer”中的“eternal”这个词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就是言过其实,一般为了强调。根据自然规律,每一种美的事物都将逐渐丧失其美丽,那么诗中人的美丽又怎么能永恒呢?屠岸先生在这里做了直译的处理,保留了夸张的修辞格。

第十行“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屠岸先生译为“你永远不会失去你美的形相”。“形相”一词比较具体形象,有画面感。

第十一行“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屠岸先生译为“死神夸不着你在他影子里踯躅”。死神不能夸耀的原因是:尽管根据自然规律“你”有朝一日会被死神的阴影所笼罩,但“你”将在我的诗句中获得永生,死神仅仅能让“你”肉体毁灭,这没什么值得夸耀的。翻译时,屠岸先生仍做了直译的处理,保留了原诗的意境和音韵。

第十二行“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屠岸先生译为“你将在不朽的诗中与时间同长”。“同长”一词选用得极妙,贴切而传神地再现了原诗中“to time thou growst”的意味。此外,本句末的“长”无论读“zhang”还是“chang”都可押韵,增添了译文的语义容量。

莎翁的最后两个诗行指出挚友将与此诗共存。表明诗人坚信自己的诗会被千古传诵并具有巨大的威力,能令“你”在诗句中永生。屠岸先生译为“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完全符合诗人的语气和口吻。

在进行英诗汉译时,要想译文在音韵、形式和意境等方面都能同时再现原文的风格与特点,是很难的,但也并不是不可能的。莎翁的这首十四行诗被许多名家翻译过,屠岸先生的译本属大家手笔,兼顾了原诗在音韵、意境、风格等方面的特点。然而,美中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的。由于莎翁所用语言是十六世纪的英语,屠岸先生的汉语白话译本对原诗古典、华美的风格有所减弱。其中有一些词语是非常口语化的,比如“好花儿”、“呀”等,虽增添了诗的节奏感,却在某种程度上丢掉了风格美。

参考文献:

[1]曹明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1997(3).

[2]屠岸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3]许渊冲.翻译的艺术(论文集) [ M ]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作者简介:储艳红,女,文学硕士,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语言学,诗歌翻译。)

猜你喜欢

莎翁格律原诗
简论格律思维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峨眉山月歌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谈诗词格律的极端化
莎翁故居梦游记
改诗为文三步走
453
现代美学艺术学所照临之莎翁——宗白华论莎士比亚戏剧
依旧说不尽的莎士比亚